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因素分析

时间:2024-04-26 10:45:3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化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作用于空间地域上的表征。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演化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演化速度,本文试图从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土地制度变迁、住宅商品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转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1 经济全球化
  
  转型期的中国,直接面临经济的全球化和城市的国际化这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这一切意味着资源与资本的快速流动和重新组合。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原先所形成的城市一区域关系正在被迅速地改变着,城市的功能已不一定是建立在为其所在区域服务的基础上,区域的发展也不一定以区域内固有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在分化。中心城市的实际辐射与吸引功能超出了区域范围,而区域内城市的中心功能则更是趋于集中到某些特定的节点,等级分明的纵向作用关系正在被更大范围内的网络关系所取代。城市的发展也因而进入了全球城市网络时代。全球化时代城市空间格局,将是扩散与聚集形态并存,其机制直接来自于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战略部署,以金融、保险、咨询、房地产业等商务机构为主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增长,跨国公司与组织机构的数量也日渐扩大,特别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有95%以上在中国投资,而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全球投资的重点领域,这既为城市的分散布局创造了条件,也为城市内某些要素的集聚莫定基础。因此,现代商务功能在一些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对办公用地、用房的需求也随之快速上涨,在外力强大的冲击与自身发展内在需求下,开发一个适度规模的CBD成为我国特大城市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网络体系、逐步实现国际化的关键和捷径。例如,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完全是浦东新区开发决策所催生的产物,其开发建设使上海的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 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条件。城市的市场化水平提高与创新能力加强,推动着城市产业高级化。也推动着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变化。产业结构转移与重构通常是随着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的改变而衍生的,并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经济用地功能的变化具体呈现出来。
  一般的产业转移过程呈现为制造业份额降低、服务业份额提高以及服务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最终都会在城市空间位置上产生相应的变化。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78年的28.1:48.2:23.7到2008年的3.6:54.1:42.3。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将是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最直接的表现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各发达城市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些新兴产业凭借先进的交通、通讯手段,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对生产区位的要求,近郊型的城市开发区是我国新产业空间的主要类型。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起着扩散和集聚的作用,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从扩散层面来看,信息技术缩小了空间距离,加大了企业,个人区位选择的自由度,减少了对中心城区的依赖,为人口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和后台办公业郊区化提供了有利条件,避免了人口、产业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造成交通堵塞、生活环境的恶化。
  从集聚层面来看,信息技术提高了中心城区的远程控制能力,加强了中心城区对前台办公业的吸引能力,促使这些高端的商务企业向中心城区集聚,提高了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效益。从总体看,城市空间结构将从圈层式生长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型,多功能区将成为网络化城市的基本空间载体。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 土地使用制度变迁
  
  土地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的是土地无偿使用制度,这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多体现为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结构极端不合理、效益低下,功能混杂无序;土地闲置与土地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缺乏效率、城市经济低效运行。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使城市新增土地和转让土地走入批租制的轨道,建立了城市用地自我约束机制和城市土地市场,市中心区和外围郊区的土地优势和潜能得到相当程度的体现,直接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如城市中心高地租、高地价的推力使大量城区工业企业通过用地置换而更换至外围地区,城市中心旧城区改造运动由此大规模开展。同时也为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注入了活力,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以及空间结构的优化及地域扩展。但是。我国目前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基础薄弱。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仍未改革彻底,市场调控的范围和力度均较为有限。因此,诸多因素的时空累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结构有机协同的演变过程。
  
  4 住宅商品化
  
  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住房市场化的开展,房地产市场逐渐代替企业成为城市居民住房的主要供应者。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向城市提供普通类型住房的同时,也大量开发各类高标准商品住房,如高级公寓和别墅等以满足较高水平的住房需求。普通类型住房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地带,而高标准的商品房更多位于区位较好的地段。近十年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2年。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完成额要多于别墅和高档公寓的投资完成额,但是从2003年开始,特别是到了2004年,别墅、高档公寓的投资完成额要远远大于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完成额,呈现出高幅度增长态势,相反经济适用房屋的投资完成额每年的增幅很有限甚至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投资完成额度差距的拉大,导致城市空间差异愈来愈明显。
  另一方面,根据2008~2009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度有明显下降,2009年还有可能继续下滑,但目前政府出台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的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但是兴建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大都在城市边缘地区,客观上将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推向城市空间边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探讨04-26

论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04-26

引导民间融资进一步支持地区经济发展04-26

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消费04-26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04-26

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框架与对华政策走势04-26

浅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效益问题04-26

浅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旅游业04-26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04-26

浅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