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弓弦乐器的传播中存在着乐种比例失调的现状,有不少种类的弓弦乐器传播范围越来越小。弓弦乐器是一个大家族,单亚洲就有着很多各异的形制,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是圆柱形共鸣箱一类的弓弦乐器。
关键词:圆柱形;弓弦乐器;多样化; 传播
提及弓弦乐器人们总是能够立即想起“二胡”以及乐曲《赛马》,曾经在一次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音乐鉴赏课上我提问学生“你们能举出哪些我国的弓弦乐器?”大部分同学很快的回答“二胡”,不一会又有人回答“京胡”,我继续问“还有吗?”一会后再一位同学回答“马头琴”,之后课堂一片安静,一百多人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传统弓弦乐器的认识仅限于“二胡”。在我们身边学习二胡的孩子越来越多,却也鲜有见到学习板胡、京胡、马头琴等弓弦类乐器的。弓弦乐器是一个大家族,在亚洲有着很多各异的形制,亚洲的弓弦乐器其基本特点是由一个共鸣箱和一个琴颈组成,演奏的时候将琴颈垂直把持在手中,用弓来演奏。如果按照共鸣箱的形状可分类为:圆柱形、半球形、球形、盒状。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在中国有盒状共鸣箱的马头琴,也有
半球形共鸣箱的板胡,但流传最广的还是圆柱形共鸣箱一类,如二胡、高胡、京胡等。
一、乐器的形成
我国圆柱形弓弦乐器大约于公元四世纪就出现了,是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奚族所使用的乐器,也有学者认为最早的我国弓弦类乐器的产生很可能与阿拉伯的列巴布(一种弓弦乐器)有着一定联系的,由阿拉伯经过中亚首先传入了我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奚琴的形制是在古代弹弦乐器弦鼗的基础上融入弓弦乐器的擦弦特征而产生。当时的奚琴和今天的二胡在形制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奚琴的两弦轴的装置方向与今天的二胡相反,不用千斤,琴弓用竹片制成。唐朝末年,一部分奚人西迁妫州,将他们的乐器也一并带来至中原汉族。在唐代胡人使用的乐器统称为“胡琴”,拉弦乐器则称为“奚琴”。
奚琴在宋代称为“稽琴”,并加入了宫廷乐队的编制,常用于宫廷宴乐中。据说当时宫中因避忌使用胡名将奚琴改称为“稽琴”。宋代晚期,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以马尾作为弓毛拉弦擦奏。在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的经幢上,有一线刻乐器图形,一人正盘腿而坐,手持马尾弓拉奏。有关学者认为,此经幢为“大元二十三年十月十日”建成,即公元1236年,正值宋代末年。这种用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又是由中国北方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所创造,它是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代时奚琴的名称易为“胡琴”,这时的胡琴已不是对所有胡人乐器的统称,而是专指胡人的拉弦乐器——奚琴,“胡”是中原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元代开始,大部分拉弦乐器已由原来的竹片弓改为马尾弓,同时随着乐器传播范围的扩大,奚琴的琴首也开始出现龙头、猴头和马头等多种式样。
明代的嘉靖年间,胡琴中又进一步的出现了用以固定弦长的“千金”。在公元1522年尤子求所作的一幅名为《麟堂秋宴图》画卷中可以看到二胡在明朝的形状,卷颈龙首,马尾弓子夹在二根琴弦中,站立演奏,琴弦上固定有千斤。至此,形制与今天的二胡非常接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乐器的流变
明清时期,各地方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纷纷开始兴起,这为弓弦乐器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各地方音乐的影响下,胡琴演化出诸多的变体,几百年间陆续出现了江南丝竹中的南胡,福建南音中的二弦,蒙古族民间音乐中的奚胡,京剧中使用的京胡,河南坠子中的坠胡,淮剧中使用的淮胡,广东音乐中的高胡,湖南花鼓中的大筒,京韵大鼓中的四胡,川剧中的盖板子,壮剧中的马骨琴等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南胡:江苏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小型民乐合奏形式——江南丝竹,南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胡也就是今天所最常见的二胡的前身,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琴弓、千斤、琴码等部分组成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的特点,发出的声音富于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
京胡: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音色刚劲、嘹亮。最早的京胡,不仅琴杆短,琴筒也小。20世纪上半叶,京剧演员不断降低音高,讲究行腔圆润,京胡的结构也随之变化,琴杆、琴筒不断加长。
坠胡:是河南坠子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又称坠子、坠琴,一般认为是在弹拨乐器三弦的基础上加上弓弦乐器的琴弓变化而来,形制特点是琴身长、把位大、有指板,其发音接近人声,并带些许“鼻音”的感觉。
高胡:琴筒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音色明亮、清澈,犹如女高音,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著名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制作出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被人们简称作高胡,很快便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二弦:一件古老的弦乐器,形制和我国早期圆柱形弓弦乐器——奚琴非常相似,流行于南方,是福建南音乐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量虽不大但较尖,具有穿透力。有专家认为二弦是在宋代由北方传入福建泉州的,至今演奏上仍然保留了不少传统的方式。琴轴部分是其独特之处,转动琴轴的把手在琴杆的右边,而现今的多数弓弦乐器是在左边。
四胡:又称四弦、二夹弦。是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天津时调等地方音乐中的伴奏乐器。流行于内蒙古、东北和华北各省区。琴杆长而粗,四个琴轴,四根。琴弓马尾分两股分别夹于一、二弦和三、四弦之间,同时拉响两条弦。
三、结语
在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一、通过器乐演奏者的表演流传开来,这种传播主要出于职业生计或是自娱自乐,常常处于无序的自生自灭的状态,是传统的无意识传播。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师徒之间的传授技艺,这种传播方式是当前的主要传播途径,尤其是在全国器乐考级热的带动下,很多人通过这种师徒传承的方式学习了中国民族器乐。三、以学校为阵地,向青少年传播民族器乐的知识,有些地区的学校还组建民族管弦乐队。第二和第三都是属于有意识的传播方式,和过去相反,现代社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有意识传播,无意识传播则显得相对较弱。
我国民族器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种不同的乐器色彩迥异,但在当下的现代音乐生活中却是前景令人担忧,在现代生活的标准化、全球化一体化的影响下,人们所感受到的不同民族乐器之间的个性差异正在慢慢减少。近几年,国际社会及学术界面对现状也相继提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文化”“文化多样性及国际保护公约”“可持续发展”等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概念。从我国弓弦乐器的传承现状来看,也存在着比例失调的问题:一方面不少种类的弓弦乐器传播范围越来越小,有的仅只剩下个别民间老艺人仍在演奏。而另一方面身边学二胡的孩子越来越多,其中很多家长又是出于功利性的心态,抹杀了孩子感受音乐的乐趣,变成为证书而学习,使孩子觉得学习器乐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的民族器乐需要培养观众,需要培养欣赏品位多样化的观众,这远比培养民乐演奏家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乐种学》华乐出版社1999年版
2、冯光钰.《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我见》《音乐探索》2003.1
3、黄忠钊.《福建南音二弦的形制及其演奏特色》《中国音乐学》2002.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宽带薪酬在电力企业中应用分析04-26
浅议我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试析完善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04-26
对煤矿安全投入与企业效益的思考04-26
试析拓宽资讯传媒渠道服务企业创新发展04-26
试析物流企业绩效评价04-26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能力研究综述04-26
试析如何提高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水平04-26
市场结构/国有企业行为与社会福利04-26
塑造企业社会责任形象 提升企业道德竞争力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