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下高校科技发展战略

时间:2024-04-26 10:53:2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由于企业研发能力依然很弱,高校作为科技资源相对丰富的机构,这就要求校企两方建立战略性的科技合作关系,互相交流,共同进行科技攻关。本文从校企两方如何建立战略性科技合作关系;如何实施专利发展战略;如何实施科技咨询与服务资质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企业 科技创新 高校 发展战略
  
  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规定,国家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面对国家建立的新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科技工作要能够适应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规定,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工作,实施新的科技发展战略。
  
  1 依托行业背景和科研资源,同企业建立战略性科技合作关系
  
  国家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自主确立研究开发课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这样就使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和加强,也同时为企业的科技发展提出了挑战,要求企业能够不断地进行科技投入,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科技难题。目前,我国只有25%的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43%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能力依然很弱,还难以单独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高校作为科技资源相对丰富的机构,有大量的科技人员可以进行科技研发,有大量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可以进行科技实验,同时也有大量的科技成果未能进行成果转化。对高校而言,最重要的是特色学科所带来的高校发展优势和人才优势。这些优势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加强同相关企业的科技联系。因此,一方面是企业要解决科技难题,一方面是高校拥有的科技资源与优势,需要将科技成果不断进行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由此要求校企两方面要建立战略性的科技合作关系,互相交流,共同进行科技攻关。
  1.1 建立经常性的对话与交流机制,引导企业进入高校
  我国科技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必须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由于企业与高校的科技资源占有方面的区别,就研究而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仍是国家科技计划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所确定的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战略,将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必须联合企业共同进行科技研究,承担科研计划项目。要实现这一点,企业与高校之间就必须建立经常性的对话与交流机制,设立双方科研方面的互通渠道或平台,实现双方科研信息的充分交流,使企业能够进入高校并与高校融为一体。
  1.2 共同建设研发中心和科研平台
  高校拥有很多的科研资源,如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科研人才。但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渠道比较单一,特别是社会捐资建立的科研平台较少。相比而言,企业为科技研发的需要,新建一个科研部门,大力投入,进行管理将使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受到影响,从而不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而选择高校现有的科研平台,借用高校的科研基础,对企业而言非常有利。因此企业和高校要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双方能够从战略高度上充分整合,共同建设研发中心和科研平台,并共同申报承担科研项目,将使双方共同受益。
  1.3 建立人才互输机制,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将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而高校的研究人员非常需要接触实际的生产过程,了解各生产技术的实现程度与主要问题。因此,高校与企业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有很多想到需求。可以建立校企人才互输机制,由高校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负责培养提高企业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企业也可接纳高校研究人员参与实际的生产过程,实现他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高校科研人员水平的提升。
  
  2 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专利发展战略
  
  知识资产富集、创新能力强劲的高等院校,虽然科技成果丰硕,但专利申请仅集中在少部分高校,有75%的高校专利申请数量极少甚至一片空白。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的一专项调研课题显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调查发现高校丰硕的成果转化率不高,大概只有10%。全国高校专利实施率仅为22.8%,而全国平均水平约30%。有77.2%的高校专利,包括许多原创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只能束之高阁。同时,科技成果流失严重。近30%的高校有科技成果流失现象,或被窃取,或随人员流动而流失。面对各种问题,高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专利战略,促进高校成果转化。
  2.1 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要重视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等科技服务能力的提高,改变项目立项—项目研究—成果归档及报奖这种单一的传统的静态的科技管理模式,将科技管理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加大科技合作—研究开发—推广转化这一动态的科技管理模式的力度。科技转化最重要的是引入风险投资,将科技成果产品化。而我国时下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和分散开发风险的投融资机制的缺乏,使得风险投资很少涉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这个领域,很多成果由于缺乏投资,而被束之高阁。在我国,从课题研究到实验室成果的研究经费,大都是由科研单位通过国家科技项目拨款或自筹资金投入的,但科技项目从试验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几乎是一个投资的空白,致使目前巨大的科技资源被浪费。因此,高校特别是要引入市场机制,将高校的科研成果推介出去,引起市场的重视,引入风险投资,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和社会风险投资相结合,利用风险投资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2.2 激励自主创新,建立专利技术研发团队
  高校目前科研意识较浓,但缺乏各学院各专业科研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研究力量比较分散。研究人员各就其近、各自为政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院层面的科研组织与管理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课题设计的学术视野、学科关联不够广泛,教师的科研工作在学院整体发展空间中的定位不足。由于对学科资源的整合缺少有效手段,交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团队建设、课题设计中的多学科综合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面对国家需求和国家目标,单靠个体化的自由探索显然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努力建立多学科联合、团队作战、顶层设计、主动参与的研究方式。
  2.3 与企业共同建设成果转化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共享科研成果
  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依靠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优势,如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同时也要加强同企业的联系,从科研成果的研发开始,就积极探索风险基金的引入、中试基地的建设、产品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与手段等。当前,产学研合作的关键问题在于研发成果的水平与市场前景,因此,要在看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高校要着力提升研究水平,集中力量抓出1-2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动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水平和范围。
  这其中,要特别认识到同企业提早进行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成果的益处。一是可以使科研成果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解决现实的生产力问题,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能够同企业在科研合作中加强信任,加深科技交流,巩固产学研合作关系。三是能够及早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准备工作,早规划、早建设,及时取得转化成果。四是能够获得企业的早投入,解决科研的资金问题。并能够促进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 强化服务和参与意识,实施科技咨询与服务资质发展战略
  
  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战略下,如何保持并不断加强同企业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显得很重要。高校大量的人力资本存量,也急待能够转化为科研和服务力量。一方面是能够使两者结合起来,直接使高校人力为企业服务,二是在国家日益强调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形势下,高校的科技发展咨询能够帮助企业起到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高校科技发展要应对这一局面,提高自身的科技服务能力。
  3.1 提高管理服务和参与意识,促进科研管理功能转变
  科研管理必须实现由单纯服务型向组织参与型的转变。这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筹划、培育、组织、协调和管理大型项目的能力。要能够准确把握高校的科技优势,重点组织、协调跨学科、跨单位的项目,积极联合学院与研究所共同参与的项目,倾力支持各类老师提出的创新性项目,打造高校科研项目平台。
  3.2 转变科研管理机制,调整科研管理政策体系
  在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科研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要加强灵活性和开放性,转变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研究基地的责任,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基地的科研效率;实施“网格型”政策体系,强化科研业绩评价的多观测点,精确业绩核算,科研激励征重团队轻个人;采用新的人才利用制度,使高科技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突出兼职和客座教授等研究人员的科研作用,提升科研能力。要基于校内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建设框架,进一步理顺重点研究基地与学校、学院及研究所间的“关联机制”,从体制层面上明确重点研究基地的责任、权利、义务,增强重点研究基地对“基层所”的吸引与凝聚能力。
  3.3 加强科技发展的基础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服务资质能力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平台。要利用国家和各省建设这些平台的主要政策和财政投入,大力提升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质量和数量,强化科研基础。要成立科技服务技术中心,打造对外科技服务平台。将高校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人才资源整合起来,申请各类工程技术咨询、科技发展规划的咨询资质,包括科技工程项目承揽的资质。
  要加强与所在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使高校科技发展纳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规划之中,密切联系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特点及需要,开展应用导向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要积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开展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推广及科学普及活动,成为当地的教育培训中心、科技普及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及文化体育中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做出更大贡献。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04-26

公共支付网络化经营创新研究04-26

移动agent在B2B电子商务中的应用04-26

电子商务中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04-26

基于密钥隔离和数字水印技术的数字签名04-26

浅析企业并购失败原因及管理整合04-26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04-26

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04-26

浅析企业并购中的心理契约重构方法04-26

浅析企业并购中陷阱和风险控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