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文化丰厚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个背景下,“保存城市记忆” 工程应运而生,作为留存城市档案最为齐全的各级档案部门通过举办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吸引公众参观,传播档案文化知识,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文明的延续、城市文化标签的打造和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档案展览工作现状的梳理,阐述档案馆展览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人文北京等方面体现出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及在服务社会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解决途径。
一、种类丰富的档案资源是见证城市发展的最有力注解
档案的权威性源于档案的真实、原始与惟一特性。通过深度挖掘档案历史文化资源,寻找城市文化的脉络、城市文化的根和城市文化的魂。珍贵的历史档案中蕴藏了这个城市中最为原生态、最真实的记录,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载体,是一座城市的成长日记。档案资源的独一无二和不可重复性,使得档案展览在差异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社会散射出人文之光,彰显出档案的独特魅力。利用档案资源举办展览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而档案资源的稀缺性更易吸引公众的参与和媒体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对民生档案的关注促进和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知,加速了民众走近档案馆的步伐。《见证北京——档案的记忆》展览是北京市档案馆在2009年推出的城市记忆工程展览。展览时间跨度100多年,通过挖掘馆藏档案,展现北京城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珍贵的历史档案结合现代化多媒体的展示手段,吸引了社会各界参观者,不到一年时间已接待参观者上万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很多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寻访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忆,在一纸纸泛黄的档案中他们寻觅到了关于老北京的某条街巷、某个地名或某个似曾相识的童年往事,找到一丝线索的他们,或欣喜、或感叹、抑或喜极而泣。在被档案感动的同时,他们对北京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昔日封藏的档案如今宛若一位深沉智慧的老者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北京城的变迁,丰富的档案资源成为见证城市发展的最有力注解。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城市记忆展览是传播档案文化、传承城市文明的有效途径
举办展览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心理研究表明,传播媒介内容越丰富,越能满足受众的现实需要。档案展览作为连接和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最有效的手段,以其通俗化的内容表述,多媒体手段的立体展示,使得一纸枯燥神秘的文字骤然焕发生命力,变得生动、跳跃起来,档案背后的故事结合照片和视频更便于娓娓道来,留给观者深刻的印象,达到最有效的信息传播。作为档案工作环节的服务终端,利用档案举办展览可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最大化、传播手段丰富化和传播效果有效化,调动和激发档案文化元素参与大众传播的热情与活力,提升档案文化的社会认同。城市记忆展览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百科全书,蕴籍城市的文化精髓和独特气质,以其客观冷静的视角,见证了城市政治的风云变幻、经济的兴衰、文化的蜕变与繁荣,是一座城市人文气质的全景式呈现。置身于城市的文化历史长廊中,参观者仿佛进入时空隧道,全身心感受现代化陈列手段映衬下的档案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体验,亲历城市文明进程和历史变迁,城市文化基因渗透进城市的历史血脉中,融入到人们的集体记忆中。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档案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补充和人文北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加凸现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城市记忆展览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民众参与,成为传播档案文化,传承城市文明的有效途径。
三、举办城市记忆展览拓展了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发展空间
城市记忆展览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长卷,融合吸纳了城市文化发展的精髓,是一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全景记忆。
依托城市记忆展览丰厚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和延伸出可持续、可延展、发散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和优化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场所的社会功用以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凭借展览,策划举办紧扣时代主题的文化讲坛,定期邀请名师名家做客档案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档案馆,感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档案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理念。依托展览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文化讲堂、征文比赛以及与广播电视等媒体联姻举办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是档案馆走近社会公众的必经之路。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一提到档案馆就会给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而与媒体联动传播档案文化可以消除大众对档案的距离感,增进认识,加深认同感,转变观念,利于档案馆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就目前档案馆开发利用工作的现状看,档案展览成为宣传档案工作的最佳途径,从受众面和接受度两个层面分析,展览比档案编研或档案利用更易走大众文化传播的路径。北京作为历史名城和全国的文化中心,拥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文化资源优势,纸质传媒、广播电视传媒、网络传媒等传播网络密集发达,档案展览作为档案宣传工作的突破口,可以全方位与媒体联动开展档案文化的传播工作,走整合媒体资源、宣传档案文化的路径。随着档案社会化程度的提升,近几年档案新闻频繁见诸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的熟知度和认知度不断增强。然而,此类报道和宣传多限于只言片语或断章取义,深入和长效性的报道较少,在受众心理上难以形成深远的影响。城市记忆展览内容丰富,汇聚馆藏精品,可以发掘的文化资源很多,如果与媒体合作,开辟某一专栏或与某文化栏目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行植入式、深度、广度传播,对于档案工作者业务的全面提高和档案馆社会认知度的提升都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四、汇聚馆藏精品的城市记忆主题展览是档案馆打造自有文化品牌的重要依托
城市作为人类政治、文化、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聚集地,孕育和成就了一座城市的人文气质,而作为历史的承载,档案印证了城市最古老的记忆。
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地域特性决定了保存城市记忆的档案馆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品格。每一家档案馆拥有各自不同的馆藏结构,而馆藏档案的历史人文部分是区分各类档案馆馆藏资源的显著特征。馆藏档案的多元化呈现为城市记忆展览的广阔文化视野,而独具特色的城市记忆展览也为档案馆文化品牌的建立和识别创造了有利条件。
城市记忆工程的推行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机,档案馆可以依据馆藏特点优化整合档案资源,策划主题鲜明的城市记忆展览,而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生发出专题类的展览思路,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通过对档案史料在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和不同专题横向的全面开发,策划和举办规模较小、灵活度较大的专题性展览,展览通过统一的形式设计和系列的人文专题,配以档案馆的形象标识一并推出,在社会上形成由点及面的发散式推广模式,由传统的社区或学校单一的巡展模式拓展到文化广场、商业中心、旅游景点、机场大厅等社会公共场所,覆盖更广的受众面,通过有目的的宣传,影响更多人的思维模式,从而让档案文化融入人们的行为模式,加深公众对档案馆文化品牌的认同。
随着档案服务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党和国家对档案馆馆舍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展厅面积及相关配套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档案展览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档案展览作为档案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加显示出其非凡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档案展览工作自身仍然存在创新性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档案展陈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新形势和新机遇下,展览工作开放的生存空间为档案服务社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城市形象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04-26
探寻经济持久增长的真正源泉04-26
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转型的理论基础04-26
创业者个人主动性与创业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04-26
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现象: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04-26
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中国经济理论与04-26
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04-26
西部山区农户的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