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和谐经济建设

时间:2024-04-26 10:52:31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 企业和谐经济建设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本文在对企业和谐经济理论进行简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企业和谐经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企业和谐经济建设的思路。霍州煤电公司的和谐经济建设也为企业和谐经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企业; 和谐经济; 建设
  
  一、新理念的引入
  
  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经济”作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目前对“和谐经济”的解读大都是从政府的视角出发,聚焦于政策导向和政府职能,是国家范围内的“和谐经济”。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能够关注、推动的往往只是一个企业的运作。企业在为股东创造利益和为社会提供税收的同时,其作为社会人,也在最大程度地影响社会存在,如对就业、资源、环境等均有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在平坦世界里这种影响已经无国界,并且正随着企业的日益巨型化而更具威力。企业的这种社会影响也开始成为全球衡量企业优劣的基本标尺。因此,转换视角,把“和谐经济”的理念引入企业,据此解决企业内外的不和谐因素,对于构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和谐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笔者从2006年以来一直关注这一领域,作了一些调研,也在实践中作了些尝试,愿就此抛砖引玉,供大家借鉴。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对企业和谐经济的认识
  
  (一)和谐经济的含义
  追本溯源,“和谐”是指各个部分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经济”即“经邦济世”,是一种大胸襟、大气魄。其中,经,治理也;济,拯救也。两相结合,是一种追求各部分相互协调、谋求经邦济世的高远理念。
  从国家这一宏观层面来看,和谐经济体现为一种生产要素良好匹配、人与人之间经济活动和经济利益协调与融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个人权利受到承认和保障、政府越职滥用权力的行为受到严格制止,从而使客观经济规律得以正常运转,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所引发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状态。这个层面上的解读已得到了理论界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来看,“和谐经济”可以理解为:一种通过构建企业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运动,实现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权益的协调与融洽的理想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家的视野更为开阔,从以往单纯追求利润的思维中超脱出来,拓展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中,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运动是途径;各个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区)之间权益的协调与融洽是目的。这个层面的解读在目前还是一个空白,也是下文探讨的一个重点。
  (二)企业和谐经济的标志
  企业经济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变化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评价,也可以区别出不同的经济和谐与否的标志。在此,笔者从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方面总结了以下标志:
  1.实物流:供产销环节协调,人财物要素匹配
  供产销三个环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既是企业实物运动的过程,也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基础;人财物合理配置是各环节协调的基础,也是对环节内自我协调的匹配。六大要素涉及到了供应商、管理层、员工、客户之间利益的兼顾,其协调匹配既是企业和谐经济的标志,又是自身协调发展的需要。
  2.资金流:资金收支平衡,利益分配兼顾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果将经济比作企业命脉的话,那么有保证的资金的良性循环,就是企业正常经营、做强做大的不竭动力。企业生产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扩大再生产资金要确保供应充足,才能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盈利能力。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提高员工工资收入、按章纳税、按规借贷,同时要造福社会、改善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资金的使用涉及了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利益。
  3.信息流:信息循环使用、内外沟通融合
  信息流组成了企业的信息网,是企业的神经系统。企业内部流畅的闭环信息流(即数据的收集整合、加工分析、信息的传递应用,以及信息数据的再加工、应用的反复“循环”)和企业“内外融合”的闭环的“大信息流”(即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与企业外部上下游用户的需求信息结合起来,)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改善企业资源利用、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企业和谐经济的标志。
  
  三、企业现状
  
  我国企业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变革和抉择,从单纯的计划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再后实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做强做大,可以说是在风雨中洗礼,在变革中成长。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歧视的襁褓中出生,在非国民待遇中长大,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世界500强中,已有中国的35家企业名列其中,按GDP总量来看,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这些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见证。
  近几年来,我国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总体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企业规模快速增加,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 100亿美元,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跃居世界第四位;2001年至2005年五年间共生产原煤87.4亿吨、发电量达9.7万亿度,生产钢材13.1亿吨、水泥42.8亿吨,分别比“九五”时期提高24.5%、38.1%、58%、36.7%;2007年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二)投资比例增大,技术构成提高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达到88 77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0.2%,比“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幅度高9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万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5.6亿元,增幅53%。全国钢铁企业强强联合,扩建改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钢材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五大电力公司强制报废十万千瓦以下机组,重建空冷节能电厂,技术构成大大提高;煤炭行业关小上大,整合资源,2005年下半年开展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以来,全国已关闭1.1万处小煤矿,整合后的煤矿80%左右实现了机械化采煤。山西省2007年原煤产量6.3亿吨,是2001年产量的2.35倍,其中近亿吨的企业就有两家,这在五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我国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改善了国计民生,增强了经济实力,同时也为自身的做强做大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产业性质不同,经济结构变化,地区发展失衡,加之国企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了企业和谐经济建设中,不可回避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层与以下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1.与股东的关系
  一方面,全民所有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权虚置,名义上人人都是股东,人民大众却根本没有参与的权利和机会,极容易引起监督缺位,不合理的治理结构是造成国企改革不彻底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走不出家族企业的束缚,权力垄断、授权乏力。这些与股东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
  (1)现代企业制度貌似完备,但在实际管理中职责不清,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设置形式化。尤其是大部分国有企业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把手管理制度,董事长不是大股东,却要代表股东的利益来监督作为同一管理层的领导班子,集权现象严重,职业经理人制度难以实施。此外,母子公司职责不清,体制不畅,肠梗阻现象频发。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长,但子孙公司辈份很多,导致政令不通,执行乏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扩张失控。除工资、奖金等货币收益外,管理层的另一隐形收益——控制权收益没有得到重视。控制权收益是企业规模扩大所导致的管理层权力的增大。为获得控制权收益,管理层有动机投资一些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进而损害股东利益。“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特点就是“热”,房地产热,全国开发房地产市场;股市热,全民炒股,基金、期货一夜间变成了自由市场;投资热,投资商跑马圈地,低价掠夺资源。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也不甘落后,两大车轮快速运转,国有企业“以规模论座次”、民营企业追求“级差地租”的战略导致了外延扩张投资的攀升。据统计,水泥、电解铝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完全显现,大批企业停产、亏损;钢铁产能释放导致了铁矿石、炼焦煤价格猛升,同时电力、煤炭等部分行业无序建设问题突出。这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式的发展,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失衡,是企业和谐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
  (3)与粗放式发展相对应的是经济效益低下。高增长、低效益,扭曲产量与成本的关系等现象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以近十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的幅度看,投资收益率年平均下降一倍,由前十年的平均40%下降为现在的平均13%-25%左右。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除采矿业外,冶金、发电、水泥、焦化、石油等均是利润同比下降,个别行业甚至陷入了亏损。
  2.与政府的关系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一道必答题。政府这只强有力的有形的“手”,通过法律法规、税收、国企审计等多种途径,积极地干预着经济发展并影响企业的经营。
  然而,在协调与政府的关系时,很多企业还未走出“走后门、拉关系”的误区。但随着我国政府体制的不断完善、改进,整个政府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我们更需要的是通过正常渠道和政府沟通,分清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通过与政府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使影响企业生存空间的法规与政策维度对企业更加有利,并应充分利用政府的服务功能与资源帮助企业提高其市场与非市场竞争力。此外,国企还面临着市场化运营、行政化管理的矛盾,用行政手段管理市场,用行政命令调控市场,缺乏竞争力。
  3.与社区的关系
  国情是企业的大环境,社区是企业的小环境。企业可以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业、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等等;反过来,社区又为企业提供着广泛的服务。因此,社区也是企业协调利润分配和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目前,我国企业对社区关系的运作却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像国企那样组建属于自己的小社区,将企业人为地从所在社区中孤立出来,打造一个从属于企业的社区。这种做法消除了社区的发散性特点,削弱了社区对企业的服务功能。二是民企认为社区资源对企业经营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从而彻底放弃对社区资源的使用。
  4.与供应商、客户的关系
  许多企业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不遗余力地“守卫着”自己的内部知识,却未曾料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可以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来获取相当高的额外利润。正如丰田公司所提出的,“供应商对我们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协助他们成为最强的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已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顾客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特殊的资产。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在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把客户关系管理当成是成本中心,把价格和广告作为吸引客户、留住客户的主要手段,对客户一视同仁等等,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的提高。
  5.与员工的关系
  在当今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企业的蛋糕做大了,很多基层员工却没有或很少从中受益。一些地区依靠发展“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获得蓬勃发展,却未能对在这些产业劳动的工人给予应有的保护,如长期以来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本工资、超时工作普遍而且不按照规定标准支付工资、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劳动环境恶劣等。在出口贸易方面,我国出口加工企业长期以来依靠高度密集、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生产的大量产品远销世界各国,“中国制造”名声远扬,但是由此导致不少国家的报复性反倾销措施,而且国际社会常常善意或者恶意地指责中国存在“血汗工厂”。这些现象值得深刻反思。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最大的和谐。把员工放在首要位置,对自己的员工负责,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的。只有对员工负责,才会使员工以忠诚和热情投入工作,才能把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提供给顾客,从而赢得顾客的忠诚。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局部性的,有的是地区性的,但对于企业和谐经济建设已构成了威胁。企业居安思危,应予以防范和调控,以确保企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企业和谐经济建设
  
  当今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系统恶化,投资基金肆虐,经济秩序混乱。一方面,以国际油价为代表的原材料、能源价格飙升,能源已经从经济元素上升为政治角力,人类对自然的无节制索取使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非正常的飓风、海啸、地震频发,人类生存的空间面临严峻考验;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信用危机和美元贬值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发达国家经济停滞不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危机频发,对冲基金、投机基金肆虐全球股市、期货市场,游走于汇率的风口浪尖,对资本实行弱肉强食似的掠夺。这种充满挑战和危机的经济形势不容我们喘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作为“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和谐经济”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是和谐经济建设的主体,促进企业和谐经济建设既是应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宏观调控与经济杠杆调节并重
  1.国家应从社会供需关系上,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平衡社会总量供应,保证产业平衡、协调。特别是对能源产业、耗能产业实行总量控制、重点监管,保证经济安全。
  2.通过经济杠杆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环保法规等进行调节,鼓励与限制并举,用市场手段调节市场经济。
  3.完善评价监管体系,制定符合市场经济的绩效评价办法,引导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的经营导向。同时,规范激励机制,加强财政监管、社会监管,创造氛围,形成合力。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
  企业是经济运行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企业机制、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都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母子公司行为,实施市场化运营,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适用。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的决策与监管机制,通过制度管理和科学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决策、风险降低、运作高效。解决好职责清晰、合理授权机制,有利于调动各层次的积极性和激发经营活力,实现企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与成长。
  (三)加强自组织机制作用,实现六个系统和谐,各方面利益协调
  企业自组织机制是企业内部自我控制的一种长期形成的、有自我特色的自发机制。这种机制的充分有效运作,是企业实现和谐经济的保障和基础。在其日常调控、组织中,应以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调为导向,建立以下六个系统的和谐:供产销环节协调、人财物要素匹配、资金收支平衡、利益分配兼顾、信息循环使用、内外沟通融合。六个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保障。六个系统的和谐既是企业和谐经济的标志,又是企业和谐经济的基础。
  (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管理、由外延再生产向内涵再生产转变、实现规模增长型经济向效益增长型经济转变是我国企业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企业必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强调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发展;要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革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促进内涵再生产发展。
  
  五、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和谐经济建设的启示
  
  (一)对企业和谐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霍州煤电从2006年开始研究并在内部开展和谐经济建设。当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在保持企业快速发展、增强企业发展实力的基础上,立足于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协调和规避经营风险,提出了“以确立三个经营理念、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为指导,以建立和谐经济为目标,为企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经济基础”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确立了现阶段做好“产销结构合理、投入产出优化、利益分配兼顾、资金收支平衡”四个方面和谐经济工作的重点,两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集约化管理”、“内涵增长管理”等调控措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1.经济总量指标快速增长
  2008年6月末,企业总资产达到117亿元,比2005年68.6亿元增加了48.4亿元;2008年上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43.4亿元,预计全年比2005年的45.8亿元增加了一倍;2008年上半年已实现利润2.1亿元,全年预计10.5亿元,比2005年的2.03亿元提高了5倍;2008年上半年上缴税费8.7亿元,全年预计18亿元,比2005年的5.9亿元提高了3倍;2008年上半年原煤产量914万吨,全年预计2 000万吨,比2005年的1 300万吨增加产能700万吨;2008年上半年精煤产量390万吨,全年预计800万吨,比2005年的470万吨增产将近1倍。2008年上半年发电5亿度,全年预计10亿度,比2005年的3.7亿度增产将近3倍。
  2.经济运行的几个比例协调
  (1)规模增长与效益增长同步。从2006年起,先后投资整合改造地方煤矿,同时发展洗煤加工和坑口发电,使企业的资产、产能快速提高。同时,严格项目投资回报率和精细化管理控制,使所有新建项目实现利润,保持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新建产能得以释放。
  (2)工资增长与效益增长同步。与2005年比,经济效益提高3倍,全员销售额提高了87%,与职工工资增长62%基本同步。新建矿区实施新的用工制度,精干主业、分离辅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经济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两年来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了债转股,规范了公司的三会运作,设置母子公司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流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钢铁、电力企业合资合作,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延长了企业产业链,日常管理形成了制度化、程序化。
  (4)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在控制成本、降低费用的同时,更加关注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取缔全公司燃煤锅炉,实施热电联供,减少排放。在提高员工收入的同时,实施住宅两区改造,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绿化荒山,美化环境,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二)对企业和谐经济建设的启示
  霍州煤电和谐经济建设开展时间短,各单位和系统在理念和执行力上有待进一步加强,但从两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至少能带来如下启示:
  1.企业和谐经济建设区别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和“经营管理”
  在注重其原有管理的基础上,更讲究企业综合经济运行的协调与发展,追求企业经济运行的最佳状态,包括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同时,它与原有的管理不冲突、不矛盾,应该讲是原有管理的升华和现行管理的协调,特别是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企业和谐经济建设会逐步成为指导企业工作的指南。
  2.企业和谐经济是一种理想状态,企业的和谐经济建设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企业和谐需要企业的各个层次付诸实践和探索,企业和谐经济建设可以区别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因时而制;既能全面实施,也能重点突出、以点带面;既可以实物状态管理,也可以现金流调节,总之以有利于企业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为。
  3.企业和谐经济建设的实施重点是调控,关键是决策层,特别是母子公司两级领导班子是企业和谐经济建设的核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和谐经济的经济组织,企业和谐经济建设必须身体力行。领导者、经营者必须提高认识、勇于探索、付诸实践、积极推进。同时,积极协调和管控,使企业的和谐经济建设取得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一个企业如果只是追求利润,这个企业不会成功;一个社会如果只是追求外在经济总量的增长,这个社会不会成功。各个利益相关者、各个社会人都应该在企业和社会中感到和谐、感到快乐、感到幸福,这样企业才能发展,社会才有存在的价值。和谐经济提供了一种更高远的思考方式。随着竞争机制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增强,倡导企业和谐经济建设方可使处于高速发展跨越期的中国和中国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光岭.和谐经济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0).
  [2] 朱其训.和谐经济论[M].人民出版社,2007(10).
  [3] 中国统计年鉴.
  [4] 山西经济统计.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企业并购动机国内研究综述04-26

浅论对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分析与研究04-26

浅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分析04-26

浅谈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与防范04-26

谈企业并购应重视的关键问题04-26

试论企业并购中的会计和税务问题04-26

完善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总体思路与对策04-26

关于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和展策略研究04-26

浅论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04-26

浅析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企业并购业务的制约与对策探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