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1世纪,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发展 日益全球化,人类正处于从T业化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重要时期,社会主要的资本形态由T业时代的物质资本转变为知识时代的知识资本,资产的重心从有形向无形转移。无形资产资源迅速崛起,成为企业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价值源泉,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Ⅲ的决胜法宝。我国企业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大力加强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以更充分的发挥这类特殊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本文拟在界定无形资产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企业强化无形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探讨强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无形资产内涵界定
对于什么是无形资产,国内外学术界有各种表述,但至今尚未形成一致定义。不过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无形资产是无实体性但有经济价值的资产。我国于200年 1月 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这一定义特别强调了“可辨认性”,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比较有利但不利于企业从整体上培育无形资产。本文认为,凡是没有实物形态但能被企业拥有、使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都可归于无形资产范畴。如:商标使用权、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使用标志权、销售渠道、客户关系、经营秘密、企业文化、商誉,等等。
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有别于有形资产的核心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非实体性。无形资产是一种知识,知识只能被感知和认识,具有非实体性,需要加以培育、创造和创新。二是独占性。无形资产归特定主体依法拥有和支配,法律严格保持特定主体的这种专有权利,其它的任何主体不得非法享有这种权利。三是依存性。无形资产始终依存于一定的载体,如企业的员工个人、企业组织、产业组织甚至国家等。并且同样的无形资产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环境、不同时期,其价值是不尽相同的,具有环境依存性。四是高收益性。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增值功能,一项专利产品诞生后,其后期不需再投入更多的研究开发经费,边际成本近乎为零,有些无形资产本身并无损耗,反而在运作中不断增值,未来的收益报酬具有逐步增加性,是一种长期的无实物形态的资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强化无形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长盛不衰,有的却如昙花一现。最近国内一 批研究企业理 论和企业战略的学者通过对世界 500强企业进行深人研究得 出重要结论:世界 500强企业之所以可以持续发展,是因为其掌握了秘密武器——核心竞争力,而无形资产则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如可口可乐的商标和配方等无形资产奠定了其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无敌的核心能力,百年兴盛不衰。佳能公司利用其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超微摄影技术等方面的专利、技术秘密构成了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 、照相机等市场领域的核心能力。当前,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化的判断标准之一,也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在资产的管理上,总是“重有形,轻无形”,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不足,未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是最有竞争力的武器,是竞争的核心。这必然导致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严重偏低。经调查2003年 一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年报可以发现,无形资产占当年全部资产的比重仅分别为3.72%、3.85%、3.94%和3.98%,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的这一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达35%,一些高科技企业甚至超过了6o%。差距如此之大,令人警醒。我国企业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们与国际上技术先进 、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时调整思路,将无形资产的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
其意义表现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有利于刺激无形资产的产品生产,从而促使企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全社会对知识性劳动的承认和尊重,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创造性劳动。第二,有利于科技水平转化为生产力,促使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断升级,企业资本不断地积累,从而持续地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第三,有利于企业能够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是企业冲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第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产业和交通、能源、建筑、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良;促进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发展对外合作和对外贸易。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完善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
其一,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由于无形资产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又不以实物形态存在,因此管理工作更为困难,管理者在长期工作中可能会形成只有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才是 “资产”的传统错误认识,忽视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价值或使用价值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这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忽视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实力的重要意义,进而忽视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资产管理者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使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促进企业将无形资产作为重要的资产加以开发和运营。同时开展无形资产法律制度的普法教育,增强员工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使广大员工自觉维护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只有培育了广大员工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才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
其二,加快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无形资产的管理相对于企业资产管理来说,目前仍是个新事物,许多企业没有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某些企业即使有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也是不成系统或只有某一单项制度。没有健全的无形资产制度体系,企业对无形资产管理就无章可循,很容易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职责不清,从而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萎缩和流失。要想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以对企业日常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一定要全面、合理,覆盖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其具体内容主要应包括无形资产开发、引进、投资决策审批制度;无形资产核算制度;无形资产实物管理制度;无形资产运营制度;无形资产统计制度;无形资产审计制度;无形资产保护制度;无形资产考核制度等。
其三,设置专门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为了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企业应成立对无形资产管理有相对独立话语权的专门机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能独立的完善各项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法规、制度、规范无形资产的整个管理过程,并负责各类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配备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涉及到财务、技术、管理、法律等诸多专业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来支撑。企业需要从外部聘请高水平的无形资产管理专家,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其四,加快企业无形资产可操作性、量化管理的建设。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相比其难度主要在于其 “无形”,从无形资产的人账到无形资产的估值,再到无形资产的处置,都没有一个标准的量化过程,其可操作性差。因此,企业首先要实行无形资产也入账,进行账簿管理。其次,企业要加强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价值量化即计价,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确定其价值或成本,这是企业进行无形资产价值量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最后,企业要建立适应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这对于界定资产产权、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促进资产科学管理等都有重要意义,只有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才能确定其投资价值,进而作为今后取得投资回报的依据。
其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承载者是企业员工,尤其是与无形资产形成密切相关的核心员工,因此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的好坏都由人力资源的水平和素质起决定作用。如专利权、商标权 、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等无形资产都是由高素质的人才开发创造的,并且由人来经营、管理和保护。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是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中要注重人的行为、人的动机的研究,建立起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采取组织激励、股权激励、工作激励 、情感激励 、沟通激励、培训激励等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其潜能,防止核心员工流失和因跳槽带走重要的技术、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其六,健全法律体系,确保无形资产的产权得到保护。保护无形资产是确保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对无形资产实施保护主要是借助法律手段。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制定的关于有利于保护无形资产的法律很多,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那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由于对侵权者的处罚不及时、不果断致使这种侵权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应加强执法力度和办事效率,使制定的法律法规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计量管理是企业节能降耗的“金钥匙”04-26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的思考04-26
浅析企业的“亚健康状态”04-26
企业沟通现状浅析04-26
积极推进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04-26
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困境与对策04-26
对创建“学习型机关”的一点认识04-26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承受能力04-26
当前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思考04-26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