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中国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如国有经济不但得到巩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等。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在这一时期逐渐突出出来(如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消费结构现代化等),而成为焦点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人均GDP1000美元;经济社会状况;发展中的隐患
1 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中国发展总体状况良好:
(1)基本经济制度基础——国有经济不断巩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备,经济秩序日益稳定。国企的改革进展顺利,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势头未减,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率,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03.2亿元人民币(折合132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七位;人均9101元人民币(折合1024美元),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相关中长期计划数据表明,我国未来15-20年时间,将继续保持7-9%的高增长率,中国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产业结构呈不断优化趋势。
近十多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产业增加值由“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速4.2%下降到“九五”期间的3.5%,此后进一步下降,大大低于同期GDP9.7%的增速,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23%迅速下降至2002年的15%,2003年至今又下降了2个百分点。与之相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则明显加快,第二产业增速最为迅猛,1990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7717亿元,而2002年陡增至53541亿元,增速高达12.7%,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43%,上升至51%。第三产业该时期发展也较大,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14亿元,而到2002年增加到35133亿元,其8.9%的增幅略低于同期GDP的增幅,但所占比重却没有下降,基本保持平衡。
(4)消费结构开始朝着质的方向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2004年9月底,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33台,电冰箱90台,空调器69台,录放像机18台,组合音响28台,摄像机3.1台,钢琴2.2台,家用汽车2.1辆,家用电脑32台,移动电话109台,比较接近发达国家“关键发展期”初期的水平,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在告别了“生存型”以后,已逐步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费,它已成为小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5)政府科教投入有所增加,教育科学事业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1980年占当年GDP的2.5%(114亿)上升到2004年的3.1%(3850亿),教育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育水平有一定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5年的10.3%提高到2003年的17.7%,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已由1995年的24人提高到2003年的86.3人。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增长也较大,1978年国家财政用于科研的经费仅5289万元,而到2004年,则猛增至11.68亿元,即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这期间中国用于科研的经费也增长了近20倍。
2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新自由主义影响力仍然较大,使政府主导型的基本经济制度面临挑战。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也受到世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各种怀疑甚至否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论甚嚣尘上,其核心的观点便是经济私有化,其主要表现为:鼓吹私有制优于公有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能兼容;宣扬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是非国有化以及将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与私有化混为一谈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存在经济过热苗头,通货膨胀压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经济增长率,使中国经济出现经济过热苗头,尤其是2003年以后,从2003年10月起,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由负转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个百分点多一些,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出现摆脱通货紧缩的迹象。2004年底开始的房地产热、矿产资源价格上涨,促使各种原材料价格陡增,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也呈迅猛上升势头,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显露过热的苗头了,与之相呼应的便是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增大。
(3)产业结构虽有改善,但农业占GDP的比重仍然很大,农民数量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仍居高不下,这给中国完成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带来了困难。当前(2004年)中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仍然达到30596万人,大大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数(5438万人)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10279万人)。同时,农业占GDP的比重仍然达15%以上,不仅高于发达国家(1%左右),而且也比发展程度相同的发展中国家高(它们基本保持在10%左右,如韩国)。
(4)收入差距没有按照应有的规律缩小,而是继续加速扩大。中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①贫富差距扩大,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称,经调整后的中国基尼系数为0.415,据国内有关专家测算,2000年为0.458,而2003年则上升至0.5左右,比1988年的0.382扩大了0.128,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同时,2003年中国10%的城市最高收入者与10%的最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为8.4倍,农村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则为20%低收入者的7.3倍。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由1978年的2.57倍扩大到2004年的6倍。③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如东部与西部差距由1991年的1.86倍扩大到2003年的2.52倍。④行业收入差距扩大,2003年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的6.1倍,比1978年的1.3扩大了4.8倍。
(5)教育、科研投入明显不足,严重制约我国科技的发展。2003年,中国投资总额中用于文教科卫、社会福利投资的比例仅为10%,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水平;预算内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徘徊在2%(2004年才勉强突破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且教育结构间配不公,尤其是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农民上学已成为沉重负担(占家庭收入36%)文盲率和辍学率居高不下。
(6)忽视了文化信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断产生阻碍经济增长的消极文化信仰。受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侵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信仰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是随着中国人均GDP的跨越式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必将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中国国民的国际视野不断开阔,所接受的世界各种文化的机会增多,而其中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共存,因而也就使得大部分国民迷失自身文化信仰,这种状况进一步发展则导致文化信仰的嬗变,最终使得整个社会经济无效益,经济增长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连玉明.中国国情报告2003-体验“两会”问题中国新语态〔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6).
〔2〕连玉明,武建忠主编.中国国力报告-从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看中国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5〕何玉长.当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1).
〔6〕郑培军.私有化思潮的表现、实质及危害〔J〕.法制与社会,2006,(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社会关系网络与家族式企业治理04-26
论解析宜家的蓝海战略04-26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浅析04-26
企业财务战略04-26
浅谈油田企业稳定工作方略与对策04-26
关于施工企业组织变革的探讨04-26
内部战略分析法在BK电池有限公司的应用04-26
论航油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管理04-26
企业名牌战略的对策思考04-26
百年品牌——民族文化为立足之本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