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矛盾内蕴与文化渊源

时间:2024-04-26 11:32:5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最能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水平的是他的悲剧,尤其是以《哈姆雷特》为标志的悲剧创作期的悲剧作品。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具有较为明显的共同特点,且充满矛盾性:高贵显达的出身、矛盾偏执的性格、身不由己的行动及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悲剧主人公所呈现的特点,既有客观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作者主观因素的参与。这类悲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现实和人生状况的逼真模写。
  【关键词】莎士比亚 悲剧 文化渊源
  
  一、高贵显达的出身
  
  “在莎士比亚看来,悲剧总是与身居高位的人有关。”莎士比亚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经过文艺复兴思想大解放的洗礼,初步具有新兴资产阶级平等思想,不承认中世纪把人分为贵族和平民的等级偏见,这在他的喜剧作品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他在作品中借国王之口说:“要是把不同人的血液混在一起,在温度上、在重量上、在颜色上是没有法子区分的”,“偏偏在人间的关系上划分这样的鸿沟,真是一件怪事。”在他的悲剧作品中同样流露出这样思想。苏联评论家阿尼克斯特说:“贯穿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世界观是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这说明莎士比亚没鄙视一般民众的偏见陋习。既然莎士比亚无等级偏见,那为什么他笔下的主人公均是出身不凡、资质俱佳且具极高天赋的人呢?这是因为爱情的痛苦,“生存还是死亡”的折磨,残酷的谋杀,不论落在平民身上,还是落到王侯将相头上感觉都是一样,这就要看后果,看反响。在人格和尊严上莎士比亚是承认人人平等的,但人人的平等不等于后果的均衡。崇高美使莎士比亚悲剧常能唤起美学效果。
  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这也许是当观众普遍的审美期待。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经过这次思想大解放,是一次了不起的思想变革。但文艺复兴毕竟孕育于中世纪,诸神仍依稀可见,人们得神的崇拜心理、宗教情感还没有完全消除。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莎士比亚本人就深受基督教学说的影响。悲剧主角应是能体现人类的伟力形象,应具有英雄的形象,平民很难胜任这样的角色。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矛盾、偏执的性格
  
  观察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时期的悲剧,且不论原因何在,悲剧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性格的不健全和两面性。在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各自行动中,主人公性格的某些方面一旦占上风,都表现出不可抵挡的摧毁性的威力。主人公就是在它的主宰下走上了毁灭的道路。《哈姆雷特》中的丹麦王子在德国人文主义思潮中心威登堡大学求学的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父亲的不明猝死,母后的仓促改嫁,朝野的谣言四起,使一向无忧无虑、乐观的王子变得忧郁起来,怀疑起来。他的疯是装给弑父的叔父和“脆弱”的母亲看的,疯癫中不乏理智,时而表现出快刀斩乱麻似的果断,如他用剑刺死了躲在幕后的弄臣波洛纽斯,但终究摆脱不掉其迟疑、犹豫的人性,他没有在其叔父独自一人作祷告忏悔时在背后轻而易举地结束他罪恶的一生。哈姆雷特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杀死弑君的罪魁祸首,重整颠簸的乾坤,挽救脱了节的时代。并且在父亲鬼魂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向他昭示罪恶的真相时,即对其父在天之灵郑重起誓,迟疑不决的性格使他贻误了不必付出血的代价就可完成复仇任务的绝好机会。在老国王亡魂的一再催促下,他虽然杀死了篡位乱伦的叔父,但作为“一世英才,仕人的眼睛,学者的舌头,军人的利剑,国家的期望和花朵,风流时尚的镜子,文雅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的他拖着长长的回声倒下了”。《李尔王》中轻率、虚荣李尔王着魔似的突然固执地决定将全部权力和国土交给两个口是心非的女儿戈奈丽尔和芮艮,出于头脑发热的这个轻率决定,使他成了一个威风扫地的高级乞丐,大权旁落后的遭遇(两个女儿处处刁难他)使他发疯,真心爱他的小女儿考黛丽亚的被害使他的神经最后崩溃,虚荣固执导演了这场悲剧。
  莎士比亚把戏剧看作是“时代的缩影和简史”,比作照射社会和人类灵魂的“镜子”。我们不能抛开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去考察悲剧发生的原因。但是,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性格缺陷,某一癖性不正常地朝一方向无限延伸和发展,确实对悲剧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促成作用。在这类悲剧除了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外,也是莎士比亚对多极人类本性的有意识的探索。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身不由已的行动
  
  从以上分析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性格即命运”。其实不然,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们如果不是遭到特殊境遇的话,本来是可以避免灾祸的。悲剧的灾难主要来自行动。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行动时总是表现身不由已,好像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驱使他们的某些性格取向朝一端畸形发展,引导他们去动作。作品中往弥漫着一种神秘色彩,其中包括大自然的神秘,超自然的神秘和人类的诡秘。哈姆雷特的行动多半受到父亲鬼魂的启发和驱使。麦克白斯的行动完全听从似幻似真的女巫的指示,这是作品中超自然因素的介入。莎士比亚在悲剧里插入鬼魂、巫术,在喜剧中有仙人同台露面现象,这不仅仅是一种戏剧手段,它事实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方面;也不能简单解释为由于主人公过度执迷于某一念头,精神高度集中所产生的一种幻觉,不管莎士比亚相信鬼魂与否,悲剧主人公是相信的。
  哈姆雷特、麦克白斯相信鬼神自不得言,奥塞罗也是相信的。他在杀妻前联想到了唇红齿白的天使,杀她后又感到被误杀的苔丝德蒙娜是属于天堂的,而他自己却“将被魔鬼用鞭子赶走”,不许他张望这天堂的景象!迷信、宿命思想在当时英国即使是一些人文主义者的头脑中还依然存在。这是悲剧主人公行动身不由已的社会现实基础。
  四、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
  几乎每个悲剧主人公在道德层面上均有缺陷,他们没有一个是完美道德的化身和楷模。既非播洒爱的人间天使,也非十恶不赦的魔鬼撒旦。受古代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模仿说影响,莎士比亚也认为戏剧是对现实的摹写,是对人生的“模仿”,是“时代的缩影和简史”。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莎士比亚,对处在巨大的历史转换时期的这种社会道德特点,进行了忠实的描绘。不再一味盲目地高扬人性,对人性的弱点也予以暴露。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莎士比亚的悲剧不论是沿用旧题材,还是当代事件,都渗透著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思想意识。莎士比亚的悲剧主人公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的精神面貌,折射出当时英国人生状况和社会现实的某些本质,在创作中选材本身就包含了作者对事件和事实的理解和阐述。
  
  参考文献:
  [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466.
  [2]穆睿清,姚汝勒.外国文参考资料.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181.
  [3][英]布拉雷德.莎十比亚悲剧的实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
  [4][苏]阿尼克斯特.论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
  [5][英]艾佛·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6][英]威尔逊·奈特.莎士比亚宗教仪式.莎士比亚评论汇编.
  [7]孙家秀.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25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培训销售人员研究04-26

销售人员忠诚度与企业效益管理研究04-26

浅谈我国政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04-26

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04-26

心理契约在员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04-26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04-26

张之洞与晚清海外人才引进04-26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生源状况分析04-26

浅谈加强高校师资人才培养的几点看法04-26

浅谈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