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4-04-26 10:42:2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 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论文提要]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深入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性,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和特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意义重大。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致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阶段:20 世纪5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期间,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和目标。1954 年9 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构想。次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由此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改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出发,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20 世纪60 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调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提出以农业为基础,按农轻工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962 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指出,经过20 年到25 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1964 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被中断。 
  第三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扩充,增加了农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以及小城镇建设等。80 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第四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初至20 世纪末。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第五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目前我国已处在工业化中期,从2000 年到2005 年,我国GDP 由8940 亿元增长到192321 亿元,人均GDP 由880 美元增长到1703 美元,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成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从而研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入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导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指明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刻。20世纪50—60年代,以“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肥化来概括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理解农业现代化,实际上是农业生产现代化或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即改革开放的初、中期,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了发展,延伸至经营管理现代化,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即应把农业的生产和管理逐步建立在生态科学、系统科学、生物科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 
  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加入WTO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学界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
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 
   
  二、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和特征 
   
  从世界上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实践看,围绕着建设现代农业化的目标,世界上不同国家都根据国情的差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一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模式。美国、加拿大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主要以劳力节约型为主,他们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良种技术,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的优势,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二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模式。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的国家,首先在充分利用劳动力方面找出路,侧重于采用生物技术,精耕细作,致力于农业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的模式。法国、德国等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既重视农业的工业化,又注重农业集约经营,把以上两种模式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但是,这些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即用现代生产工具和能源消耗代替简单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能源,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以及农村交通、通信网络化,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是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建立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区位、经济、人文等综合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经济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品牌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带。 
  三是农业技术现代化。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比如生物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材料技术等等,实现作物及畜禽等劳动对象的良种化,耕作、饲养技术的科学化,把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生产的农业,转变为知识密集的农业。 
  四是农业经济形式现代化。即改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着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这就要实现高度的专业化与社会分工,突破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人口的城乡分布,引起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刻变化,两个文明都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五是农业经济体制现代化。这里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具有充满经济活力的经济主体;②具有较完善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③具有运行良好的农业服务体系、健全的市场体系。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要建立时常经济体制。从这三个方面来衡量农业现代化,就把农业的概念扩展了,把农业划分为农业生产部门,前农业部门,后农业部门。 
  六是经营管理现代化。即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现代化管理和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够优化组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七是农业生态现代化。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和维持生态平稳,力争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与农业高产高效化的同时,不断改善资源环境状况,使人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是农民素质的现代化。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现代化,现代农业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接受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素质和技能,有较强的现代市场意识和管理才能,能熟练地使用农业先进机械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 
   
  认识世界上发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可以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农业自然资源人均资源量相对稀缺,地区间农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低;农业历史悠久,具有精耕细作传统,但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基层科技力量严重不足;农业人口比例大,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村已形成潜在的失业大军。因此,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遵循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逐步推进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1)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不断分化和综合,农业与其关联产业日益紧密结合并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农户(农业企业)与有关利益各方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自愿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联合从而实现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加快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主导产业,改进农业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竞争力;②
有利于引导农户进入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加快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③有利于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之间的矛盾,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快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④有利于解决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的效益,相应增加农民收入。由此可见,实现农业产业化—— 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增值越来越多地依靠二、三产业,依靠农村各业之间互补和协调,从而保证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2)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在存在特定人口转移障碍的背景下,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广大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参照现代城市先进的经济、社会标准,发展中小城镇,从而使农村富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不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农村城镇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发展小城镇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即对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除了让现有的大中城市根据可能的条件容纳一部分人口外,作为主要的流向,引导向小城镇集聚,复兴原有的小城镇,促使新的小城镇崛起。由于小城镇特有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反哺效应、联接效应及融合效应,它不仅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农村现代化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首先,依靠办在小城镇的乡镇工业对农业进行补偿,实行“以工补农”的微观调节,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稳定农业。第二,小城镇可以为农业提供现代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现代化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武装农业。小城镇工业的发展可以为农业提供农用机械、农用化学品和农业能源等现代物质基础,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品投入的有效增长,还将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速度。农业先进技术装备要在农村推广使用,需要树立典型、进行维修、提供配件、燃料等服务工作,而小城镇拥有这些功能,有效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物质装备在农业中的使用。第三,小城镇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村土地的集中经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供条件。小城镇及其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积累。农业作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产业,首先为小城镇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完成原始积累;而小城镇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可“反哺”农业,为农业增长提供资本积累,推进农业的现代化。 
  (3)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将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进步,传统的高耗、低效型的生产结构将被新兴的低耗、高效的生产结构所替代。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益化。农业信息化将带来农业资源信息的共享,提高农业资源信息的利用程度,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尤其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首先要强化政府在农业与农业信息化中的职能作用。信息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经济资源,像资金、材料、人才等资源一样,需要政府有组织地进行宏观管理。其次,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村城镇化不仅可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农业信息化加速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主导着我国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姜春云. 中国农业实践概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编写组.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研究组.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完善我国吸引外资政策探讨04-26

中国出口企业与外国采购商讨价还价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对04-26

试论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04-26

E-learning在我国企业里的发展与展望04-26

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04-26

浅谈闽南“金三角”经济区的开发战略问题04-26

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现状及其对策04-26

浅析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04-26

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创新04-26

战略管理背景下CFO职能转变与能力建设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