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及其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做好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当前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预算管理的必要性、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校;预算管理;制度;执行
近年来,财政拨款的不足已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高校在想方设法地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的同时,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是关键。其中贯穿于高校全部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怎样做好预算管理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因此,加强高校预算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对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预算是根据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高等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依据,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它贯穿于高校预算编制、控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在高校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和生均综合定额拨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高校预算的管理工作可以充分调动高校内部的各种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高校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高校控制财务风险,促进高校稳健、协调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迅速扩大,办学层次提升,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经费已由过去单一的依赖财政拨款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种渠道筹资教育经费为辅的筹资体制。高校经费收支总量急剧增加,但收支平衡程度却在逐年下降,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提升财务管理层次,加强预算管理对控制财务风险,促进高校稳定、协调和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
高校部门预算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服务于学校运行与发展的总目标,但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着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现行的收入预算编制很难做到准确,编制时容易出现偏差,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在高校实行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改革中,年底学生人数是编制第二年生均综合定额收入的依据。但是学校在年中时存在毕业及招生问题,且毕业生和招生人数常常不一致,所以,根据年底在校学生人数来编制生均综合定额收入预算必然失准。虽然到年度预算期末时再按在校生实有人数进行调整,实行经费多退少补,但已影响学校对全年经费的统筹安排,造成过后核算的情况。二是除学费住宿费外的非税收入由于面向市场而具有不可预见性,造成有非税收入的部门不可控制地出现隐藏、截留、拖欠等行为,从而影响非税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支出预算编制不全面,缺乏量化分析及有效分配。高校现行支出预算将经济内容分为若干经济科目,按照财政部门设定的定员定额和日常公用支出限额进行编制。财政虽然对高校的支出预算编制口径做了一些调整,但带有高校特点的一些支出 ,如教学支出、学生活动、实习等支出仍然难以全面反映。另外,学校对公用支出没有做到具体细化,依然沿用“基数+增长”的方法编制,缺乏预算编制方法的创新观念,容易出现公用支出编制不严谨的现象。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没有配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容易引起校内各单位 “讨价还价”的“博弈式”关系,甚至出现严重虚报部门项目预算的情况,造成分配不公,影响预算支出的效率。
(二)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刚性不强和执行不力现象
目前,高校预算执行是一个薄弱环节,高校普遍存在重预算、轻执行的倾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高校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亦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科室及配备相应的预算分析和预算监督的管理人员。2.虽有预算管理制度,但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和认识不足,在执行中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的刚性被大大削弱,最终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各行其道。3.高校预算检查、监控等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财务部门监管不力,预算监督形同虚设,预算检查只是个形式,结果造成一些部门负责人盲目使用资金。尤其到年底时,有些部门想尽一切办法把钱用光,使预算执行偏离计划轨道,严重削弱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预算执行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强调的是责任和绩效。目前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没有相应配套的奖惩措施,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在执行中没有将部门经费与工作目标捆绑,没有与工作绩效挂钩。由于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造成各部门争夺资金,加剧了资金短缺的矛盾,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不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四)高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的办学经费基本靠财政拨款,学校只是按照上级批准的拨款计划数编制预算,简单地按开支标准管理支出,校内各部门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高校财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这要求高校必须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收入渠道,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但目前许多高校缺乏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对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难做到层层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导致高校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解决高校预算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机构
高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由职业道德良好、责任心较强及业务能力较高的财务、审计等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为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保障。高校预算的编制有了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努力,预算指标可以更为客观、合理、准确和科学,以避免预算编制的随意性。预算的执行和调整有了专业人员的监督,必将更为规范,可以避免预算执行的盲目性。
(二)建立健全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是顺利开展财务工作的必要前提。为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制定健全的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方法,明确预算的收支、执行和调整,使预算管理工作进入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制度明确学校与各部门在预算执行时的权责,使整个学校预算管理工作,如预算收入的取得、预算支出的使用以及预算的追加和调整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其规范性和延续性。
(三)调整预算周期,以学年度为会计预算周期
由于学校采用的是学年度制,年中存在毕业和招生情况,必然造成同一个会计年度里在校生人数不同而影响生均定额收入预算的准确性,所以,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会计预算周期,即将原1月1日到12月31日的会计预算周期调整至与学校同步的9月1日到8月31日,从而避免因在校学生人数变化影响生均定额拨款。
(四)科学采集基础数据,实行零基预算法编制综合预算
预算编制是实施预算管理的排头兵,是预算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预算编制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执行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科学、合理地编制高质量的高校预算,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科学编制基础信息与数据工作。高质量的预算编制是建立在大量准确、完整和及时的基础信息之上的。因此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就要收集、整理各种与预算有关的基础信息与数据,如教职工人数、离退休人员数、各专业学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招生计划数以及车辆数等等。为使财务预算建立在准确、可靠的基础信息与数据上,必须对各项基础信息与数据逐一加以核实,以期达到准确无误,从而把预算编细、编实、编准。
2.预算编制方法: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法。高校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应彻底摈弃“基数法”,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是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对各项支出均不以上年预算为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所有支出项目逐一进行审核和评估,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以期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解决各单位多寡不合理的问题。(2)使预算管理细化并逐步规范。(3)优化支出结构,改变资金支出有增无减的状况,将资金用于急需项目。
3.编制综合预算,全面反映收支状况。高校预算编制应全面反映学校的各项收支状况,即把一切收支都纳入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1)要坚持收入预算完整性原则。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的各种非税收入等,财政拨款由财政局根据学生人数乘以生均定额核拨,是硬性收入。除学费住宿费外的非税收入是学校的自筹收入。为确保各项非税收入能足额上缴,避免各单位出现隐藏、截留、拖欠等行为,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创收分成比例来调动校内各职能部门创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既可避免隐藏、截留、拖欠,又能保证收入预算的完整性。(2)坚持支出预算按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及勤俭节约的原则。根据学校年度工作规划并结合学校财力情况,本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各项支出。将基本支出中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按定员定额核定;将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和水电费等公用支出进行项目单列,实行封闭管理。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可行性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建立项目库滚动管理和绩效考评管理。在预算安排上,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从而减少预算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观随意性。
(五)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
预算执行的刚性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此,必须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以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1.预算方案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坚持在预算权限内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强化“刚性预算”, 非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调整或追加,即使要调整也必须通过既定程序进行。2.建立超预算预警机制,对超限额的项目需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再按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来确定。预算管理机构按照预算方案适时跟踪和监督资金投向及预算执行情况,随时把握预算执行进程和均衡性。3.实行预算执行信息化管理,通过校园信息网迅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纠正执行偏差,化解预算和财务风险,保障预算管理顺利完成。
(六)建立预算绩效激励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来确定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绩效,要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全面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在优化预算资金分配的同时增加绩效考核内容。将部门所分配经费与其工作任务、业绩和经济效果直接挂钩,实行上下浮动的激励措施,使预算与部门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捆绑在一起。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绩效显著的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较差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通过考核与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约束力强、讲求绩效,适应高校发展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资金效益的基础,是高校事业发展的财力保障,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增强预算管理意识,从而提高责任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依法理财、精打细算,用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保证学校稳键、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主要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参考文献】
[1] 谢昕,马国焘.我国高校部门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5).
[2] 潭洪.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5).
[3]王万海.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预算管理[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
[4] 黄嵘.高校预算管理探微[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01).
[5] 郭淑萍.浅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J].金融经济,2008(16).
相关文章:
知识经济下传统企业会计创新04-26
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几点04-26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04-26
如何构建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04-26
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04-26
论环境会计04-26
我国的CFO和CFO制度04-26
中外财务总监职能定位探讨04-26
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构建04-26
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