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分析

时间:2024-04-26 10:42:2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消费倾向 消费率 居民收入 

  [摘要]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消费率呈现出递减趋势。消费率递减的原因在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降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一是就业压力加大,导致了居民的现期收入和收入预期下降;二是居民支出预期变得更加不确定。因此,应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消费信贷等措施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消费与投资、出口并列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构成社会总需求,其中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最大比重。根据消费需求主体的不同,消费又可以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合称为居民消费,因此,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倾向要减去政府的消费支出。所谓消费倾向,是指消费与收入的比率,某一时期内消费量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称之为平均消费倾向,而某一时期内消费增量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称之为边际消费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分析居民的消费倾向问题可以找出消费率下降的原因,为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依据与对策。 
   
  一、我国消费率的变化趋势 
  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的消费率虽然不是绝对的递减,但总的趋势呈现出递减,1978年到1990年13年的平均消费率为64.8%,而1991年到2004年14年的消费率平均值为57.1%,下降了7.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投资率则呈现出上升趋势,1978年到1990年投资率的平均值为35.6%,1991年到2004年投资率的平均值为39.3%,上升了3.7个百分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 
  消费率与消费倾向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用C表示某一时期社会总的消费需求,C1表示居民消费需求,C2表示政府消费需求,Y表示同一时期社会的GDP,Yd表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T表示税收,Ac表示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Mc表示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C1/Y与C2/Y分别表示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C/Y表示总的消费率,那么有 
  C=C1+C2 
  Yd=Y-T 
  Yd/Y+ T/Y=1 
  C/Y=C1/Y+C2/Y 
  Ac=C1/Yd 
  Mc=ΔC1/ΔYd 
  由此可以用式子表示消费率与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 
  C/Y= Ac ·Yd /Y+C2/Y 
  上式表明,消费率受Ac和Yd /Y以及C2/Y的影响,其中Yd /Y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收入的比率(一般我们也把GDP称做国民收入),T/Y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两个比率的大小反映了国民收入在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分配状况。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政府消费率的变化区间为13.3%~17.9%,最低值出现在1978年,最高值出现在2001年,1978年到1990年13年间政府消费率的平均值为14.6%,1991年到2004年14年间政府消费率的平均值为16.2%,政府消费率总的呈上升趋势。 
  再从T/Y 和Yd /Y的值的变化来看,1978、1980、1985三年的T/Y值都在20%以上,而从1991年到2005年T/Y值都在20%以下,T/Y 越大,则Yd /Y越小;反之,T/Y 越小,则Yd /Y越大。在式子C/Y= Ac ·Yd /Y+C2/Y中,Yd /Y与C2/Y都在增加,那么C/Y下降的原因只能是Ac下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 
  宏观经济学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阶段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的多少,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慢于收入的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对于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递减,凯恩斯用人们节俭的天性来解释。第二阶段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以及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消费支出,因此消费不是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一生的收入。弗里德曼则认为个人的收入可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长期的收入,暂时收入是不稳定的、偶然的收入,因此他认为决定人们消费的是持久收入,而非暂时收入。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现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周围人群的消费行为和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第三阶段是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以及流动性约束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等等。 
  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和消费偏好以及商品价格自主选择的结果,居民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意愿,影响居民消费倾向大小的因素很多,消费者的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自主偏好等等都会影响到居民消费倾向。 
  根据以上分析,要提高我国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消费率),实现由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笔者以为,以下措施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 
  (一)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一般的,由于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要大于高收入群体,因此通过再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政府的转移支付等措施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可以通过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的支出预期。从我国的传统来看,家庭储蓄的目的可能有:获取利息;筹备用于结婚、购房、耐用品、子女教育等重大支出的费用;预防失业、重病、重伤、灾害、经济危机等不测事件;退休以后保持必要的生活水平;为子女留下遗产或捐献公益事业等等。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之和,因此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也影响性居民消费。导致居民支出预期不确定性的不是日常的一般的支出预期,而是对购房、重大疾病、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方面的支出预期。对于城镇居民来说,随着福利房体制、公费医疗体制、就业体制的改革,对于未来在住房、医疗、失业等方面的支出不确定,因而增加了这些方面的储蓄;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基础教育收费的事实存在,很多家庭都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教育,或者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教育储蓄。如果政府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那么可以改变居民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住房、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一些大型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顺利,但是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热情不高,还存在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与美国等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美国家庭储蓄作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通货膨胀或经济萧条时的10%下降到了1995年的4.6%和2004年的1.8%,2005年已明显变为负值。因此,参照国外的经验,发展消费信贷,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不失为一条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途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结构不平衡问题分析04-26

浅谈南宋名儒陈亮的农业经济思想04-26

构建边缘地区和谐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探析04-26

浅谈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思路04-26

关于我国锑冶炼工业开展循环经济的探讨04-26

中国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浅探04-26

全国住房普查的必要性研究04-26

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与调节04-26

完善我国吸引外资政策探讨04-26

中国出口企业与外国采购商讨价还价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对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