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短期和长期战略探索

时间:2024-04-26 11:19:2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增长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快于同期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中国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采用了与日韩与东盟类似的出口替代模式,但由于积极的出口替代模式固有的后遗症,以及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的特殊性,致使我国不能简单照搬日韩与东盟的模式,而应该走一条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外贸出口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在短期内采用温和的出口替代模式,而在长期内坚决走产品创新、自主品牌的道路。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温和型出口替代模式产品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增长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快于同期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从1981年到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5.26%,其中出口增长年均增速为15.4%,进口年均增速为15.12%。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上的位次从1978年时的第三十二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三位。2004年,进出口总额从20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0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5900亿美元,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978年不到1%上升到2004年的6.5%。
  
  一、中国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
  
  关于中国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学术界提出了多种解释,如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投资带动贸易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外贸发展;中央与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推动贸易发展的政策等。但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出口替代模式的选择无疑是最主要因素。
  出口替代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品的出口,以出口为龙头来带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相对于实施进口替代模式的内向型经济而言,采取这种模式的国家或地区被称为外向型经济。
  中国采用出口替代模式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日韩和东盟就是因为采用出口导向战略而取得了巨大成就。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日本在战后的废墟上迅速崛起;60年代,亚洲“四小龙”开始转向出口导向战略,迅速发展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70年代以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也开始起飞,成为“四小龙”之后的东亚“四小虎”;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使东亚各国经济活力波及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我国改革开放后,在东亚各国借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的诱导下,也推行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战略。自1984年以来,中国出口额增长速度一直约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一倍。这种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银行有关研究报告揭示,在1995年导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需求因素中,净出口就占了17.4%。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传统出口替代模式的局限性
  
  1.日韩及东盟出口替代模式成功的客观环境。日韩及东盟一些国家实施出口导向模式能够获得如此成功,与当时的现实环境分不开。首先,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致使发达国家大量退出传统产品市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腾出了空间。其次,80年代以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热衷于进口替代模式,实施出口导向模式的国家还比较少。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传统产品市场为这些首先实施出口导向模式的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较先选择出口导向模式的国家受到国际市场限制的程度比较小,他们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第三,这些率先实施出口导向模式的国家或地区一般地域狭小、人口总量少,国内市场容量较小,只有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占领一部分国外市场,才能使产品生产达到适度规模,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出口导向模式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2.积极的出口替代模式的局限性。日韩及东盟一些国家虽然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了自身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但也增加了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和不稳定性,使其经济结构在出现了一些畸形状态,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作为世界经济最为开放的国家,美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贸易占GNP的比重)不到25%,但韩国、泰国、菲律宾等都超过了50%。高外贸依存过高最终导致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3.我国外贸面临的特殊环境。1995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高于40%,只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当时非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才使我国免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由于出口替代模式自身的弊端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不得不慎重考虑出替代模式。首先,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以支撑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达到适度规模,而完全不必依赖于国外市场需求。其次,我国连续几年的大量贸易顺差已引起少数发达国家的不满,其中一些国家已纷纷采取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等各种手段抑制我国产品的出口,贸易摩擦不断。第三,出口导向模式趋向于拉大发展中大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和收入差距。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很不平衡,其本身的相对优势和特色迥然不同,因而各地区的发展模式不能简单的套用出口导向一种模式。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从短期看我国应实行温和的出口替代模式
  
  我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非常庞大,特别是农村消费和投资的潜力很大,这是我国扩大内需最有利的条件。因此,我国应主要立足于国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国内市场的开拓,不断改善和加强经济内的循环,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也必须积极对外开放市场,以效益为标准进行出口,进口应以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主,发展温和外向型经济,即以一般贸易为主的温和型出口替代模式。
  所谓温和型出口替代模式,即是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靠集体和私营企业的进出口来发挥重要的作用。外贸发展主要是依靠改造传统产业增强外贸出口竞争力,以民营资本的投入和技术设备的引进推动发展。其特点如下:
  1.外贸企业应以民营企业为主,规模一般不宜太大,对国际市场动态的反应比较敏捷和灵活,能够比较及时的转换产品品种和开辟新的国外市场。
  2.随着外贸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在出口退税等政策的鼓励下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国外市场,利用其自身经营机制灵活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国外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然后稳定地占领国际市场。
  3.调整外贸企业的结构,这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外贸企业应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同时,也应“两手抓”,即:一手抓大型外经贸企业集团建设,一手抓小企业的兼并、联合、改组,为以后本地品牌了解、打开国外高级市场积累丰富的经验。
  4.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调低给一般贸易带来巨大的压力,应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向高附加值转变,进而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工贸易制造业应紧跟世界新技术,创立自己品牌,积极推动“本地化”战略。
  
  四、从长期看产品创新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根本出路
  
  温和型出口替代模式只是我国外贸发展的当前战略,从长远来看,我国要真正成为外贸大国,更要成为外贸强国,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以产品创新取代降低生产成本。当前我国企业固然在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幅度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但如果其战略转型到经营自有品牌,就会遇到跨国公司的正面抵抗。因此,对于我国一些先进的企业来说,转型到经营自有品牌的时间决策非常重要,一定要详细地考虑所在产业的性质、市场结构特征、竞争环境、企业发展阶段和具体的策略等因素。
  其次,政府应带头培育和扶植本国品牌。目前我国市场已经对外资高度开放,但是对国内企业却有许多行政性的准入障碍,使得我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容量却难以培育出中国企业的品牌。因此,从宏观方面来看,政府应该站到前台带头支持民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第三,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当前我国企业自创品牌的战略,受到跨国企业的高强度营销投入的障碍、跨国企业的已有品牌价值的障碍以及跨国企业营销知识积累和其策略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来源于我们自身对自己文化传统信心的丧失。因此,我国企业自创品牌的战略,其实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新塑造过程。
  第四,建立制度性支撑的长效机制。在现有的企业制度环境中,我国企业内部难以成长出具有长远决策眼光的利益代表者和利益集团,条块分割的政府决策体制导致统一市场建立的困难,少数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难以在这种市场中通过竞争形成西方市场体制中那样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企业实力的不足使其难以在技术和营销方面进行大的投入。再加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足和政府对行业的垄断,这些都是是很多产业难以出现著名品牌的制度原因。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04-26

暂时性差异七要点04-26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04-26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04-26

《服务贸易总协定》研究04-26

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04-26

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关联之争04-26

论西方国际贸易发展的里程碑04-26

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启示04-26

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