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时间:2024-04-26 10:47:4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发展方面一个最值得重视的成绩,在于中国既顺乎潮流,又独立自主,为人类贡献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所谓中国发展模式,是指从中国同时兼有“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重属性这一基点出发,立足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而在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发展模式。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五个特点
  
  一是以增进世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人口大国公民的福祉为核心。中国的发展以13亿人的价值和潜力的发挥为中心,旨在满足13亿人的基本需要,并促进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这是举世无双的。二是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若干质的规定性,在所有制、调节机制等方面又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三是努力发挥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和后发国家三大优势。四是着力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四轮推动”,即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五是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建设。“五位一体”建设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基
  本宗旨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国未来面临来自多方面的转变压力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奇迹,但是现有的发展方式也面临着压力。要完成2020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有三重涵义。一是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简言之,由粗放型转集约型。二是中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经济体制问题,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三是宽方式:总体发展方式转变。由单一经济发展,向“四位一体”的发展拓展,核心是由物转变为人,提高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这是一个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目前,中国窄方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没有完成,新的中方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更大范围宽方式的总体发展方式转换又被提出;不发达经济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发达阶段的问题又来临;中国的特殊问题尚未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又涌来。中国未来面临来自上述多方面的转换压力。
  
  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应把握中国发展面临的上述新课题、新矛盾,其关键在于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扎扎实实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这应成为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新内涵,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1、支点一: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支点。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但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拒绝复制前工业化国家“危机转嫁”等传统模式,使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举其要点,可概括为下列五个结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一是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把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在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区别于以要素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旧型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同时,努力寻求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发展城市工业与发展乡镇工业紧密结合。中国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这是工业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乡镇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迅速升级,新式武装的乡镇工业已成为工业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三是推进工业化进程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传统的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工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型紧密结合。中国工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型“两个转型”是扭在一起的,无论是微观领域的工业企业的体制模式,还是宏观领域的政府管理工业的体制模式,都对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五是工业化过程中利用外资与独立自主紧密结合。中国正是利用全球化和“后发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造就了发达国家用很长时间才造就的工业化格局。同时,中国颇为注重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地位。尤其是在存在投资、技术、贸易、环境等壁垒的情况下,中国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寻求利用外资与独立自主的最佳结合点。
  2、支点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面临与信息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推进工业化共同面临的新挑战。中国紧紧抓住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的历史机遇,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特别是注重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发展中产生的倍增效应和催化效应;另一方面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产业支撑,着力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3、支点三: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将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科技革命相提并论,认为它们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值得重视的两股潮流。城市化在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中国城市化走的是一条城镇化道路。国际上一般称城市化,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的。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迅速提高。未来几年,城镇化率将可能以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来推进。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左右。第二,中国城镇化呈现“立体网络型”的协调发展态势,即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及小城镇为基础,构筑一个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立体网络。第三,中国城镇化采取的是区域布局“差别化”推进方略。中国的东部重点是丰富城镇内涵、提高城镇化质量,形成有生命力的城镇带、都市圈、大城市连绵区;中部重点是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结合能源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扶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西部则控制小城镇无序发展,优先发展大城市,有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将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人口向区内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迁移。第四,中国城镇化与体制转型紧密结合。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入城市或城镇,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社会变迁,它相应地提出了体制转型的要求。中国为实现城镇化目标,着力促使城镇化从政府推动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化,以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
  4、支点四:推进中国全方位的市场化进程
  中国曾经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国家,故紧紧抓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一链条,由外围到核心,逐步“攻坚”。从国内看,现在绝大部分消费品的产销已经市场化,市场调节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达到95.6%,生产资料也达到91.9%,农副产品收购更达97.7%;从国际看,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竞争激烈的特大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
  5、支点五:以全球思维推进国际化,并以独立自主的大国姿态参与全球化
  30年来的对外开放,值得肯定。特别是2002年以来的这几年,恰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几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被纳入全球开放范畴,标志着中国走上市场经济的“不归之路”。开放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近万亿美元(2006年)的出口规模,也不局限于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的外资引进,也不局限于超过1.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开放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其对国内改革形成的倒逼机制。事实上,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的金融改革,正是开放倒逼改革的典型例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政府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04-26

国内名优产业与原产地研究04-26

中国工业化发展与农村环境问题04-26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媒体责任04-26

金融风暴对苏北经济的影响研究04-26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具体应用中的异化与对策研究04-26

浅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04-26

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04-26

浅论进口零食店在中国的发展04-26

浅谈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经济合作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