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国际协调

时间:2024-04-26 10:39:4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一、会计国际协调的概念
  
  国际会计协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会计协调泛指缩小和协调各国会计存在的种种差异,狭义的国际会计协调是指对各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协调。一般认为,国际会计协调主要是指狭义的国际会计协调。
   通过对上述定义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对会计国际协调作一初步的概括:即协调旨在增进各国会计标准的趋同和可比性,限制各国会计标准的差异程度和差异范围,减少其内在的逻辑上的冲突,寻求各国会计标准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协调应包括会计准则的协调和会计实务的协调;协调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最终的理想的目标是标准化;协调与国家特色是相辅相成的,有国家特色才需要协调,也只有国家特色才是推动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协调不应被误解为要消灭特色,而是对特色的协调;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专门机构的积极活动将有助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二、会计国际协调的目标
  
  会计国际协调从理论上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目标,美国著名国际会计学家乔伊(Frederick D.S.Choi)和缪勒(Gerhard G.M ueller)概括指出,会计的国际协调实际上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标准化,就是要制订和实施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取代各国的会计准则。这一思路又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如"绝对相同性",即要求全世界通行一套会计准则和一个报表体系与格式;"环境相同性",即推崇在类似环境条件下的统一会计与报告模式,但可保留不同环境条件之间会计制度的差异,又可称为"有限的统一"。二是协调化,协调化不同于标准化,因为它并不要求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取代各国的会计准则,但是协调化要求各国会计准则通过不断的协调能求同存异,增进共同的内涵,逐步缩小不同会计准则制度之间的差异,提高不同国家会计实务和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三、会计国际协调的方式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会计国际协调的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单边协调和多边协调。所谓单边协调,是指在协调双方中,其中一方以另一方的会计准则为标准而采取协调措施,向它看齐靠拢。所谓多边协调,是指两个以上的协调方分别采取不同的协调措施,使各国准则趋向一致;或各方同时采取协调行动向某一既定目标靠拢。在多边协调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一个具有相当权威的机构(例如政府间机构)来负责建立协调标准,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协调事务等事宜。二是主动协调和被动协调。所谓主动协调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下,一国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而自动采取的协调行动。所谓被动协调是指在外界压力下,如果不采取协调措施就会失去某种利益而不得不产生的协调行为。
  会计国际协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会计的国际协调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技术性固然是其最本质的特征。但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样打上了国家、社会的烙印,无视它的国家性、社会性,同样无助于会计国际化战略的加速推进。同时,推进会计国际化战略并不是要否定本国已经取得并业经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会计研究成果。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
  2、逐步推进原则。推行会计国际协调战略只能采用折衷、调和、逐步推进的战略。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把原有会计制度中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又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先以准则的形式予以确立,以实现从形式到内容上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第二步:对那些明显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背离,严重影响国际会计交流的内容,要下决心采用国际惯例;第三步:彩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解决阻力小、困难小的,然后再集中力量解决疑难问题;第四步:成熟一个,采用一个,逐步逼近。
  3、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会计国际协调的终极目标是要求各国最终归于统一的会计标准,但统一的标准不应简单地、狭隘地理解为唯一的、单一的标准。其次,会计国际协调也不是要求各国死扣、机械地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可以灵活地、有选择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这样才能推动会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4、统一性和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统一的会计标准固然是理想而又方便的捷径,但离现实差距太远,只能作为奋斗的目标。而提高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可比性,增加其透明度,则更具现实意义。
  5.协商、发展的原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草拟、制订、发布、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完善、发展实际上包括了不断地考虑、吸纳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现在众多国际组织都对发展中国家制订了特别的条款,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为国际性组织,理应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利用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把本国成熟的会计成果向各国介绍,求得共识,并努力使之为国际会计准则所吸纳。因此,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接轨、求同,也应主动出击,从协调、交流中掌握主动权,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
  
  四、会计国际协调必须以尊重各国特色为前提
  
  “特色”不等于“差异”。“特色”虽然也表现为差异,但其总是对不同方面的特定一方而言的,一般含有“赞誉”之意。因此,一国会计的特色是指该国会计理论、方法及会计管理体制等方面特有的"长处"之表现。并且,这些独特之处应符合以下条件: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必须产生于该国特有的会计环境,故意标新立异并非特色;第二,与世界上现有的其他会计方法相比,能更好地适应该国环境和表现环境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会计的需要;第三,不妨碍本国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
  下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中国的会计环境无疑具有独特之处,但这仅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存在差异的原因,而不能成为我国会计必然具有特色的理由。我们之所以强调会计的国际协调,必须以尊重中国特色为前提,其原因在于中国会计环境中的某些独特性必须要有独特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与之相适应,而国际会计惯例对这些独特环境缺乏适应性。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决定我国会计中存在特色的会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1、政治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会计接受政府的指导程度在我国比西方国家要高;二是国家行施行政管理职能和进行综合平衡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范围更广泛,指标更具体。这两种政治因素对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及会计管理体制上面。
  2、法律因素。目前,法学界一般把法律制度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普通法制度;一类是法典罗马法制度。前者起源于英国,其特点是成文法量少,法院拥有对成文法的解释权,并据此颁布许多条例作为成文法的补充。后者的成文法量大且详尽。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属于法典罗马法系,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将对会计事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文化因素。一个国家长期积累形成的传统文化道德素养构成该国特有的文化特征,而各国不同的文化特征对该国公民所起的行为规范作用是极其明显的。本文借鉴何斯德(hofstede)制定的一套文化模式,用于研究我国的文化特征对会计的影响,何斯德的文化模式确定了四种被认为足以反映一个国家文化特色的社会特性:一是崇尚个人主义还是崇尚集体主义;二是权力距离的大小,即人们对机构组织,权力分配的接受程度;三是对不明朗因素反应之强弱;四是阳刚相对阴柔,即人们对男女性别差异的看法,也表现为一个社会的文化。通过对这四个基本特征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简要归纳出中国文化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对会计的深远影响。
  
  一、会计国际协调的概念
  
  国际会计协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会计协调泛指缩小和协调各国会计存在的种种差异,狭义的国际会计协调是指对各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协调。一般认为,国际会计协调主要是指狭义的国际会计协调。
   通过对上述定义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对会计国际协调作一初步的概括:即协调旨在增进各国会计标准的趋同和可比性,限制各国会计标准的差异程度和差异范围,减少其内在的逻辑上的冲突,寻求各国会计标准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协调应包括会计准则的协调和会计实务的协调;协调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最终的理想的目标是标准化;协调与国家特色是相辅相成的,有国家特色才需要协调,也只有国家特色才是推动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协调不应被误解为要消灭特色,而是对特色的协调;一些国际性组织和专门机构的积极活动将有助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二、会计国际协调的目标
  
  会计国际协调从理论上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目标,美国著名国际会计学家乔伊(Frederick D.S.Choi)和缪勒(Gerhard G.M ueller)概括指出,会计的国际协调实际上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标准化,就是要制订和实施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取代各国的会计准则。这一思路又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如"绝对相同性",即要求全世界通行一套会计准则和一个报表体系与格式;"环境相同性",即推崇在类似环境条件下的统一会计与报告模式,但可保留不同环境条件之间会计制度的差异,又可称为"有限的统一"。二是协调化,协调化不同于标准化,因为它并不要求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取代各国的会计准则,但是协调化要求各国会计准则通过不断的协调能求同存异,增进共同的内涵,逐步缩小不同会计准则制度之间的差异,提高不同国家会计实务和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三、会计国际协调的方式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会计国际协调的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单边协调和多边协调。所谓单边协调,是指在协调双方中,其中一方以另一方的会计准则为标准而采取协调措施,向它看齐靠拢。所谓多边协调,是指两个以上的协调方分别采取不同的协调措施,使各国准则趋向一致;或各方同时采取协调行动向某一既定目标靠拢。在多边协调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一个具有相当权威的机构(例如政府间机构)来负责建立协调标准,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协调事务等事宜。二是主动协调和被动协调。所谓主动协调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下,一国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而自动采取的协调行动。所谓被动协调是指在外界压力下,如果不采取协调措施就会失去某种利益而不得不产生的协调行为。
  会计国际协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会计的国际协调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技术性固然是其最本质的特征。但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样打上了国家、社会的烙印,无视它的国家性、社会性,同样无助于会计国际化战略的加速推进。同时,推进会计国际化战略并不是要否定本国已经取得并业经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会计研究成果。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
  2、逐步推进原则。推行会计国际协调战略只能采用折衷、调和、逐步推进的战略。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把原有会计制度中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又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先以准则的形式予以确立,以实现从形式到内容上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第二步:对那些明显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背离,严重影响国际会计交流的内容,要下决心采用国际惯例;第三步:彩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解决阻力小、困难小的,然后再集中力量解决疑难问题;第四步:成熟一个,采用一个,逐步逼近。
  3、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会计国际协调的终极目标是要求各国最终归于统一的会计标准,但统一的标准不应简单地、狭隘地理解为唯一的、单一的标准。其次,会计国际协调也不是要求各国死扣、机械地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可以灵活地、有选择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这样才能推动会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4、统一性和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统一的会计标准固然是理想而又方便的捷径,但离现实差距太远,只能作为奋斗的目标。而提高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可比性,增加其透明度,则更具现实意义。
  5.协商、发展的原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草拟、制订、发布、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完善、发展实际上包括了不断地考虑、吸纳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现在众多国际组织都对发展中国家制订了特别的条款,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为国际性组织,理应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利用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把本国成熟的会计成果向各国介绍,求得共识,并努力使之为国际会计准则所吸纳。因此,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接轨、求同,也应主动出击,从协调、交流中掌握主动权,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  四、会计国际协调必须以尊重各国特色为前提
  
  “特色”不等于“差异”。“特色”虽然也表现为差异,但其总是对不同方面的特定一方而言的,一般含有“赞誉”之意。因此,一国会计的特色是指该国会计理论、方法及会计管理体制等方面特有的"长处"之表现。并且,这些独特之处应符合以下条件: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必须产生于该国特有的会计环境,故意标新立异并非特色;第二,与世界上现有的其他会计方法相比,能更好地适应该国环境和表现环境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会计的需要;第三,不妨碍本国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
  下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中国的会计环境无疑具有独特之处,但这仅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存在差异的原因,而不能成为我国会计必然具有特色的理由。我们之所以强调会计的国际协调,必须以尊重中国特色为前提,其原因在于中国会计环境中的某些独特性必须要有独特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与之相适应,而国际会计惯例对这些独特环境缺乏适应性。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决定我国会计中存在特色的会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1、政治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会计接受政府的指导程度在我国比西方国家要高;二是国家行施行政管理职能和进行综合平衡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范围更广泛,指标更具体。这两种政治因素对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及会计管理体制上面。
  2、法律因素。目前,法学界一般把法律制度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普通法制度;一类是法典罗马法制度。前者起源于英国,其特点是成文法量少,法院拥有对成文法的解释权,并据此颁布许多条例作为成文法的补充。后者的成文法量大且详尽。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属于法典罗马法系,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将对会计事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文化因素。一个国家长期积累形成的传统文化道德素养构成该国特有的文化特征,而各国不同的文化特征对该国公民所起的行为规范作用是极其明显的。本文借鉴何斯德(hofstede)制定的一套文化模式,用于研究我国的文化特征对会计的影响,何斯德的文化模式确定了四种被认为足以反映一个国家文化特色的社会特性:一是崇尚个人主义还是崇尚集体主义;二是权力距离的大小,即人们对机构组织,权力分配的接受程度;三是对不明朗因素反应之强弱;四是阳刚相对阴柔,即人们对男女性别差异的看法,也表现为一个社会的文化。通过对这四个基本特征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简要归纳出中国文化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对会计的深远影响。
  
  
  五、会计国际协调的可能发展方向:先统一国内会计标准,再走区域化协调发展之路
  
  由于世界各国的"特色"丰富多彩,国家利益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想一步到位,完全采用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同时,许多国家、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针对国内各行业业务性质不同、会计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制定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因此要想使会计走出国门,首先应统一国内的会计标准。
  同时由于相邻的国家不仅在地理上容易相互沟通,而且,在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上,亦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建立区域性的统一的会计模式,其阻力比较小。从当前看,也有一定的基础。欧洲共同体(EU)积极推动成员国内部的会计与报告的协调化,特别是它通过欧共体理事会发布了一系列"共同体指令",分别就公司企业的法律、税收、会计和报告等方面作出规范,要求各成员国通过修订、制订各自的相关法律予以采纳执行。
  在北美,美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三个国家的会计师协会也已制定了二至三个会计合作方案,为会计区域性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也正在构建一套会计区域协议;东盟诸国也在组建经济共同体,这一地区的会计协调也将提上议事日程。所有这些都表明: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趋势是,以国内统一会计标准为基础,以区域协调为基本途径,由此逐渐向世界范围的协调过渡。当然会计的区域协调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旦国际上几个大区域间的利益冲突不可调和,将会给未来的国际会计协调带来更大的困难。因为区域性会计模式一旦形成,其势力比一个国家的更大,协调可能更加困难。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在寡头竞争条件下,为了瓜分市场,占据有利的竞争优势,避免两败俱伤,区域间较容易就会计协调达成一致,但这是一种寡头间的妥协,它是以牺牲中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因此,中国要想在会计国际化竞争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性会计组织,发表自己的观点,寻求别国的理解和支持。
  
  六、会计国际协调化的趋势下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时代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之间的往来频繁,国家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伴随着国际资本多元化,全球化,国际见贸易及投资增大,金融资本市场国际化,跨国公司发展以及地区化经济一体化浪潮都大大促进了会计国际花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不仅进一步推进了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国际化,而且大规模地实行了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从国际贸易来看,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国际贸易额通常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25%。跨国公司成为时间经济发展的主要利益主题,同时被视为推动会计国际化的重要经济力量,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协调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这种协调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跨国公司的东道国和母过的政府旨在通过会计准则国际化来加强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控制,他们成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最为积极的支持者之一。
  (二)应对策略
  与别国相比,我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市场经济发育尚未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国情,尽量吸收各国会计模式的优点,并借以借鉴和发展,建立起具有特色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模式。我们要认识到,趋同不是等同,这是发展的方向,但需要一个过程。具体而言,在这方面我国正在作出努力以及今后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思广益,民主决策,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
  我们要求作到逐步提高准则制订的透明度,尽可能吸纳社会各界参与准则的制订,集思广益,民主决策,进而改进官方制订的准则模式,增加投资者的代表,债权人的代表,银行界的代表以及经理阶层和会计实务界的倒把,使相关力量共同博弈,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事实上,我们国家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2005年,通过制定20余项新准则,同时对现行的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进行全面的修订,至2005年,预期将建立起与我国社会时常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2,建立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
  立足我国经济,对我国经济会计准则制定和未来发展作出理性的选择。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尽力趋同,允许有差异,积极创新。我国会计改革要处理好借鉴国际惯例与立足国情的关系。在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体系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将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法律环境的差异,我国会计准则从项目的名称,体制和内容上,不一定与国际会计准则项目一一对应。我国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在准则条款语言表述上做到中国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执行。如果要求所以的企业都采用相同的会计制度,既不能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不适应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在建设和完善会计模式的过程中,有必要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制定适用的会计制度。这是适合中国特色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有效途径。于前年颁布,去年起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就是这方面工作的一个体现。
   3、推行新的会计教育模式,培养学习型会计人员
  会计国际化不能仅仅理解为国际会计准则条文的引用,同样重要的是,要将现代会计理念为扩大会计师掌握,并贯彻到会计实务中。因此,要加快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和国际协调进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是十分重要的,而这必须仰仗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学习和职业教育,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提供一个良好的人员环境。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会计环境的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实现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充分认识本国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权衡得失,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体系,既要做好会计协调与国际惯例接轨,又要发扬中国会计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

相关文章:

沟通降低企业成本04-26

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账谁来算?04-26

论《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有关会计处04-26

不同地区CFO的差别04-26

新准则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04-26

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施行正当时04-26

3C框架打造“中国式”全面控制04-26

企业集团内控着力点04-26

中国企业应尽快适应新会计准则变革04-26

辽宁省检察院财务管理自上“紧箍咒”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