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菲利普斯曲线难以应对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

时间:2024-04-26 10:51:5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 我国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胀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无长期稳定负相关性,因而不宜套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我国通胀与失业。
  [关键词]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应对通胀政策适当与否,将对宏观经济内部平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产生重大影响。近年国内有学者主张以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指导,治理我国失业与通胀。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命题是:通货膨胀率(即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两大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变动关系。其政策主张,是以高通胀换取低失业率,或以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胀率。本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通胀已受多种因素影响:非货币工资增长单一因素推动,与近年的失业率无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因而不宜套用该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通胀与失业。
  一、中国是否存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
  我国学界对是否存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有不同意见:(1)经济转型后存在不规则菲利普斯曲线(刘树成,1997),如1980年~1997年出现两个不规则的周期性环形菲利普斯曲线(王沫,2006)。(2)目前我国通胀率与城镇失业率负相关,本质上就是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关系(黎德福,2005)。不少学者认同近20年内我国出现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并主张为减低失业率,就需容忍高通胀,反之为控制通胀,就要以较高失业率为代价。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决策导向是否适合中国
  1.我国存在不规则菲利普斯曲线。一方面只要劳动生产增长率低于工资增长率,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将显现。另方面我国经济又不完全反映该效应。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不同。传统菲利普斯曲线论证的是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过程,工资,价格不完全由市场调节,尤其是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较大程度上仍由国家宏观调控。二是工资、价格决策机制和主体不同。西方在工资、价格、就业方面,主要取决于微观决策机制,厂商和工人是市场经济主体,工资和产品价格、大都由厂商和工人根据市场预期和供需状况决定。我国工资总体升幅由国家调控,工资上涨增加的生产成本并不完全加在所有企业产品价格上。此外不存在工联对劳动力供给垄断的势力。三是推动通胀上升的因素不同(主要有需求推动、需求与供给混合推动、进口成本推动、利润推动、结构性通胀)。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国家失业率升降已不能仅用工资成本推动通胀低高的反向变动来解释。我国通胀虽然在一定程度与工资成本上升有关,但近年由农产品、原燃材料价格,进口中间品成本上升引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由城乡利益格局调整引致的结构性通胀、以及由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引致的流动性过剩压力,构成我国物价上涨主要因素。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导向不适宜我国国情。其一,失业问题尖锐。据统计,现有城镇就业条件每年只能提供1100万左右就业岗位,不能解决年均2400万人以上所需的就业问题。同时我国基数庞大的人口增长,每年新增900多万城乡劳动力和约1.5亿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短期内都难以解决。劳动力大面积供过于求,在当前和今后都是重大社会问题。如果采取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使通胀率涨幅超过工资升幅,后果将是除了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没健全,低收入群体占消费者主体的现状无较大改变,会抑制总需求,使我国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难以实现外,还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减少投资和总供给,产生经济衰退压力。其二,我国通胀率与失业率也不存在严格的长期稳定替换关系。上世纪90年代末以下岗职工为主体的失业现象,是政府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的结果。目前的失业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行业就业的冲击。另外我国庞大的人口增长基数,加剧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条件下就业压力。上述失业均非由较低通胀引起。失业率与现有通胀率无显著负相关关系,若采用增加失业率来降低通胀率,可能使失业率和通胀同时上升。
  三、应对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政策措施建议
  我国通胀非完全由工资成本增长率推动,失业率和通胀率无稳定负相关关系下,可通过促进由技术创新引致的集约式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政府适当投入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控制通胀和失业压力。具体讲,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在劳动生产增长率超过工资成本增长率条件下,能抑制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胀,和由供不应求引致的需求推动型通胀,而且集约式经济增长本身具有减低生产成本,产品价格和通胀的趋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虽能随生产规模扩大提供新增就业机会,但也会因产业结构升级或自动化程度提高等技术进步而对劳动力需求下降。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多种经济成分的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个体行业的发展,使就业渠道多元化。另方面政府对劳动者就业及其技能培训,对培育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适当投入,有助于加速低技能的过剩劳动力向其他劳动力供不应求的部门或行业转移,缓解自然失业率问题。此外,为应对经济开放条件下的通胀压力,可采取加强国际金融监管,适时增强汇率制度弹性,采取适当货币政策目标框架等配套措施治理。
  
  参考文献:
  [1]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管理世界,1997(6)。
  [2]王沫: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商业经济,2006(2)。
  [3]黎德福: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 世界经济,2005(8)
  [4]艾德华:我国菲利普斯曲线与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侧重点.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5]曾利飞等:开放经济下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
  [6]邓聿文:促进就业应成为政府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责任. 燕赵都市报,2007-2-2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现状分析04-26

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地区比较分析04-26

北京2008年奥运经济影响分析04-26

中国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策略分析04-26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04-26

08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探讨04-26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成本探讨04-26

经济改革中的中国城市管治方式的转变04-26

怎样迎接农村、经济、会计的挑战04-26

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前景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