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市场体系改革三十年

时间:2024-04-26 10:40:2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中国市场体系改革与建设大体土经历了从商品市场建设为主,到推进要素市场建设为主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着重讨论了商品市场的改革进程和取得的成效,并总结出改革的基本经验:流通市场化是市场体系培育的初始条件;流通制度化是市场体系发展的推动力量;流通现代化是市场体系完善的技术支撑;流通效率化是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最后就商品市场体系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代市场体系;商品市场;改革三千年
  
  现代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现代市场经济必须借助于完整的市场体系,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因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具体是通过市场体系来发挥调节作用的,市场运行过程、市场秩序的形成和治理也需要通过市场体系来实现。因此,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说明,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市场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历史进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推进,中国市场体系改革与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从商品市场建设为主,到推进要素市场建设为主的两大历史阶段。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阶段是从1979—1999年。其中又可以分为二个小的阶段:首先是1978—1992年进行的流通市场化改革,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观念基础。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一阶段,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调放结合”的原则推进价格改革,开始把生产要素纳入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缩小了计划管理特别是指令性计划管理的范围。
  其次是从1992—1999年的市场体系配套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肯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任务:“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中心环节。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合并为市场价格单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大部分实物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均由市场形成,基本形成了由政府定价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转轨。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了明显进展,资本、产权、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价格形成由市场决定,通过市场价格引导和调节资源流动,使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增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继续发展各类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第二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助于形成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有助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助于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这既是对在今后发展市场体系方面总的目标要求,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发展市场体系方面的经验总结。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成效:以商品市场为例
  
  商品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经过30年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多样化的市场流通形式和新型业态不断出现,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共同发展的商品市场体系。中国商品市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是:
  
  1 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基本产生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快。在商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本世纪初,市场调节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就分别达到了96%、93.9%和87.6%。同时,政府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实现了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推进了农村电力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了粮食、棉花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供水、运输、石化产品等方面的价格改革。政府定价范围进一步缩小,由中央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种类也明显下降。在电信、铁路和公路运输、民航机票、药品和医疗服务等价格的制定中,引入了价格决策听证会制度和专家审议制度,增强了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2 市场总量和产品的商品化率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国内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资料,200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万亿元。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市场经济程度已经超过70%。
  
  3 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商品市场体系
  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适应了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断满足着市场的即期消费需求,挖掘着潜在消费需求,创造着崭新消费需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底,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3876个,比2002年增加618个。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743个,比2002年增加486个,成交额占全部亿元市场成交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52.2%提高到2006年的75.5%。商务部在2005年开始了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工作,2006年又启动了重点建设100家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产品流通企业的“双百工程”。经过不断的探索,中国商品市场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商品的单品管理、条形码的普及、EDI、商业POS/MIS的应用都取得了较快发展。
  
  4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中国商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使得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密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主要工业产品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例如,2005年中国电冰箱出口依存度为47%,照相机为56%,摩托车为63%,服装鞋类高达71%。占国内需求量40%的铁矿石、50%的氧化铝、35%的石油靠进口支撑。(2)中国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中国已有近4万家企业开展了跨国经营,对外投资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从建点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了内外贸一体化格局。(3)中国外贸壁垒逐渐取消。2007年。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的多边体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目前,中国平均关税从2001年的Ⅱ5,3%降到2007年的9.7%,进口非关税措施全部取消。中国已开放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部门已陆续开放(发达国家开放的部门数为108个),占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6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4)中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断得到完善。政府清理修订了3000多条法律、法规和规章,使中国的贸易规则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相一致,提高了国内市场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程度,改善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环境,建立了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框架。
  
  三、我国商品市场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基本经验
  
  经验一:流通市场化是市场体系培育的初始条件
  流通存在的客观基础是商品经济。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交换关系概括的角度看,市场与流通的关系表现为:市场是对流通过程的某一个时点上的交换关系的概括,后者说市场是流通的一个横断面;而流通则是指市场交换在某一个时期中的动态发展过程,或者说流通是市场交换的纵向运动。流通过程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商品通过各种交换形式从生产领域逐步进入消费领域。如果在某一时点上概括流通过程中的所有交换形式和买卖关系,就构成了市场的内容。由此可见,流通市场化是商品市场体系培育的初始条件。流通市场化的内容包括价格市场化、培育独立人格、自主选择、平等竞争的流通主体,大力促进流通组织的创新,节约流通费用,促进市场实现。
  
  经验二:流通制度化是市场体系发展的推动力量
  流通的市场化具体体现为建立起宏观调控的自由流通体制,以实现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商品流通运行方式。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挥价格信号的调节功能,而商品市场体系是其载体。在社会中的计划机关无法恰到好处和无所不能地分配消费品,且各个企业和交换的当事人还具有特殊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成千上万个企业、消费者如何获得各种用途迥异、千姿百态的商品和市场的经济利益呢?最理想也是最现实的办法,就是运用商品流通的运行方式,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使任何货币所有者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得到使用价值适宜和价值相等的商品。但是,完全的市场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价格信息的滞后性以及生产的盲目性等。因此,对商品的自由流通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必须对这种自由流通进行计划指导。宏观计划指导可以在经济过程之前,实现对流通的规模、结构和主要品种的平衡。流通的宏观调节可以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直接建立联系,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避免那种通过价格的事后调节所造成的社会劳动浪费,并且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和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的需要。这种经济关系就要求形成维护交换和流通秩序的制度安排,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一个有宏观调控的自由流通制度,以推动商品市场体系发展。因此,就需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经验三:流通现代化是市场体系完善的技术支撑
  流通现代化主要是指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是商品市场体系完善的重要支持。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商品销售自动化。销售效率高低与商品品质同等重要,都直接影响销售的品质,尤其在面对消费者多样少量的需求时,销售的形态与效率已经有别于传统的销售方式,而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商品销售自动化,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2 商品流通自动化,商业交易过程必然伴随商品转移的物流过程。现代化物流作业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追求成本的极小化。为达到这一目标,从原材料到商品交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削减成本。近年来。专业化物流中心及共同配送制度的发展,即为追求物流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是商品流通自动化的重要途径。3 货款支付现代化。随着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新形态的支付工具不断出现,尤其是无现金交易、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使资金流活动趋于复杂化,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通业务也是如此,自动转账系统使企业可在公司的电脑前完成资金的转移,提高了准确性和效率。4 信息流通自动化。在进行商品销售、商品流通及货款支付的处理分析时的信息自动化,已从早期的单纯以集中作业、讲求处理速度的信息中心导向。演变到个人电脑分散式连线共享资源,到20世纪90年代增值网络的开放,通信技术的进步,流通业中的信息流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诸如销售点管理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商业EDI等。5 供应链管理的整合化。供应链管理技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将商品需求、流通与生产有机联系在一起。运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技术,使得商品的生产商和零售商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更大范围的供应链体系。新型电子商务供应链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采用拉动式的经营方式,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和拉动商品供给。
  
  经验四:流通效率化是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
  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本质体现是流通效率化,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市场实现、利益和谐和费用节约。1 市场实现。流通效率化的一个本质要求是能够促进供求的市场实现。在供给规模和结构、需求规模和结构既定的情况下,流通本身具有的储存、加工和调运职能,使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得到缓冲。从时间上看,流通的“蓄水池”作用可以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波动,保证正常的生产水平和设备利用能力,满足消费的需求。从空间上看,流通所具备的储存和调运功能,可以使一定生产、全国消费和全国生产、少数地方消费的供求矛盾得到解决,同样,“蓄水池”也可以从流通领域的源头和尽头两端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发出信息,起到指导生产和引导消费的作用,从而使总供给和总需求在动态中调整自己的规模和结构,使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2 利益和谐。流通通过交换行为的完成,使商品和货币换位,从而使参与流通的各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得以体现。商品市场体系发展的一个自然而然的内在要求就是实现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均衡。中国目前所处的转型经济条件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本质上要求商品流通得到大力发展,而发展商品流通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交易效率。在市场竞争中不同利益主体所追求的利益不是一种简单的静态利益,而是在分工、合作和创新中所实现的动态利益。因此,利益的均衡不是体现在一种简单的零和的利益分配,而是体现在一种正和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之上。事实上,市场秩序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和谐、竞争适度、收益共享的资源配置状态和利益关系体系。3 费用节约。费用节约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发展必须能够有效地降低商品流通费用。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对于加速商品转换为货币的过程,从而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商品市场体系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产品只要符合社会消费的需要,就可以很快地转入流通领域。这时,商品依然处于流通领域,但对于生产者来说,商品已经转化成货币,直接的生产过程已经可以重新开始,这就缩短了生产过程的更新周期。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化流通部门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熟悉市场,联系广泛,流通部门专业化交换可以更快地完成商品的形态变化,使其更快地从生产领域运动到消费领域,于是缩短了流通时间,相对地增加了商品生产时间。因此,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一个本质要求就是体现在费用节约上。
  
  四、中国商品市场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商品市场体系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1 全国统一市场仍未真正形成
  现在市场保护的形式,已由20世纪80年代主要保护本地资源,限制资源流出,发展为以封锁市场、包括本地商品和市场为主。同时,出现了利用所谓的技术标准壁垒保护本地商品的新手段。例如,近年来,区域分割对汽车、烟酒等重要商品的分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跨区域发展构成了影响和制约,阻碍了商品在全国范围的流通,限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2 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滞后
  由于缺乏较高水准的从事市场策划、资信评估、业务代理等方面的市场中介组织,导致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些中介组织演变成强制性的代理机构,实行垄断性收费,导致中介组织减少流通环节,缩短生产与消费的距离、降低流通成本的功能无法实现。一些行业管理组织依附于行政主管机关,不能很好发挥协调、沟通、联系和自律的作用。
  
  3 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农副产品领域,至今尚未形成比较稳定的、有效率的流通组织,难以将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与不断发展的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使得农副产品的流通效益一直较低。在批发领域,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批发体制瓦解之后,适应现代流通要求的批发体系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来。在日用工业品流通领域,连锁经营的现代组织形式和一些新兴业态形式仅在一些大中城市发展起来,在其他城市和区域市场上更多的是分散经营的小型商业零售机构。
  
  4 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健全
  一是各类市场在法律、法规方面仍存在一些空白。二是与已出台的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仍然缺乏,很多法律法规出台后缺乏实施的可操作性,使法律法规的作用大打折扣。三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与地方和部门的重要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法律的约束力往往不足,而各种“红头文件”的威力和自由裁量权更大。四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些原有法律法规和部分条款不再适用问题凸现出来,对各类市场法律规则的调整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WTO的相关规则,与国际惯例相适应已成为必然趋势。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
  1 深化改革。促进商品市场体系的良性发展
  随着市场体系的初步建立,各种经济性质的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对于现代市场体系来说,必须真正形成各类市场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公平市场环境。但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公平市场环境并未形成,因此,作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重点,应努力促进这一环境的形成。此外,要继续完善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继续深化电力、民航、铁路、电信等垄断行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改革,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价格决策方式,健全政府定价制度。
  2 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整合市场资源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运用现代化的新型流通方式改造和带动传统流通形式。同时,创造必要条件,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进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高标准化程度。二是努力提高商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流通方面,在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和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同时,重点借鉴日本农协和欧洲消费合作社的方式,发展适合中国农产品生产经营特点的流通组织。同时,要不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作用和功能。在商品零售环节,重点对那些分散的个体化,通过加盟连锁便利店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将其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统一采购、统一进货、统一物流配送等连锁组织形式,实现从采购和配送的源头上抑制假冒伪劣商品,提高商品的质量。
  3 重视市场秩序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破除市场封锁。一是要采取各种经济、行政、技术和法律的手段,清理并取消各地和各行业阻碍商品自由流通的政策和制度,促进商品在全国范围内充分自由地流动。二是要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打击各种地方保护和不公平竞争的力度。三是根据中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发展趋势,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合理的商品技术标准,防止各地自定目标,形成层层标准和技术壁垒,阻碍商品流通,其次,要完善市场的相关法规,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04-26

金融危机中我国奢侈品市场表现分析04-26

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探讨04-26

我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及对策04-26

论我国现阶段农民消费行为的思考04-26

资本结构的地区差异研究04-26

中国天使投资发展探索04-26

中国品牌的困境和出路04-26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04-26

环渤海经济发展的观念创新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