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中部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对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部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和策略建议。
关键词:中部地区 产业集群 发展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地理上靠近的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这些企业和机构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世界性经济现象。目前,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渤海湾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因此,分析中部产业集群的现状,准确把握中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于推进中部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中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据统计数据显示,至2005年底,河南省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共143个,其中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共有8个,分别是安阳钢铁产业集群,洛阳吉利区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漯河源汇区肉类加工产业集群,郑州服装加工产业集群,郑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平顶山煤炭产业集群,郑州煤炭产业集群,郑州汽车与配件产业集群。
至2007年底,山西省已经打造出了全国颇有影响的汽车零部件加工、铸造、冶炼、煤化工、信息材料、医药生产六大产业集群。其中汽车零部件加工名列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第28位;汽车发动机体缸盖系列产品销售收入位居亚洲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据2004年湖北省有关部门对33个县(市、区)的调查,共有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59个,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过30亿元的4个,已经形成了以汽车、钢铁、石化、机械、医药、纺织、农业、建材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
据安徽省经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安徽共有产业集群140个,其中最大的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超过10亿元的集群约30个,年营业收入1400亿元,集群平均年销售收入9亿元。湖南省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电动汽车、风力发动装备、数字卡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好效果。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数量少且规模小
在广东,专业镇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广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经济新增长点,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约有25%已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专业镇;佛山、中山、东莞等地集群优势更为明显,约有67%的建制镇已经形成专业镇经济。由此可见,中部产业集群虽然在“十五”之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来比较,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均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
(二)多数产业集群处于价值链低端且产品附加值低
中部地区的多数集群为资源型集群。例如:山西省产业集群主要依赖于当地独特的资源条件——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和黑色金属矿资源,在煤炭采选业、金属冶炼业、炼焦业中的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而且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大部分是粗放型发展模式,整体技术含量低。使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对各种廉价的自然资源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处理,以低价占领市场份额,处在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具有劳动密集、资源高耗、管理简单、生产原始、成本低、利润低等特点。从短期来看,确实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国内自然资源的消耗,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此类资源型产业集群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产业集群内企业过度竞争而集聚效应不强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主要源于四个方面:形成区域经济品牌效应,降低市场开拓的成本和风险。以内部专业化分工为基础,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思想交流与企业间生产和营销网络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中部地区大多是属于竞争型产业集群,集群由大量从事相同或相似产品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组成,产业链不长。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很少进行分工协作。虽然企业家在很近的地理范围内一起工作,也很少共享信息,讨论问题。同时,由于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滞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引导,企业之间信任程度低,加上少数企业的短视,容易在集群中产生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
(四)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在基础设施方面,道路交通、通讯、城市管网、电力设施等距东部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在社会环境方面,中部地区经商文化积淀不足,部分企业诚信不足,竞争手段恶劣等。在制度环境方面,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渠道少,成本高,由于金融贫血而举步维艰,多元化的风险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同时,企业的创业、管理需要各种专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不少集群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因此,中部产业集群所处的软、硬件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一)潜在的市场规模优势
据国家统计数据库公布,截至2007年底,中部六省总人口35293万,占全国人口的26.71%;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73683亿元,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总计51864亿元,仅占全国的18.95%;2006年,中部六省中居民消费水平最低为江西省4173元/人,最高为湖北省5533元/人,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消费水平6138元/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但也说明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市场规模优势。
(二)雄厚的科研实力优势
就科研教育实力而言,中部地区的湖北武汉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拥有院士48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际级生产力研究中心3个,高校63所,在校大学生100多万。湖南拥有两院院士45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9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49个。因而,中部地区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来推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部地区北部与北京、河北等接壤,紧靠以京津唐工业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南部与福建、广东等省接壤,紧靠珠江三角洲;东部与山东、浙江、江苏等省接壤,紧靠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中心上海;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战略大转移中,中部地区是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中部地区自身潜在的市场优势、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使其成为接受东部地区所转移产业的主要基地。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同时,中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和能源供应基地。此外,中部地区拥有独特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建议
(一)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
政府以其强大的行政管理能力在引领企业建设跨企业和跨机构的战略合作联盟方面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从人才、资金和政策措施三个方面着手,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科技与人才合作关系,与联盟院校合作设置课程,加快培养企业自主创新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并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联盟院校进行客座研究和合作培养,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在资金投入方面,应构建多层次、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对于区域内产、学、研联盟的重点项目,按比例给予资助。在政策措施方面,加大产、学、研联盟项目开发的税收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机制,维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权益,并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集群内产业链建设
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聚,不仅产品附加值增值有限,而且容易造成过度、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以核心产业为中心,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通过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集群的关联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是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部各地区应依托自身资源,通过地方政府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大力培育发展有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进程,申请相关组织质量认证、安全生产认证等,进而打造优秀企业的市场品牌。在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鼓励龙头企业将本企业的配套产品向本地延伸,大力完善核心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集群。
(三)推动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
要抓好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基础设施对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是重要的硬环境。道路交通、电力、供水、通讯、互联网等地方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应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导进行建设,并且以免对使用者收取过高的费用。
要推动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建设。中部地区应制定和实施调动社会力量举办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于企业的各类专业化中介机构,诸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物业管理、律师、仓储物流等机构。同时,推动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以增加企业间的交流沟通,增强企业之间信任合作的基础。
要推动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形式、多渠道的风险投资体制。加快建立各种信用担保机构和融资租赁机构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要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产业集群是大量企业的有机聚集,企业是构成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家的知识素养是产业集群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因此,政府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业的氛围,培育城实守信、尊重知识、勇于创新、敢于冒险、进取务实、宽容失败的社会道德新风尚。通过宣传教育,使新的社会道德深入人心,营造适合集群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课题组.快速成长中的浙江区域块状经济[J].浙江经济,2002(9)
2.张武举.中部崛起正当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企业的战略规划04-26
系统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战略思考04-26
不同战略导向的系族及系族成员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证研04-26
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发展战略研究04-26
企业购并战略行为框架研究04-26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公共经济政策分析04-26
浅议证信与企业信用管理04-26
基于知识模块化战略的企业经营构架研究04-26
做强电建企业必须要加强管理和改革唐山04-26
关注企业现金流之对策探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