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债宏观调控效应分析

时间:2024-04-26 10:51:5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 公债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对中国公债与消费需求、中国公债与投资和进出口需求的数量关系进行论证,分析公债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公债与储蓄率和资本形成、中国公债与资本配置状态的阐述,指出公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 公债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一、公债与中国经济周期
  1.中国公债与消费需求
  在中国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实践中,消费需求越来越成为影响总体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愈来愈成为决定宏观调控政策操作方向的重要指标。

           
  图1 1991年~2007年中国公债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CPI的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从1990年代以来公债对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来看,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公债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主要通过财政公债融资扭转衰退势头进而改善消费预期来实现;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公债对消费需求的平抑作用主要通过提升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进而紧缩经济中的流动性来实现。
  2.中国公债与投资和进出口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的起落诱发经济周期性扩张与收缩,这一点在我国转型经济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公债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控制公债投资规模对于稳定固定资产投资进而熨平经济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以来公债在对投资需求方面的宏观调控来看,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公债对投资需求的刺激作用主要通过财政公债融资扩大投资支出直接拉动总投资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公债对投资需求的平抑作用主要通过削减公债融资的投资支出,同时与货币政策配合多渠道紧缩投资规模。但是这一阶段总需求的调整并未形成合理的消费-投资结构,从而制约了公债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公债与中国经济增长
  1.中国公债与储蓄率和资本形成
  1980年代以来,随着公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非政府储蓄率趋于上升,政府储蓄率趋于下降,在二者此消彼长的交错变化过程中,国民总储蓄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尽管资本投入增速有所放缓,但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增长势头依然不减。

       
  资料来源:转引自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经济研究》1999年第11期。
  以经济建设费标明的中国政府的财政投资性支出在进入1990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性投资支出逐渐减少了对具有竞争性的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而转向具有外部性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与科教研发等有助于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项目上,这无疑对增强经济长期增长能力起到积极作用,而这些支出绝大部分是来自于财政的公债融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中国公债与资本配置状态
  我国1991年以来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公债余额增长率具有滞后的 “提上拉下”的作用。此后公债余额增长率均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图2 1991年~2007年中国公债余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进一步分析我国公债余额与社会投资总额的关系发现:公债在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公债发行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非政府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公债发行额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我国公债发行未明显挤占私人部门投资。
  2003年以来,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转变主要依靠公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这就需要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保证一定财政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建立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80228_402464933.htm
  [2]郑春梅:《中国宏观调控的有效实现》.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第165-167页
  [3]吕炜:体制性约束、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4]袁东:《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第266页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现状分析04-26

北京2008年奥运经济影响分析04-26

中国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策略分析04-26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04-26

08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探讨04-26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成本探讨04-26

经济改革中的中国城市管治方式的转变04-26

怎样迎接农村、经济、会计的挑战04-26

中国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前景04-26

中国改革的五条成功经验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