【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必须大力开展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实效性,培养应对国际竞争的外向型人才。
【关键词】传统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外向型人才
现今大学生一毕业就可能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里,最大限度的坚持原则、为国增光,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尤为重要。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工商界人士正是在炎黄子孙的感召下,克服种种困难,义无返顾的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现今一部分人盲目的“西方美化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既抓住专业技术培养不放松,又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应对竞争的外向型人才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们面对的新课题。
1 外向型人才的特点及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稳步增加,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2000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项目管理国际研讨会的主题为:“21世纪的项目管理——全球化发展”。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已引起国内外项目管理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其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1]。因此,我们只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涉外人才,加强我国在资本、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外向型人才即涉外高级人才,它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加入WTO后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外向型不仅指外语水平,更有其自身特点。外向型人才的形成必须是能力、知识、精神三维立体全方位发展的结果[2]。具体而言,在知识层面上,外向型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和专业基础知识之外,应当具备下列各种知识,即娴熟的外语知识,丰富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知识,国际法规和惯例知识,必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知识等;在能力层面上,外向型人才应当具备用外语进行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与外国政界和商界打交道的能力,运用国际法规和惯例保护自己和约束别人的能力,国际投标环境分析与决策能力,索赔机遇的把握与索赔技巧运用能力,国际筹资与寻求担保能力等;在精神层面上,外向型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理想与信念,主要包括事业心,自信心,敬业精神,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民族气节和自豪感,国际正义感,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只有精神境界高大,精神支柱坚强,精神动力充足,精神能源充分,外向型人才才具有发展的活力和前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能力、知识是构成外向型人才的基础,而精神是核心,精神统领知识与能力。
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中国企业的对外产品出口,而且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等教育的外向型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具有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高校开展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等学校作为集中培养人才的场所,承担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爱国主义是以民族自豪感为基础,以民族精神为依托存在的,它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步入新世纪,各种文化思潮涌入中国,高校大学生包括民族精神在内的爱国主义的培养出现了明显的疏离性和否定性,传统教育中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教育正在逐步的弱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也在淡化。大学生群体在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影响高校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国际竞争激烈,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给高校培养合格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1 在教育的内容上,存在“假、大、空”的抽象的口号式的教育
有的内容虚而不实:虽然提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但很少有实际行动。有的内容太过偏重理论,与实际脱钩。高校往往过多的强调政治思想理论课的重要性,但并没有从内容上去充实完善,而仅仅是简单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2.2 在教育的途径上,存在形式单一的特点
现今各高校的思想教育大多通过“学校——团队——班级”来进行的。教育主管者们热衷于自己主导下开展的班会、团会和个别教育途径。政治课、各科教学渗透和团队会议、学习应该成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实际情况是这三项教育途径发挥的作用是最小的。
2.3 在教育的方式上,方法过于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要
尽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人们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仅限于专业知识的培养。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仍旧是教师占绝对的领导地位,这样势必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2.4 在教育的理念上,存在计划经济的烙印,忽视学生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思想教育是“纯而又纯”的理想型教育,教师只讲社会中真、善、美,不讲假、恶、丑。对学校内外发生的事情,正面的就给学生传达通报,负面的就采取封闭隔离。这种扼杀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忽视学生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均会直接导致学生对以前所接受良好教育的全盘否定。
3 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及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以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确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引导其外化为爱国主义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4]。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特色的结合,为培养合格的外向型高等专业人才,高校必须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进行创新,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1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核心,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始终注意突出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个灵魂,进行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爱国为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为耻,引导大学生把爱国落实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具体行动上,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国情与成就教育时,可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外国的情况,让大学生在比较中了解自己国家的成就和不足,既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强化忧患意识,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增强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民族团结以及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自觉性。
3.2 抢占网络阵地,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
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地球村的高音喇叭”,成为各种企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公开论坛”[4]。我们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加强因特网的舆论导向,抢占网络阵地,通过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3 建立突出理性爱国主义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体制
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价值实现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和平时期的爱国主要体现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以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与职业作风为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报国之志以及报国之行有机结合起来。
3.4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环境条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一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及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考验,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等,无不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应抓住这些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感。高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将民族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设施中,营造民族精神,培养的良好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另外,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组织进行民族精神传播,即利用党、政、工、团等正式组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与宣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抓住有利时机营造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教师不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推动者,而且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要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一支有高度爱国情感和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对国家和民族有深厚的情感,有爱国敬业之德,为人师表之行,与时俱进之品,尊爱学生之情;知晓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掌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种手段,以切实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历史变革时代,决定了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必须是具备系统性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外向型人才。为此,高校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和原则,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外向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红.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2] 刘昌明.外向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石油教育,2008,(4):57.
[3]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爱国主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卜建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59-60.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估算研究04-26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问题与对策04-26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04-26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04-26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04-26
试论如何科学使用酒店实习生人力资源04-26
人才派遣在医院实践中的探讨04-26
如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医学人才04-26
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体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