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经济在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严重,成为诱发各种社会矛盾的基础。在回顾分配-增长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只存在替代关系,对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看法。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替代;良性互动
1 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比较通行的是基尼系数,通过具体的数量界限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有效地判断一国收入分配是否达到两极化的临界。另外一种是五等份比较法,将要分析的总体按人口标志五等份分组,计算各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并选取收入最高组人口与收入最低组人口各自占有的收入比重相比较,以前者相当于后者的倍数说明总体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相差倍数越大,表明差异程度越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同时,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急剧拉大,全国基尼系数接近0.45(国际上一般将0. 4 视为警戒线,考虑到我国是二元经济结构,一般以0. 45 为警戒线)。据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8,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科院2007 中国社会蓝皮书披露“中国收入最高的20% 人口与最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差距约18 倍,且差距仍在向纵深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目前20%的高收入户拥有银行储蓄存款的80%。收入的严重集中化严重地阻碍了大多数民众对发展的参与,从而妨碍了健康的经济发展。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的是差异性政策,使得一部分地区和企业率先发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由于政策调整没有及时跟上或没有真正到位,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硬化为一种格局,并形成明显的社会差距。一部分地区、企业和群体处在发展的优势地位,而另一部分地区、企业和群体处在明显的弱势地位。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惠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不同的阶层在经济增长中所获得的收益明显不同,往往是条件越优越获益就越大的马太效应,从而进一步拉开了已有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998年~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52 倍、2.66 倍和2.80 倍。2004 年是政府对社会中利益关系调控力度比较大的一年,特别是减免农业税、对粮食种植进行现金补贴等,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并没有改变总体上收入拉大的趋势。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为3.3:1。
(2)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扩大。根据“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 用五等分法计算出来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1/5 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收入最高的1/5 人口拥有收入4.6%。
(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在“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国家给东南沿海地区特殊优惠政策的双重结合下,加上东部沿海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居民实际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
(4)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由于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个别行业的垄断经营,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从我国目前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收入增幅最高的是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技术服务业。其次是民航、铁路、烟草、电力、电信业等,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
1.2 收入差距的成因
收入差距产生的成因是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源于要素性收入。要素性收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素市场的状况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不完全的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差距。
中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劳动力的城乡间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加之中国农村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同时相对较慢的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形成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收入差距;劳动力的区域间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加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形成了中国区域间的劳动力收入差距;劳动力在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间流动受到限制,加之垄断性行业在产品市场中所处的有利地位和内部人控制,形成了中国行业间的劳动力收入差距。
(2)不完全的资本市场与收入分配差距。
在证券市场上,不同投资者之间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投资者拥有信息的差异上。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大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直接造成了中国证券市场配置资本的低效率,同时也导致了不同资本要素所有者在资本收益率方面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来源于资本要素的收入分配。在证券市场以外的资本交易中,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体现在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转化的交易过程上。不完全信息和非经济力量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交织在一起,影响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转化的交易过程,使得国有资产以不符合完全市场的价格合法地流入个人手中,进而造成了收入分配的极大差距。
2 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现代经济增长的大量模型都表明,经济增长首先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等。从最早的生产函数理论到哈罗德-多玛模型及新古典增长模型等,都大量研究了投资、储蓄、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决定决定投资、储蓄、消费等变量,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供给角度看
居民收入增长直接决定要素收入的数量。要素回报率越高,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越多,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2.2 从需求角度看
居民收入增长率越快,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率越高,根据哈罗德-多玛模型,经济增长率G=S/K,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2.3 从增长效率看
收入增长与劳动效率成正比。收入越高,劳动力利用效率越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也随之提高。
2.4 从分配结构与均衡增长看
收入分配结构会影响经济均衡增长。一般说来,收入分配形成的消费与需求总量应该同经济增长所提供的产品供给总量相适应。因此,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一方面可以自动适应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来条件增长的速度与水平以实现均衡增长的目标。
2.5 从分配与再分配的政策效应看
政府财政收支直接影响需求变动。政府的税收增加与减少直接影响个人与企业的收入份额,如果所得税率上升,个人与企业收入份额就会下降,消费与投资需求也受到影响。这也是宏观经济学主张利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增长的原因。
3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由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未能分配与增长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替代关系,导致了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果。根据以上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成因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分析,笔者提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直接可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关键在于对制度、结构及公共政策环境的调整。
3.1 从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动因来研究缩小收入差距的方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可以改善目前城乡和区域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这将取消对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现行补助, 并使劳动力流动的真正目的变为追逐更高的劳动力价格, 从而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和缩小收入差距的目的。
由于垄断性行业特殊的经济地位其向行业内劳动力支付的工资远远超过正常市场中的劳动力价格, 从而造成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因此,要治理治理垄断行业,实行政企分开,引入市场竞争,消除劳动力在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间流动的限制。
规范资本市场,缩小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资本交易产生的收入差距。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证券风险评估制度,增强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透明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及证券市场监管。并且在证券市场以外的资本交易中,引入真正的竞争机制。
3.2 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缩小收入差距的方法
要探索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经济信息化及工业化。最重要的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地区结构及城乡结构。这一点在我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宏观政策中得到体现。
找出有利与中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收入分配模式。要建立的新型收入分配制度要适当拉开差距,实行按要素贡献分配,推动中国经济高效率增长。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再分配手段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通过完善包括财政税收及社会保障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来促进收入流动,确保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一体化互动关系的稳定性和内在均衡性。
4 结语
收入分配的恶化并不一定是经济高速增长必须付出的代价,面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冲突,我们的解决方
法并不只有等待一途。构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关系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制度,经济结构和公共政策环境的调整,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从目前来看,户籍改革提案的不断提出,《反垄断法》的实施,以及对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洪银兴等.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康宁等. 宏观经济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沙安文等. 中国地区间差异的经济分析〔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张秀生.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J〕. 经济纵横,2007,(5).
〔5〕张少杰等. 不完全要素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5).
〔6〕杨俊等.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J〕. 技术经济,1999,(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阻碍因素和协调04-26
对NBA俱乐部经营战略的思考04-26
企业如何实施成本领先战略04-26
我国零售企业选址策略分析04-26
浅谈商业道德与战略管理04-26
基于战略转换的企业CEO更替时机模型04-26
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04-26
物流战略联盟的组建及成长动力分析04-26
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思考04-26
企业战略网络实践与启示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