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开展土地流转的“试验田”,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长三角的通州市为例,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破解当地农地流转速度减慢的难题,并提出促进长三角土地流转进程加速的对策。
【关键词】长三角 土地流转 通州市
一、农用地流转的现状与特点
通州市农用地流转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但加速度放慢。资料显示:2000年通州市流转了328亩,2007年流转1.23万亩,流转速度提升很快。但近两年来流转的加速度放慢,许多流转出农地的农户,即使流转协议未到期,都想方设法把承包地收回。调查显示:2007年通州市农地流转比2006年减少8793亩,2006年流转比2005年减少5234亩。
2.流转形式由低级方式逐渐向高级转变。通州市农村农地流转的形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转包、转让、转换、租赁、入股以及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其中转包、转让、转换是低水平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和农民的吃饭问题;而租赁、委托经营及入股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配置农地资源,属于高水平的流转形式。综观流转形式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转包、转让、转换等低级流转形式的比例在缩小,而租赁、入股以及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高级流转形式在上升。
3.流转对象以本组农户为主向多元主体方向发展,并出现内部化趋势。根据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在本组户之间流转的比例大,而本村外组、村外、工商企业单位比例小;而2007年流转到外地农户和工商企业的比例增加,本组户之间进行流转的比例缩小。2000年本村农地流转面积比例83%,2007年本村农地流转面积比例为54%,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亲戚朋友间的流转比例增加。即流转的内部化,有的乡镇亲戚朋友间流转发生率高达13%。
4.流转从无偿向有偿流转转变,流转价格逐年递增。资料显示:1999年通州市承包地流转当中,按田亩征收的税费有62%左右是由流出户交纳的,2001年开始发生变化,按田亩征收的税费基本由流入户交纳,2003年南通市流出户向流入户收取的农地流转费平均为241元/亩,2006年达到641元/亩,最高达到1500多元,2007年最高达到2500元/亩。
5.流入农地主要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农业加工。据调查:2007年通州市流入农地近一半用于种植业,大约20%发展养殖业,近30%用于加工业及其他产业,而2000年通州市流入农地只有1.5%用于加工业,随着农地流转价格的提高,加工业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长三角地区农用地流转进程减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是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化。二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极少部分农户的不同意,导致大面积土地流转出现难产。三是流出户担心流入户的短期农业行为,给其未来农田整治带来麻烦。四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劳动力转移不稳定。五是由于对未来土地流转价格的高期望值,导致土地流转合同的期限通常较短,直接影响流入户对土地规模投资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土地流转规模。六是目前农地流转以农民自愿,当地村委会主导实施为主,跨区域、异地流转的现象不普遍,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不明显。七是由于鼓励农用地流转的各项政策、法规还不到位,农村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流入户大面积流转后,开展规模农业与效益农业的外部支撑力度不够,特别是农村金融体系滞后,严重阻碍流入户的积极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1.树立典型,形成长效宣传机制,鼓励更多农户参与流转
长三角地区农地流转已开展多年,形成了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高级流转模式。
2.尽快建立覆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流转农户的后顾之忧
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可采用土地流出户的流出面积与以农户为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挂钩的方式,农户土地流出面积越多,农户社会保障的力度越大,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民间金融资本的作用
在长三角地区结合政府和其他主体建立县、镇二级的农村承包地信托服务中心(准土地银行),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将土地存到土地银行中,由其“贷给”流入户,对土地进行余缺调整。同时鼓励土地的长期存贷,既解决流出户担心到期收不回土地的问题,也使农业大户有比较长农业经营周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4.全面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为推进土地流转保驾护航
通州市从2008年开始对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棉花以及能繁母猪实行保险,水稻每亩保额300元,费率5%,从而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使农户以较少的投入获得稳定的保障。但土地流转后,流入户的规模经营,通常以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为主,因此有必要建立覆盖长三角地区主要高效经济作物(如水果、素菜等)的保险机制;同时要推进长三角区域的农业联保机制,统一保险费率和简化赔偿手续。
另一方面还可增加农业保险的险种,如针对农户担心的土地流转导致的土地开发的短期行为,可设立强制性的土地流转质量保证险,并设定相应土地受损认定细则,保障农民承包地的权益,规范流入户的土地开发行为。
5.以信息化、网络化,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内农业物流一体化建设。以农产品深加工、储运、销售为突破口,充分挖掘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和农产品损耗,提高服务水平与响应时间,发展专业的农业物流服务组织,依托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土地流转后的种田大户、各类农业经济组织享受到专业化的服务,并使农业产业链实现“用得好、产得出、卖得掉”,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经济腾飞。
6.广泛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农业新品种,切实提高流转土地产出效率
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和效益经营,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持。长三角地区具有农业人才、技术的优势,农业科技实力领先。以通州市为例,利用紧靠上海的优势,应努力成为上海的“菜园子”和养殖基地,发展绿色深加工农产品和鲜、活农副产品,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基地,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J.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中译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王曙光,乔郁.农村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密集农业[J].读书,2006,(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经济改革中的制度引进和制度变迁研究04-26
当前我国零售业并购动因分析04-26
对我国当前社会贫富状况研讨04-26
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04-26
浅析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成因与对策04-26
浅析我国应收账款保理业务04-26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04-26
有关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研讨04-26
论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的影响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