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社会,特别是近代工业社会以来,存在着一个基本的价值,即透明是好的,秘密是坏的。在实践中,企业的各项制度及信息应该保持透明。尽管存在一些例外,但这些例外应该尽可能小地把企业的秘密保持在最小的限度之内。文章试图从界定透明理论着手,探讨建设透明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透明企业中推行厂务公开的建议。
关键词:透明企业;厂务公开
一、透明企业概述
透明企业就是职工的知情权的尊重。它是指职工有要求企业公开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而与这种权利相对应,企业也有对职工“告知的义务”。
企业透明实质上就是指企业掌握的个人与公共信息向社会公开,职工有权接触并使用这些信息,而涉及到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及国家安全等法之规定不能公开的除外。企业的绝大部分信息都将向全体职工开放,供全体职工使用,而不必问职工需要这些信息有何用途。只要职工有这方面的需求,企业就有义务提供,而职工也有权利获取、使用;与此同时,企业也有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将这些信息公布于众,以供职工索取。
企业透明最本质的要义在于体现公开原则。透明,是一种办事原则和总的要求,企业透明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和生产经营重大决策方案,企业改革、改制方案,兼并、破产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裁员、分流、安置方案等重大事项。
第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及完成情况,财务预决算,企业担保,大额资金使用,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供应,产品销售和盈亏情况,承包租赁合同执行情况,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落实情况,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等。
第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职工提薪晋级、工资奖金分配、奖罚与福利,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情况,职工招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评优选先的条件、数量和结果,职工购房、售房的政策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以及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的使用方案,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职工培训计划等。
第四,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情况,企业中层领导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选聘和任用情况,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企业领导人员工资(年薪)、奖金、兼职、补贴、住房、用车、通讯工具使用情况,以及出国出境费用支出情况等。厂务公开的内容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既要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又要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既要公开办事结果,又要公开办事程序;既要公开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公开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使厂务公开始终在职工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进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建设透明企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尽管企业厂务公开运动声势浩大,也取得了不少实际效果,对保障职工知情权、防止腐败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厂务公开毕竟只是一种企业推进型的企业办事制度的改革,而缺乏与之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和理论支持,以致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不是把厂务公开看作是企业应该自觉履行的责任,而是把它看作是赏赐于民的恩惠。众所周知,在传统官僚政治下,政府是无责任可言的,更何况是企业。历史上,虽然专制者也曾迫于某种情势或需要,采取过一些有限的相对开明的政策。如科举制度、监察制度等,但这些都仅仅是作为统治者的一种政治恩赐,而绝非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责任以及责任的自觉履行。由于中国是从两千多年的官僚主义专制传统下走过来,所以在一些官员身上依然存在着这种“官本位”、“专制独裁”的腐朽思想。这样认识上的误区表明公开在理念上还没有被一些地方或部门所感悟和认知,这是对建设透明企业的最大障碍。
很多领导未能及时转变观念,一些领导谈“透明、公开”色变,还有人把透明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更有人认为我国目前不具备建设透明企业的条件。目前,透明的阻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企业本身,来自于认识上的误区,来自于执行过程中的方式。我国的一些官员,向来都乐意于被人称作“父母官”,也从来都深谙“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统治技巧。在他们看来,老百姓对于民主是既不会用也听不懂。更重要的是,他们深知“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样,以传统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基础的基层治理模式就要乱了套,便无法再悠悠然垂拱而治了。因此,企业领导对建设透明企业心中极不情愿,只是在运动中不得己而为之,或将透明中的公开与否、公开多少完全看作自由裁量的事项,即使公开,也仍然以保密为原则,以透明公开为例外,将透明公开看作对企业职工的一种恩赐。正是由于厂务公开运动的推行缺乏正确的观念基础,导致出现了实践中有人戏称的“公开的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都是不公开的”的奇怪现象。
(二)企业的透明目前仍被视为一种企业的办事制度,而非一项法律制度
从制度设计与理念上看,我国大多企业都是围绕着办事制度的改革启动了厂务公开制度,它只是意味着需要改变原来不公开的办事制度,将有关的办事制度、程序与结果对公众公开。企业能够有这样的主动公开的意识无疑是件好事,对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的开明与民主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办事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只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是企业的一种“社会承诺”,一种“开明的专制”。如何公开,怎样公开,公开什么,都由企业自己决定,职工只是办事制度改革的被动受益者。而且企业主随时可以收回这一办事制度。如果企业不公开应该公开的制度或文件,职工本身并没有任何渠道可以加以改变。正是由于这种制度设计上的根本缺陷,导致厂务公开运动无论是在公开的方式、范围、监督和救济上都与现代法治社会对公开的要求仍有差距,也不利于这一制度的稳步推行。其具体表现为:
1、在公开的范围上,规定不明。在企业透明、公开的实践中,公开的范围一般取决于各个企业的承诺,缺少确定性和统一性而流于形式。例如,有的部门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上的公开;有的弄虚作假,为了应付上级组织和企业职工,又是精美的公开栏目,又是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上级领导验收完毕,一切又归于“新貌换旧貌”;有的是“朦胧公开”或者是公开了些厂务,但内容简单,没有明确具体的程序,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操作,不能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制度形同虚设;有些部门布置安排透明、公开工作一阵急风暴雨,但忽视监督检查,时间一长,慢慢就变味走样,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些部门的公开内容是事先有选择的,只公开一些次要的内容,应该公开的重要内容未予公开,具有明显的隐晦性和局限性,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人事、财务、决策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厂务活动隐而不报,在职工中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职工反映说:“公开一阵子容易,持之以恒难;公开过程容易,达到公开的实效难;公开浅层次内容容易,把公开引向深入艰难。”
2、从公开的方式来看,由于实践中的厂务公开多局限于办事制度公开,因此,其公开形式基本上是主动形式的公开,例如,在办公室中张贴办事制度与程序,设立公示栏,信息上网等等,而缺乏依职工请求公开的方式。从实际效果看,这些做法对职工了解企业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公开形式,使办事制度公开的宣传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近年来企业上网工程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有些企业网站在定位上仍停留在展示企业风采的“形象工程”阶段,网站内容陈旧、缺少特色、缺少与职工的互动与沟通,甚至变成了门户网站,没有起到企业透明、公开的重要基地的应有作用。
(三)对企业不依法公开信息的行为,没有相关的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制度
我国目前的企业法、劳动合同法都未规定当事人可以因为信息申请被拒绝而提起复议或者诉讼,因此,我国企业的厂务公开制度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还缺少任何救济制度。而无救济则无权利,没有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制度,企业不透明、不公开信息的行为无法得到有力的监督和控制,而职工的知情权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而真正实现。事实上,正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得即使是在中央大力推行信息公开运动的同时,我们仍可不断感受到“不公开、假公开、半公开”等不透明逆流的强大势力。
(四)企业透明的制度化与法制化滞后
首先,在建设透明企业中,重“做”轻“制”,缺乏制度化创新。近些年来,围绕透明、公开,我国一些地方或部门相继推出了公示制、承诺制、听证制、采购制和人民建议征集制等形式,而与此相应的制度化建设及其创新却极为滞后。因此,名曰其“制”,实则是“做”,“一做了之”似乎是目前透明、公开的真实写照。我国有关企业透明、公开的立法十分缓慢滞后,在许多领域存在着法律空白,透明、公开未能成为一项法定制度,在推进公开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尽规范的地方。例如,现行的行政法规对企业透明、公开的规定极少,且内容模糊、原则笼统、程序不清、难以操作;企业厂务公开制度相当不完善,既有规定,也只是一些零散的局部的措施,处于试行阶段,缺乏法律依据,随意性较大,对违法违纪的公职人员难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更难保障公民、法人、社会组织的合法权利受到行政侵害时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又如,未能及时运用法律形式巩固厂务公开成功的改革成果,往往是风潮一过,重蹈旧辙,使透明、公开出现多次反复。
以上论及的几点,虽远非是透明企业建设实践缺陷的全部,但这足以表明我国在行政民主化进程中,企业透明工作的严重滞后。因而,加速透明企业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建设,推行厂务公开进程显得尤为迫切。
三、在透明企业中加快推行厂务公开的建议
(一)落实宪法精神,充分认识推行厂务公开的重大意义
1、实行厂务公开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实践证明,实行厂务公开,有利于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2、实行厂务公开是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职代会的内容,同时还找到了职代会闭会期间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必将推动职代会各项职能的更好发挥。
3、推行厂务公开是促进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有力保证。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监督是关键。推行厂务公开,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而且有利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优秀干部可借此提高威信,表现不好的难以滥竽充数,进而提高领导班子的综合领导水平。
4、实行厂务公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建立现代制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管理科学。推行厂务公开,使职工群众知情、议事、参与管理和监督,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决策、运行和监督机构,这将对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积极影响。
5、实行厂务公开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社会安定的有效举措。厂务公开,让职工真正知企情,把职工真正当主人,才能使职工减少疑惑,情舒气顺,安心工作,爱岗敬业。多一项公开,少一项非议。多一项公开,多一分安定。这一点对确保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推行厂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厂务公开有序、健康的推进。在组织方面,必须建立有党委牵头,党政共同负责,纪委、组织、工会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机构,并设立厂务公开办公室。在完善机制方面,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负总责,党、政、工齐抓共管,业务部门具体承办,纪检、工会组织协调,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的运行机制”,保证厂务公开的扎实进行,在强化监督方面,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对厂务公开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厂务公开的健康发展。
厂务公开的领导核心是党委。各级党组织要把指导、保证、监督厂务公开制度的推行,作为自己的义不容辞的重要政治责任认真履行。对本企业的厂务公开一定要做出必要的安排,制定必要的措施,提出必要的要求,对厂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加强督促检查,当工作出现问题和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出面协调解决。
厂务公开的主体是行政领导。许多单项公开的工作都必须由行政职能部门具体承办。行政领导想不想公开、愿不愿公开、敢不敢公开是厂务公开的关键。作为行政领导者,不能把厂务公开看作只是党委或工会的事。行政领导也是推行厂务公开的责任人,要把厂务公开作为份内事,积极组织实施,主动为推行厂务公开提供方便和条件,在厂务公开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厂务公开的法定工作机构是工会组织,这与工会是职代会工作机构的法定地位相一致。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厂务公开的日常工作。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保证厂务公开基本载体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运用其他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简便、易行的方式推行厂务公开。
推行厂务公开企业的上级党委、行政、纪委、工会和干部部门,应加强对下级单位厂务公开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厂务公开的工作标准和公开的内容要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要形成一套监督、评价制度,把领导干部是否执行厂务公开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考核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对下级单位厂务公开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基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切实提高厂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三)推行厂务公开,必须坚持以职代会为载体
厂务公开不是一项新工作,它是职代会制度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厂务公开与职代会是互相联系、互为表里的,既不是厂务公开取代职代会,也不是职代会等同于厂务公开。事实上,厂务公开是在新的形式下提出的有关民主管理的新要求、新标准。推行厂务公开,为我们找到了新形势下既坚持职代会制度,又促进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有效形式,还可以带动其他民主制度的完善。厂务公开的推行,实质上是对职代会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拓展和强化。厂务公开的着眼点在于进一步健全职代会制度和提高贯彻落实职代会制度的水平,而不是搬开职供代会制度另搞一套。
考察厂务公开的内容和职代会的职权,两者相一致,可融为一体。可以把经营决策、企业发展规划等公开内容纳入职代会审议权;可以把改革方案、工资奖金分配方案和职工下岗分流等公开内容纳入职代会的共决权;可以把职工分房方案、保险福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公开内容纳入职代会的决定权;可以把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企业领导廉洁自律情况等公开内容纳人职代会评议监督权。事实证明,厂务公开最合适的载体是职代会制度。
职代会制度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基本制度,既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又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通过厂务公开来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是一个良好的突破,它丰富和充实了职代会的内容,促进了职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新时期坚持职代会制度,落实职代会职权,发挥职代会作用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在推行厂务公开的今天,需要更好地坚持、完善和发展职代会制度。
把握厂务公开和职代会两者的本质联系,认识厂务公开是职代会的题中之义,我们才能找准厂务公开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才能找到工会在推行厂务公开中的位置,才能把握工会工作的主动权。从工会的角度来讲,抓厂务公开,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推进职代会制度的建立健全。
要把握工会组织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中的主动权,除了摆正位置,找准着眼点外,还必须强调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建设。党中央明确指出:政治建设要制度化、法制化,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在推进厂务公开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厂务公开制度要注意同现行的职代会制度、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民主评议干部等制度有机衔接,避免出现工作死角或两层皮现象,使厂务公开真正促进企业的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洋林.资讯公开制度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0.
2、彼得·艾根,乔治·恩德利.反腐策略——来自透明国际的报告[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章剑生,宋华琳.“政府信息公开讨论”精华本[DB/OL].http: //www.1488.com.cn.
4、朱慧涛.实行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J].行政论坛,2001(3).
5、皮纯协,刘杰.知情权与情报公开制度[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3).
6、刘羊,艳宾.情报公开法若干问题研究[D].海峡两岸行政法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1.
7、杜刚建.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当代国外权利立法的新动向[J].中国法学,2003(2).
8、李震山.论行政资讯公开[D].海峡两岸行政法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1.
9、吴建依.论行政公开原则[J].中国法学,2000(3).
10、王增祥,张勤.实现政务公开推进政府廉政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1(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加强企业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4-26
关于控制和管理好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思考04-26
试论企业经济的创新思路和途径04-26
浅谈员工与企业同进退04-26
企业对“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04-26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之道04-26
在中国企业建立EAP的重要性04-26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