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阶段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会计专业就专业课而言实施的仍旧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以学科为中心,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怎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教材缺乏实用性
从学历教学的角度看,中专、大专、本科的培养目标应有层次之分,因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也应有层次的差别,但市场上的教材在内容编排及难度上几乎没什么差别,而且讲得面面俱到,本来会计的理论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最终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还会有厌学情绪,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理论没学好,如何去实践?
(三)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而现有的教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只重视理论教学,实践安排很少,甚至为零,怎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四)任课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我们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教书,缺乏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实际工作,更谈不上有熟练的、过硬的操作技能,自身动手能力就不强,如何去教学生?
基于上述存在问题,目前的教学仍以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为本位,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内容的安排也不能体现职业能力的特色,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其形成过程呈现金字塔形式。职业能力的基层平台是面对所有职业必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如:交流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我实现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形成框架是定向的通用职业能力,即某种职业领域一般应有的、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专门的特定职业能力,即形成在专门岗位上,在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岗位的最终表现。职业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要素如关系、对象和设备之间形成联系,对于管理类而言就是要把所掌握的知识外化到各要素关系建构的过程中。因此,仅仅在记忆层面掌握知识对于职业能力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紧密联系,而建立基本联系的方法就是实训。这是职业教育教学论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认清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满足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它培养的是生产和服务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人才时应考虑以下两点:一是职业定向性,要求从某个职业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明确支撑起个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教学改革的课程,二是操作应用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和谐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养成,宽松民主的环境更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二)调整课程设置
将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是由文化课与通用技能课(计算机、书法、礼仪等)构成,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能力;“专业模块”又由专业基础知识、岗位操作实务和专业技能三部分组成,主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开设《会计基础》和《会计实务》两门课程。其中《会计基础》是会计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原理和会计核算方法,为今后学习《会计实务》奠定基础。《会计实务》主要介绍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程序,为岗位操作实务奠定基础。岗位操作实务是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体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是按具体岗位设置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到单位后应该能胜任每一个岗位的会计工作,据此将岗位操作实务分为出纳岗位、存货岗位、成本岗位、往来岗位、总账岗位五个部分。其中,出纳岗位要求学生学会票据、印鉴的保管;现金的存取、使用;现金收付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及查找未达账项等。存货岗要求学生会编制收、发料凭证汇总表及账务处理;存货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等。成本岗位要求学生会用最常用的三种核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往来岗位要求学生会登记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和明细账。总账岗位要求学生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并能进行简单的报表分析。专业技能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也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具体反映。主要包括珠算、点钞、辨钞、数字录入、阿拉伯数字书写和会计软件的使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各种行业会计,如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物流会计等,以增强职业能力。
(三)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前面课程设置的介绍,所需教材在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动手开发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校本教材。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各单位用人需求和实践,然后组织教师分工编写,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对知识、实践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有的实训资料原始凭证都来源于企业现行实际工作,如原先的发放工资都是出纳先填写现金支票提取现金然后再发放,但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很多单位都通过银行代发工资,操作由原来的现金支票变成了转账支票,还有教育费附加的计提比例为3%,但地方又加征了1%,所以计算上交的是4%,这些内容的补充更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能力。
三、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
过去考试只考理论,而且大多以知识记忆为主,很难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与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很不相符,我们必须建立与就业接轨的考试制度。《会计基础》仍可采用闭卷形式考试,《会计实务》和各岗位操作实务可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办法,考试可以分阶段或按项目进行,考核内容真实化,比如说原来我们只考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现在我们将原来的文字变成各种原始凭证,这就要求学生能看懂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再把分录直接填制在记账凭证上。记账凭证的填写不仅要看项目是否填写完整,还要对文字、数字的书写进行评价,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一起参与评价,先同学互评,然后由教师认可。口试的题目可以是有关岗位操作流程的描述或一些特殊规定,抽签选题答对一定的数量。每个岗位的成绩评定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业练习完成情况(包括数量和质量),口试和笔试(即岗位技能操作)相结合,将表现性评价与水平性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为数字和文字的书写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像理论考试突击一下可能就会合格,而是要平时认真练习才会有结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是开展课程建设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发展型”教师。学校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和团队发展的氛围,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教师的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发展型”教师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选派骨干教师专业进修,鼓励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进修,以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其成为“发展型”教师。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高职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水平,还必须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校每学期选派教师代表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实践期间完成以下任务:了解、熟悉企业核算现状;收集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手核算资料,不断充实校本教材;带着一些课题到企业调研,向经验丰富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家请教,获得学术方面的突破;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建立纽带。我校专门出台了专业教师实践考核及评价方法,明确规定了实习的时间和要求,并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实践的初步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转变,原来一上到专业课,满堂课都是讲借记什么科目,贷记什么科目,学生听了就厌烦,甚至想睡觉,现在多数同学对会计课有了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普遍提高,岗位意识增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师生关系更为融洽。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突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出职业能力较强的高技能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章:
论《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有关会计处04-26
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施行正当时04-26
3C框架打造“中国式”全面控制04-26
企业集团内控着力点04-26
中国企业应尽快适应新会计准则变革04-26
辽宁省检察院财务管理自上“紧箍咒”04-26
看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之思路04-26
“三九”:关键人控制导致企业失控04-26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04-26
新会计准则关键词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