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一系列财务欺诈丑闻的发生,人们对内部控制越来越关注,除了关注公司是否设计和执行了内部控制外,还希望由独立的第三方对管理层作出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评价。因此,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评价便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分析,根据我国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评价 评价报告
0 引言
众所周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合理的调配各种有一资源,需要我们建立现代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否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进一步融合发展,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也不断地发展起来,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推动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暨首届企业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会议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中注协主持起草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配套规范的征求意见稿,旨在为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提供专业规范和指导。国内外一些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发生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预防舞弊事件发生的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新要求,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与鉴证成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防范措施。
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控制评价缺乏独立性
v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在审计制度上的设计和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一般都是内部审计,这些审计人员都隶属于公司财务部门,缺乏独立的审计职能,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往往受到公司高层的制约,损害了内部控制评价的独立性。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审计制度成熟而严密,审计部门不受公司管理层的制约,而是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故能较好的行使自己的审计职责,能够客观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甚至能对公司的长远战略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1.2 缺乏内部控制评价的统一标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进内部控制理论后,我国政府和企业就没有停止对这项理论的学习和完善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一步规范,现有的法律法规有多项涉及到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政府部门出台的制度大部分要求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效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价,但是对评价活动本身如何进行并无规定。因此,管理层不能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实质性的指导,从而造成不同企业的管理层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法进行评定和比较。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
2.1 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单位决策层对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观念淡漠,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2.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出纳员不能兼管财务档案等。
3 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措施
3.1 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
我国企业应该借鉴新巴塞尔协议框架提出的对内部控制评价与外部监管结合的思路,有效激励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在企业与政府合作中找到平衡点,采用例如取消对未达标公司的配股资格、不允许扩大经营范围等管制手段,以强化企业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并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的上传下达,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防范企业风险。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监管者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建立对监管者的再监管机制。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结合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规范发展与完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2 加大审计委员会独立评价内部控制力度
我国有必要在现代公司制改革中要求企业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负责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较好地解决代理冲突问题,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加大审计委员会独立评价内部控制力度,首先,需要加大选举独立董事的公平性,改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提名及选聘机制,采用公开招聘,自荐,推荐等方式,股东大会对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当选人情况公示,被否定的当选人,则不能任职。其次,加强对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披露审计委员会成员与公司是否有经济往来,以及经济往来的性质等内容,以保证审计委员会工作的独立性。
3.3 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执业素质
在风险导向评价下,管理层和内部控制评价人员需要做出很多的主观判断,比如,需要识别与企业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识别相关的控制以及判断相关控制是否充分,这就要求管理层和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应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必须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具有非常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判断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内部控制的评价,提供一份可靠性较好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因此,企业必须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不断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素质,使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更加突出。首先,在用人上,采取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其次,应从理论、业务技能、价值观,管理风格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经常性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道德素质,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执业素质是有效完成内部控制评价的关键。
3.4 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评价准则和规范,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造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流于形式,也使得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难以规范,建议今后在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中,应参照目前的财务报表评价执业准则,专门设立一章规定此方面的内容,对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证据的获取程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中,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除了将控制环境进一步明确为内部环境外,还要将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映等三要素列入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SEC,Management’s Report o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2007,(5).
[2]PCAOB,Auditing Standard No 5 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That Is Integrated with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2007,(5)
[3]宫玉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涵义与方法,辽宁经济,2009,(3).
[4]王元贵,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及其改进方法,时代经贸,2008,(2).
[5]王飞,探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6(8).
[6]陈宋生,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外部化思考,财会通讯,2009,(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的新方向04-26
一种linux集群文件系统研究04-26
网上交谈工具的设计与实现04-26
试析基于权变观的企业薪酬战略研究04-26
企业职业化管理问题解析04-26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