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时间:2024-04-26 11:05:5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企业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原则;措施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施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3)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领导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部控制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3.内部审计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有不少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审机构的企业,领导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然而从中国中小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经营风险的概念,更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因此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以上种种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资信度较差、经营能力低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迎接新经济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5.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计的日常控制依赖于会计的日常监督,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到管理者干预或利益的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办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履行。
  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在设计内容上,必须突破会计控制的局限,结合治理层面和管理层面去构建内部控制,以确保信息使用者能获得相关、可靠的信息。在设计对象上,内部控制应包括对人的约束和激励、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在设计流程上,既应考虑各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又应考虑各控制要素、控制过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在预定的轨道上进行。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应关注制度的严谨性和完整性,讲究控制实效,把握控制点,全面、准确地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作出有效的控制。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在构建内部控制时,应密切关注实施主体使命、具体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有针对性的设计内部控制,使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忍受的合理水平。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营运效率。相互牵制必须考虑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个方面的制约关系。从横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环节的工作需要有来自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协调运作、相互监督制约;从纵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工作需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如费用报销,由经办人填制有关单据,交由部门主管审核签字,再交由财务部门复核其发票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再交由企业领导审批签字,才予以报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对涉及的环境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只有控制措施过程、机制及氛围与所处环境相适应,根据不同的控制类型灵活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一般来讲,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而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只有明确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单位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程序;授权批准的责任。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投资决策信息。要建立健全凭证的取得审核制度、账账核对制度、账簿控制、报表控制等措施。同时,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实行会计记录控制,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
  4.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对于企业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遭受意外损失或损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了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一般情况下,对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接触。
  5.预算控制。预算管理是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以资金流量为纽带,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责任报告信息为基础,以经营、财务预算指标为依据,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执行。
  6.营运分析控制。营运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通过对比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7.绩效考评控制。企业对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和辞退等的依据。
  此外,常用的控制措施还有:内部报告控制、复核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不变的有效途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行为防范能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民营快递企业创新机制研究04-26

试论在企业经营中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04-26

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研究04-26

关于创新企业物资供应体系途径探析04-26

员工持股与企业成长速度04-26

森工企业债务重组解析04-26

关于我国私营企业多元化问题研究04-26

关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研究04-26

关于商贸企业的税收筹划探讨04-26

浅析基于企业所有权安排发展阶段的剩余索取权分配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