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重点对征信概念的叙述,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分析,得出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及如何建立。
[关键词] 征信 信用 管理
一、征信的概念与意义
征信(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征信的意义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资信评价也很发达。企业征信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运行风险,是资本运作的重要的参考工具。信息的不对称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征信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参考信息。有效地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对征信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在信息积累和信用管理观念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征信的产生及其作用
征信的产生:世界上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向贸易双方提供对方背景和资信信息服务,防止交易双方相互不信任和诈骗行为,减少交易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发展,各国对企业信用行业的管理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1.征信的作用:
(1)能够增强企业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
(2)有利于建立企业信用的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
(3)有助于为企业的交易和信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评估支持;
(4)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资信信息方面的支持;
(5)为整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2.企业常见的营销方式-赊销
(1)赊销,成为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2)赊销,满足了企业经营的需求。
(3)企业不赊销等于“慢性自杀”,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4)从价值交换的成本和效率上讲,赊销赊购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价值交换形式。
坏帐的规律10∶1
很多欧美企业机会成本(利息损失)是坏账成本的10倍以上,因此称为10∶1规律。
中国企业的坏账成本普遍偏高,企业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的比例通常为2∶1或3∶1。
无论欧美企业还是中国企业,机会成本都是最主要的信用交易成本。信用管理重中之重是减少机会成本损失。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从企业的基本信息中可以发现什么?
(1)有哪些危险信号我们要警惕
(2)客户突然搬迁但没有通知您
(3)客户自己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以前大幅下降
(4)客户突然下了比以前大得多的定单
(5)客户的支票被银行以存款不足为由拒付
(6)客户最近经常更换银行帐户
(7)客户被其他供应商以拖期帐款为由进行起诉
(8)客户的重要客户破产
(9)客户发展过快,且客户所在行业内竞争加剧
(10)买方所在地区发生天灾
企业哪些内控规则涉及信用管理
只要涉及外借和销售,都需要通过信用审核
如果是新客户,需建立客户资料,取得客户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副本,再根据核决权限审批信用额度。 如果是旧客户,需要判断是否在信用额度内,是否有逾期应收账款。有逾期应收账款再出货(外借/销售)的核准者为信管部负责人。通过审核的企业,可为该企业发放信用金。业务部门与合作企业进行洽谈时作为合同条款中的一部门。企业间小款拆借,涉及信用问题。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
企业应从 生存 和 发展 的战略高度重视信用管理
上述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普遍发生。信用经济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堪忧,信用缺失相当严重
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迫于买方市场竞争压力,过分关注客户关系
重销售,轻收账。孰不知,一笔销售在没有收回账款前是没有结束的。陷入销售难,收账更难的困境;
企业赊销比例低、竞争能力差、坏账水平高、应收账款回收时间较长,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能够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机制:
不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大客户还是小客户,都必须定期调查和掌握他们的信用状况。企业应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调查方式,保证信用资料的完整、准确和时效性。必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客户资料集中管理。
(4)债权保障机制:
客户信用条件较差或无法核实客户信用状况,但又有必要交易的赊销业务,必须熟练选择和运用担保、抵押、信用保险、保理等债权保障措施。
(5)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货物发出后到应收账款到期前的一段时间,必须了解货物的走向和确认货物的品质、数量,同时,在账款到期前提醒客户。
企业信用管理部的基本内容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2)企业信用合同管理
(3)企业质量文献和档案管理
(4)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全管理模式
(5)管理企业信用风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04-26
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04-26
中国价格改革三十年:成效、历程与展望04-26
试论按经济规律办事04-26
浅论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04-26
关于进一步着力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04-26
中国民营经济未来发展对策探讨04-26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04-26
资产价格泡沫下的通货膨胀04-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演化的回顾与展望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