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存在一种对于刚毕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抱怨,这一问题理应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因此,讨论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必须抓住大学生这一广义群体和单个学生之间的共性,分清两者之间因地理和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区别,找出一种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着重探悉引导式教育模式对大学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引导教育 迷失类型 意识
引导一词最初是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的一种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医学方法,本文所述的引导则完全是针对教育而言。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笔者近年来亲眼目睹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的种种不良行状。大学是一个人性格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什么类型的大学生活就会促成什么类型的性格,而性格又是工作态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活的内容与质量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未来的人生旅途。作为国家的未来能否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大学教育,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迷失类型分析
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为“勤奋”的学生,从能够接受教育的幼儿开始就被卷入了越转越快的应试教育漩涡之中。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是那么明确,即竭尽全力为进入下一级别重点学校而拼搏,其实这种目标并不错,但是问题在教育的方式上,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应试的,学生由老师在前面牵引,家长在后面督促,向着看不到尽头的书山题海进发。问题出现了,一些学生缺乏自主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在高中阶段尚可在多方监督与指引下努力学习,而一旦高考结束,外界的牵引力和推动力也就不复存在,原来对家长和老师的过分依赖性后遗症暴露无遗,这种后遗症在进入大学象牙塔之后就会促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迷失自我,这种内生性毅力缺失(主要是由于长期强外力作用引起内力弱化的结果)使学生失去方向,导致四年大学时光的荒废。尽管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在努力改革教育,试图铸就素质教育这个强国强民的根基,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积弊又怎能在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更何况高考制度的存在造就了为提高升学率而进行应试教育的学校,应试教育又过度挖掘了学生的智力,滥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跨入大学校门之后,遇到生活与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的困难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出现不同程度的迷失。在应试教育大环境无法立刻改变的情况下,沿应试之路走来的学子们在大学中渐次迷失的现象就还会存在,大概类型有如下几种:
(一)立刻迷失型
根据笔者多年大学新生教育的经历,有一小部分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属于经历了漫长的初高中“牵拉式”教育,内生性毅力缺失的类型,表现出学习自主性和人生目标严重缺乏的特点,有些学生对自己即将学习的新专业没有认识,对未来没有规划,一旦获得“自由”,便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又对于新环境适应能力不强,面对大学中许多新鲜的事物的吸引,什么都想尝试。在缺乏强制作用的情况下,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将自己局限在虚幻的理想世界中,或在烟、酒、游戏等事物中寻求解脱,表现出对学习以外的事物的极大兴趣,和对学习的严重厌烦情绪。大学的教育方式本身不同于中学,对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较宽,在教师和家长都无法有效监督学生的“雷达盲区”,这类学生很容易一步步陷入迷失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二)逐渐迷失型
这类学生占据大学中迷失学生的半数以上比例,在校园内也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于“大二是迷失的开始”这样的话和见到“某某同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年和第二年学习成绩产生巨大反差”这样的现象。其实这种问题的出现并不奇怪,“高中惯性”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大部分。在我国,由于中学生学习不是自主性的,这样就错过了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不少中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这是建立在脆弱的“牵引式”应试教育的基础上的,一旦这种外部力量消失,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失去动力,而自主学习恰恰是大学生活的必备能力,大学不可能像高中一样从早到晚把学生集中起来管理,即便可以这样做,这样做的效果也是早就了一批批只会考试的废材,而且强制式的管理一群已经成年的年轻人无疑对对他们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立是有害的,那么把时间交还给那些还不太善于管理支配自己时间的学生,初期的结果可能是平时自习室人满为患,大家争相向学,过了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之后,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来源于内部的动力而逐渐茫然起来,空虚起来,单纯的为了学而学的确不是长久的动力来源,这就好像一部依靠发条带动的机器,在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会定期的给发条上劲,使这部机器始终保持最强的动力前进,而一旦失去老师和家长这些外部因素,学生自身不懂得给发条上劲,那么进入大学后依靠的只有高中阶段还没用完的力量,但没有力量补充,发条终究是会转完的,这也就是“逐渐迷失型”学生产生的原因。
(三)晚节不保型
其实这一类别同上面第二类比较相似,区别在于此类学生是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开始放纵自己,不能跑完大学马拉松最后的一段冲刺距离,看起来更让人感到可惜。之所以单独将其列为一项,是因为其与第二类的成因不同。此类学生有着极强的好胜心理,往往喜欢与人比较,在大学的前半段始终保持不错的斗志,有着较为理想的成绩,但容易在后半段产生不平衡心理,往往错误地认为其他学生拥有恋爱的甜蜜,拥有游戏的惬意,而自己还是像高中一样埋在书本之中,真是枉度大学生活,便开始寻找心理平衡,而恋爱与学业的天平又有几人可以将尺度把握的十分完美,稍有不慎,悔之晚矣,到最后落得爱情与事业两空的令人惋惜的结局,岂不悲哉!
(四)标新立异型“标新立异”是一个带有一定贬义的成语,之所以用在此处,是因为有部分学生为了自己的兴趣,显示自己的特有才能而将精力全部用于研究其中,而荒废学业,这类学生不占少数,几乎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甚至每一个班级都会有那么一两个,这些学生多数可能有与常人不同的兴趣与才能,如果能够很好的开发,或许可以成为杰出人才,但是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清,有几人可以成为微软的比尔.盖茨、腾讯的马化腾,一旦自己没能闯出一片天地,又失掉了最基本的生存底线,这难道不是对人才的一种悲哀,所以,对于多数学生,切不可走舍弃学业而专攻自己所长的路,一定要在保证学业完成的基础上再施展自己的特殊才能,走平稳的成才之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发挥教师作用,引导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以上对大学生迷失的几点原因进行了探究性分析,作为大学老师,深感国家与社会赋予的责任重大,为了能将一批批迈进象牙之塔的可造之材们真正培养成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笔者根据多年大学从教经验,对于大学教育试探性给出以下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做好承接工作,引导学生顺利过渡
1.抓好准大学生引导工作
自2003年起,高考时间由原来的七月六、七日改为六月六、七日,这样一来,从考后到进入大学校门之间就产生了长达三个多月的空闲时间,这段时间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利用,就会成为上述分析的迷失类型中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类形成的重要原因,这段时间相对于大学漫漫四年而言的确短暂,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往往家长包括学生本身都将这宝贵的三个月用于彻底的放松,学生本人自认为劳苦功高,家长也将其视为有功之臣而不加以管束,这样一来就错过了宝贵的自主性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笔者分析应作的众多工作之中,这个时期是需要家长起作用,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自主性习惯,包括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能力等等。另外学生本人也应该利用这段时间认识自己所选择的相关专业,进行专业兴趣的培养,了解专业的详细内容和将来的工作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各个高校应该在自己学校网站上开办一个相关专栏,专门帮助准大学生们了解自己未来的专业,进行答疑解惑,做好入学前的必要准备。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抓好入学后新生适应期的引导工作
当今中国80后,90后生活能力普遍不强,缺乏自立能力,一旦脱离父母的关照,很多人会无所适从,鉴于此,对于新生入学后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动员老生进行生活指南辅导讲解,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日常生活,防止脱离群体的现象出现,并进行跟踪教育,不到学生真正进入大学学习正轨绝不放松,选拔适应能力强、表现突出的新生及时反映新生群体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的苗头。现在不少高校也设有辅导员对新生进行入学帮助,但往往实行力度不够,这也是近年来出现新生跳楼自杀等现象的原因之一。
3.定期与学生们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新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开学后一两周之内的事情,因此,作为大学的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应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向,遏制不良风气的出现,提倡积极向上的学风,和热情饱满的在活动中培养实际能力的作风。现在很多高校的班主任十分“神圣不可侵犯”,有的一个学期学生们才能见一面,而这仅有的一面也是学生用挂科作为代价换取的,试想连教师都不能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那么学生自身会怎样想,会不会觉得自己在大学里可以恣意妄为,行诸多不可行之事,反正没人约束。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希望大学的教育工作人士们真正体会到自己职业的意义所在,不仅要完成教书的任务,更要负起育人的责任。
(二)发挥教师作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世界观
对于“逐渐迷失”的类型,要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对症下药。为什么学生可以在入学后的一段时期内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异,而后就陷入迷失呢?究其原因,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往在小学,目标是上中学,上重点中学,而后又是大学,重点大学,而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对于自身定位不准,不少新生在入学之初都表现得初生牛犊不怕虎,豪言壮语连篇,要成为这个那个公司的总裁等等,而很少有几人可以脚踏实地,一如既往地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即便是可以保持始终如一的斗志,将目标定得过高也不利于学生信心的培养,一旦感到力不从心,就容易丧失斗志,前功尽弃。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帮助其认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合适的定位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会学生为自己的发条上劲,使动力源源不断。
(三)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并理解学生
多数大学教师倒是做到了让学生学习完全“自主”,对于那些成绩靠后的学生,他们也只是在某门功课即将或者已经挂掉的时候才稍稍过问,更不用说那些一直被认为毫无问题的拔尖学子了,其实大学教育应该是普遍性的,因为但凡可以进入大学门槛接受教育的人都是有可能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潜在人才,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不能放弃,对那些已经表现优秀的学生更不能放任不管,对于这些成绩好的同学可以采取与其成为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朋友的方式进行适当的引导,遇到学习以外的一些生活问题的时候及时地予以疏导,在于学生交流过程中逐步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便可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
(四)注意对个别拔尖人才,专项人才的引导教育
其实对于上述分析的第四类学生,笔者对其研究兴趣最浓,当前国家对于人才培养方针提出了要培养各学科拔尖人才的号召,在此前提之下,同时也基于一名教育人培养专门性人才的天性,笔者认为对这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天赋的怪才,应该因势利导,使其在保证学业不致荒废的情况下,鼓励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应简单地把他们看作不用功学习、逃课的反面典型,从而扼杀其成为特殊人才的可能。同时,学校的教育制度上也应该做出调整,成立特殊人才培养基地,从新生中发掘在某一方面具有超出常人才能的好苗子,在证实学生在此领域确有天赋之后,集中进行该方面的知识培训与研究,并且鼓励其凭兴趣自由发挥创造,学校制定一套适合此类人才的教育教学计划,必要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专业转换,或者允许其保证本专业基本通过的条件下,进行特殊才能开发,自上而下为特殊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努力使其成为专项拔尖人才。
三、灌输社会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培养竞争意识
(一)灌输社会意识
大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教育教学时期,其承接了学校和社会两层关系,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大学的教育方针决不能只是停留在书面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实践联系,时刻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有所用,而不只是纸上谈兵,向学生灌输社会工作意识,使其意识到即将步入社会,即将开始完全自立的社会生活,必须努力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为自己的社会生活赢得立足之地。
(二)增强危机意识
不少表现出本文开篇所谈到的四种迷失现象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或者缺乏危机意识,自以为身为大学生便高高在上,只要文凭在手便高人一等,殊不知当今社会更加看重的是实际的工作能力,空有文凭一张根本得不到永久的保障,若是没有真才实学傍身,迟早要被社会淘汰。为了让学生自身产生足够强的危机感,我们的教育就必须发挥其引导作用,制造适当的危机气氛已增加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三)培养竞争意识
缺乏竞争意识也是迷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证明,很多表现不佳,经常旷课,不务正业的学生,其周围同学并不一定都是与其同流,那么这些迷失者们怎么会眼看周围同学都纷纷上进而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呢?答案就是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竞争意识,就没有拼搏的动力,就会停留原地放纵自己,最后醒悟之时已经悔之晚矣,针对这种原因,各高校或学科所在学院应该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让同学们认识到竞争的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工作岗位相对较少,竞争尤为激烈的国家。
以上三种意识培养的具体形式可以采用举办讲座,社会实践,让同学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达到有效引导的教育目的。
大学教育位于人一生成长中的特殊时期,这就决定了大学教育不能采用中学一样的强制性教育方式,也不能完全放任不加约束管理;也正是这种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引导式教育方法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文胜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六题[A].高教研究,1005-5843.
[2]郑春海.新形势下对我国高校、政府及市场三者关系思考[A]高教研究,1005-5843.
[3]龙献忠,刘鸿翔.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治理模式[A].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4]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5]安方明.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04-26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推进企业稳步发展04-26
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04-26
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04-26
论当前我国“就业与增长背离”的成因及对策04-26
适应企业和员工需求04-26
人才测评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04-26
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04-26
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素质模型04-26
工会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发挥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