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文化与员工观念

时间:2024-04-26 10:51:1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文化  企业文化  员工观念  演进
  摘要:企业不只是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它同时也与人文团体一样,也培育了特殊的形式和氛围,即“企业文化”。置身于其中的员工将如何顺应企业文化的演进,从旧人改造成新人,这是文章所要重点论述的。
  一般认为,“文化”一词在西方是源于拉丁文culture,其原义是对土地的耕耘和植物的栽培;后来又引伸为对人本身的身体和精神的培养。从作为主体的自我实现这个角度来说,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社会力量和潜能)在实践活动中,在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得以形成、存在、积累、传递、发展和发挥的永不停息的活动过程及其成果,是体现在人类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中,以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一整套规范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它中介着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媒介着同代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不同世代人们之间的历史联系。文化本质上是创造价值的活动,是把旧人改造成新人的活动。
  1.企业文化及其演进
  企业已不只是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它同时也与人文团体一样,它也培育了特殊的形式即“企业文化”。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的文化现象”。特雷斯·E·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认为:“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道德、伦理文化等背景下生成的,并在一定的企业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它是影响自己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那么,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员工,如果对自己企业的文化没有深刻理解和认知,要想在事业上大展宏图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当代企业文化尽管存在许多差异,但也存在惊人的相似,某些现象随处可听见:官僚作风,互相推诿,逃避责任,互相嫉妒,恶性竞争,得过且过,无所作为。这些共同特征的出现不足为奇。毕竟,当今的许多企业是在相同的商业环境中诞生和成长的,面临相同的压力和问题。而且由于商业环境培植因素重于自然造就因素,大多数当代成熟企业所处环境的主要特征是过去的二百年间或多或少地需求大于供给,即企业处于优势地位,生产商对消费者而言一直占据上风(除了经济萧条时期),想购买商品的人总是多于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供应品。
  事实上,无论是工人还是经理,都觉得工业化时代的企业令人窒息和沮丧,创造力被繁文缛节所吞没,雄心抱负更多地淹没在政治角逐中,而不是表现在生产力创造上,创造力在白白流逝的时间里淹没。那人们对此又为何能容忍呢?答案很明白:工作保障。简而言之,过去企业文化的中心是达成一笔交易:以服从与勤奋换取工作保障,或用工作保障来换取服从与勤奋。这一交易并非一蹴而就的,许多工人不得不通过成立工会和进行罢工来得到真正的保障,更别提加薪了;管理层不得不通过监督和官僚机构设置谋取交易的另一部分。这笔交易一直存在,并在现代社会持续已久。
  社会的巨大变化引起巨大的商业环境变化,商业环境的变化又驱使着企业文化的深刻改变,其最终的结果是打破交易。顾客需求的增加(高品质、多元化、人性化)是冲破工作保障、服从和勤奋之间的一种强大的催化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得以顾客为中心,企业文化随之就得有所调整,有所创新。顾客对企业的管理结构、战略计划和财务结构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一件事——结果,即企业创造的价值。以顾客为中心驱使人们强调结果,从而塑造一种支持这一传输方向的企业文化。在这一新体制下,经理不再是雇员命运的主宰,而顾客却是。公司不会自行倒闭或裁员,而顾客却能以自己所为或不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发生。
  无论喜欢与否,稳定、安全的企业环境将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再也没有人能提供这些了。企业无能为力,因为顾客不愿意这样。企业并非无情无义的冷酷之辈,他们只能秉承苛刻的客户需求,并使之满意。在企业工作的人们也不得不按此运作。现在得对自己说“你属于你自己”。这并不是说没人关心你,也不是说谁也管不了你,而是说你得对你自己负起责任来。换个角度说,即你得站在顾客的立场来思考问题,进行工作。但新的体制仍然为那些失去控制权力的经理和失去顾客及市场保护的员工提供了一种补偿,它给人们以自由和空间。现代企业组织新的交易本质是一种交换:以进取换得机会。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机会,即以提供经常性地培训来促使和达到个人的成功;作为回报,员工们须开拓进取,为顾客创造价值并由此为企业创造利润,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2.企业员工观念
  现在大家都接受了变化是永恒的这一现实,变化已成为事物的自然规律,而人的变化首先应是由观念的变化引起的。要适应社会,观念得时常更新变化。只是唯命是从已不再是成功的保证,埋头苦干不再成为美德。当顾客就是上帝的时候,只会埋头苦干而不求甚解,缺乏灵活和热情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巧干,目标适度,随机应变,以满足顾客的需要。这就需要有想象力、灵活性、专注性和专业性。如果目标没有实现,你再也不能推诿:“但我是按要求做的,我很卖力的,你看……”这没用,人们将只看结果不计过程。
  没有保障,也就不必服从,也不必死心踏地、忠诚如一了。作为企业产物的忠诚,已被对商业成功的追求所取代。半封建时代对企业员工的要求——企业利益至上以获得责权及保证个人成功,如今已显空洞乏味。没有结果,没有商业成功,忠诚是一句空话。如果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也就保证不了个人的成功。实际上,现在的企业应敦促员工把对顾客的忠诚置于对企业的忠诚之上,因为这是使企业兴盛、保持生命力的唯一办法,而不是家长式的专制管理。企业再也不是“头脑”,员工也再不是“双手”。现在的员工应是成熟能干、自我依赖的成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企业不再允诺照料员工,员工也没有对等的保证。因为这样的承诺无疑是空泛、不切实际的、错误的。“照顾你的员工”意味着你具有某种驾驭周围环境的能力,使你可以随时将周围的各种力量掌握控制起来,以保护员工免受其影响。这种承诺一度是实际可信的,而如今发生了变化。代之以保障,企业如今为员工提供了机会:工作出色,取得成功并得到了发展机会。过去员工是作为外在主体而“被培训和再培训”,如今已被“提供培训”这一新交易所替代,当职工离开企业时应该比他初来乍到时知识面更宽、能力更强。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员工自己能牢牢把握各种机会。我们可以将这些变化称为一种新型的雇佣关系。
  这些变化是好是坏,有待于每个人做出各自的价值判断。有些人会认为新的关系犹如一种解放和赋权,尤其在市场经济不发达、不健全的地区,他们能通过打破某些莫名其妙的桎梏,将尊严和自主还给员工。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个严厉、残酷的新世界,一个达尔文式的适者生存的丛林,毫无人情味。
  3.大企业梦境的变迁
  长久以来,大公司一直在创造一种梦境,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幻想存在保障这回事,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循规蹈矩来抵挡外面世界的冲击和不稳定。企业一度提供了现实的缓冲地带,一个可预料未来的稳定的地方,只要需求大于供给而且顾客温顺驯良,这一梦幻就会持续。但是好梦不再,企业再也驾驭不了整个市场,操纵不了所有顾客,再也不能胸有成竹地把握自己的未来,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事实上,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创建伊始的公司与历史悠久的公司之间本质上的区别已不复存在,仅存在纯粹的量上的差异。大公司不再与小公司迥然不同。如果一家大公司本质上与小公司相差无几,那么,工作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小公司所有者那样去思考和行动。我们新的榜样不再是大公司经理而是小企业家,在小企业中不需有人指点,企业主便接近顾客,降低非赢利开支,保持灵活的经营策略以迅速适应市场新动态,满足顾客需求。他们能很清楚地感受到经营业绩与自己个人成功和企业未来前途的密切联系。小企业主为取得成功可以不顾一切,因为他明白,过去的成就并不预示未来,不能确保将来也有如此业绩,一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全面的收获,而必须随时要头脑清醒、敏锐观察、灵活应对、迅速果断地作出决策。
  21世纪组织的特征将是责任、自主、风险和不可预测。这可能不是一种柔顺的环境,但却是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即耕耘和收获之间有着必然而密切的联系。传统企业那种人为的死板和教条的环境将被一个充满混沌、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界所取代。
  参考文献:
  [1]陈筠泉,刘奔.哲学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美〕F·赫塞尔本.未来的组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刍议企业价值基点04-26

ERP系统条件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讨04-26

浅论实现业务调整企业队伍和谐稳定的方法04-26

基于边际利润分析的施工企业投标报价决策04-26

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经营控制系统构建04-26

基于三鹿事件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04-26

货贷企业赊销风险初探04-26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04-26

共生观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探讨04-26

煤炭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措施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