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24-04-26 11:20:4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健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课 发展 改革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辛勤努力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多种体育选修课形式的探索、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体育俱乐部形式的出现都为改革注人了新的活力,推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在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体育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和困惑:如体育学科地位低下,工作不受重视;体育课没有得到学生的热爱甚至受到轻视;学生体质待增强,但体育教学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教材内容结构没有根本变化,与其他学科相比形成较大的反差;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一个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模式尚未形成等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主要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的态度两方面人手,做较深人的分析研究,从而对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
    2006至2007年,笔者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共8所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和相关教学文件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 1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与中小学区别不明显
    在对比了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后,明显地感觉到两者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区别和递进关系。高职院校的目标个性不突出,语言上的表述虽略有变化,如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提出等,但还是比较空泛,目标内容也有繁琐之感,追求全面,但缺乏重点,目标罗列很大,但层次不明。
  1.2教学内容与中小学雷同
    本文将在京的几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与高中体育内容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除了中小学没有的羽毛球、健美操、网球等项目外,在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和身体素质的项目中,平均有70%  90%的内容是中小学教学中出现过的,其中田径、体操、篮球中更是几乎全部是中小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教材的排列上也没有根本的改变。都是简单单个技术的累加式教材组成,教材的设计思考与中小学无本质区别。
  1.3教学形式和组织虽有突破,但在整体上依旧是以大班上课形式为主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本文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形式虽然有一些变化,出现了诸如素质提高课、保健课、加强课、专项课和俱乐部形式课等,但从大多数学校来看,按行政班级上大课依然是教学形式的主体,而且据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这种课的教学中一般要进行多个项目的教学,教学形式和教师任课状况在本质上与中小学教学形式相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体育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
  2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认识
  2. 1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认识的调查
    为进一步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笔者针对“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究竟怎么看?”这一问题对上面提到的8所高职院校640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较具体的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表640份(每所院校80份),回收后筛选出有效问卷552份,回收有效率86%。下面表1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 
 


  2. 2分析
    (1)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设的体育项目来看,对一些比较时尚的运动目如网球(98 % )、体育舞蹈( 66% )、健美(54% ),以及一些在中小学很少的项目,如乒乓球(87% )、羽毛球(91% )、游泳( 89%)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一些在中小学已经学过,但实用性、趣味性、文化性相对强的项目也表现出一定的热情,如篮球(65% )、排球(40% )、足球(42% )、健美操(62% )。而对体能类型的比较单调的项目表现冷漠,如中长跑(只有24% )、铅球(只有4%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是在追求一种与中小学不同内容的体育课,这与本文前面的现状分析是吻合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当被问及“现在的高职院校体育与中小学有区别吗”时,61%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区别,体现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印象中高职院校体育课缺乏特点,这一点也与我们前面的分析相一致。
    (3)当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是否对现在的体育课满意时,超过1/3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太满意”。而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态度好”(82%),“能锻炼身体”( 70%)这种非纯课程因素,而反映课程特点的文化性、实用性及娱乐性却不是重要的原因。相反,当问及为什么不满意时,学生则归因于与课程性质有密切关系的教材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可见学生对体育课程还是不满意的。
 

    (4)学生认为首先应该进行改革的是教学内容(98%),其次是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和形式,可见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5)当问及学生喜欢上哪一类体育课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上专项体育课(89%),这一点既与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形式向选修课方向改进的趋势相吻合,也与本文前面的分析相一致。
    (6)当问及学生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时数是否应该增加时,几乎所有的学生(98 %)认为应该增加体育课时,从这一点上我们即可以看出,虽然高职院校生对现在的体育课程还不甚满意,但他们对体育是喜欢、重视和期待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改革体育课程教学的使命。
  3对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建议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思索的方向。本文在考察和综合了以往许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3. 1关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任务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必须在教学任务上突出其学科教育的特殊性,提出清晰的重点目标,避免面面俱到。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应注重高职院校学习的理性,注重学习内容中的文化性,注重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应同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打基础”式的目标体系相区别,这样既不脱离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与功能,又使高职院校的体育学习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更贴近,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更具有个性,也更容易实现。
  3. 2关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应摆脱现在体育教学目标长期争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狭隘的目标定位,建立一种综合体育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这种能力应包括理解、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而“体育实践能力”应包括:从事运动的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和体育观察能力。
  3. 3关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追求面面俱到但很浅显的多项技术学习,重新认识“打基础”的含义,进行有专项性的和有深度的学习。
    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基础”实际上主要是指身体素质,然后才是技能方面。因此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基础差”完全可以在某一专项运动学习中得到完善,而无须重复中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不应该面面俱到的,因为学生多方面的追求和有限课时都是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的。笔者建议:高校的体育内容应在总体上丰富多彩,但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讲应少而精,这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深入、追求内涵、追求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独特要求,才能受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
  3. 4关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教师专业固定,学生自由选择”的专项课教学形式(或称俱乐部形式)。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是专业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专业型的。但是,置身于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体育却不一样:体育教学内容是综合性的,教师是什么都要教的(据初步调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教的体育项目一般在8项左右),而实际上体育的专业性一点儿不亚于其他学科的专业性,比如篮球专业的教师要上好体操课实际上也是很困难的。这就容易产生由于教师本人的技能结构导致教学泛而浅,教师教不透。建议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应该突出每个体育教师的专项,以教师的专项来组织体育课程内容框架,每个教师把握一至二个项目(包括其讲座),挂牌上课,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专项体系,学生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来选择内容和教师,这实际上也是一些学校业已进行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业务进修,使体育教师符合其他学科高职院校教师的特征,也能使得体育教师的地位得以提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资源管理体制制约西部地区资源产业链优化发展04-26

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对消费者的影响04-26

古代文学教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04-26

浅析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04-26

论齐梁批评家对秘阮诗与正始诗风评价之差异04-26

隽永文风简论04-26

谈形象性概念在古代诗歌风格论中的运用04-26

简析中西爱情诗之差异及其文化渊源04-26

姚鼐的诗刍议04-26

浅谈“不平则鸣”与韩愈的迁谪诗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