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周期性危机中我国外贸企业的应对机制

时间:2024-04-26 11:23:2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 每一次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会伴随某些突发性的不可预测的非周期性波动。可以说经济波动就是周期波动与非周期波动的复杂重组,对非周期波动风险的不确定性,政府和企业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我国外贸企业在面临次贷危机非周期性波动的应对机制。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非周期性 相关性 GDP增长率
  
  一、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对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我们以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分析问题,主要的采用世界总体GDP的增长率,以及中、美、欧盟的GDP增长率,为了便于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估且将世界经济的周期也按照我国的周期划分标准进行。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我国经济周期的两个周期阶段(1980年~2001年,2002年至今)。

         
                   注:数据来源与统计局官方网站(其中2008年为IMF预测数据)
  可以看出,世界经济GDP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的,但如前述,非周期波动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如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经济危机,世界经济GDP增长率由2000年的4.8%下降到2.5%,美国经济出现了最大幅度的下滑,由3.7%降到0.8%。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美国大量投资银行破产和一系列银行的国有化,欧洲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出现大量资产价格扭曲,冰岛、巴基斯坦等出现国家危机。这些事件都说明:经济周期性波动中非周期性波动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按照IMF给出的预测,中国09年的GDP增长率可能会在9.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经济周期与非周期波动下的世界经济相关性分析
  1.世界各经济(国家)体的相关性分析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从相关系数的结果来看:在改革初,由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和经济政策的滞后效应,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不是很大。2002年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关系数高达0.7019,与欧盟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0.5772,我们与美国的经济相关性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001年以前美国对欧盟经济的依赖性比较大,2002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但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却在增加。同一时期中国与欧盟经济的相关性在增强,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各经济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并且在不断地转移和变化。
  2.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和外贸市场结构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体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紧密性越来越强。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96.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亿,增长了4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由2001年的43.96%增加到2007年的67.1%。我国主要的贸易体还是亚洲市场,其次是欧洲和美国市场。这几年里除了欧洲市场的贸易市场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我国对日本和美国和亚洲市场的贸易市场结构都出现了下浮,尤其是次贷危机后,2007年一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市场就下降了1.9%,对日本也下降1.1%。
  三、我国外贸企业应对非周期性事件的机制
  1.政府应建立应对非周期性波动预警机制
  对于每一次非周期性波动,企业的灵敏度明显落后于政府,所以政府要根据世界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提供给企业准确、丰富的商业信息,同时政府应建立应对非周期性波动预警机制和指标防范体系,争取做到建立事前防范、发生时建立合理的处理机制、事后有效治理机制,发挥政府应对危机的宏观调空作用。
  2.完善对外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
  对外贸易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功能,积极配合国家宏观产业和外贸政策,扩大出口信贷业务规模,发展进口信贷。第二:加强中小企业制度和法制建设、创立和发展信用制度、完善企业税收制度的建设。
  3.开拓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
  从图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外贸市场出口结构中我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市场结构比例呈现下滑的趋势,对欧美基本保持平稳,但也出现下降的趋势,所以我们的外贸市场结构应该发展多元化,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成马凌霄: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及其给我国金融安全的启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4)
  [2]刘莉亚:新兴市场国家(地区)金融危机理论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流行语语法变异现象04-26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输入研究综述04-26

《史记》—一用字及其通用字04-26

关于现代汉语通用字的部首定位04-26

论汉字对世界的贡献:汉字与英文对大脑的不同影响04-26

古代市井文学的发展演变04-26

巧读韵文,让低年级学生感受汉语言之美04-26

提高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正面效应04-26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04-26

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