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审计对内部质量控制的协调分析

时间:2024-04-26 10:36:2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外部审计与内部质量控制两者对企业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不同领域的两个概念,内部质量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和监控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主要目的是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有效的进行管理,只有内部控制健全,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才能使企业的资产得到妥善的保护,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经济目标得以实现。而外部审计存在的目的则是督促企业增强会计资料和各项财务指标的可信度,从而检验企业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对外部使用者责任的承诺,维护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如何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良好的贯彻和执行。所以,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建立健全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才能比较顺利的完成审计工作。反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只有依靠审计工作来检验、促进和推动,才能与时俱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审计与内部质量控制的相互影响程度越来越高,二者在企业中逐渐形成一种相互增进、相互融合的内在联系。

一、外部审计与内部质量控制信息的关系

(一)审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对内部质量控制的审计和评价

在我国理论界研究中,常把外部审计的审计效果表示为:T=S+R-SR。其中,T表示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S表示审计范围的大小,R表示内部控制的可信和可靠程度。由此看来,外部审计结论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审计范围和内部控制的可信程度这两个因素。现代外部审计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对被审单位内部质量控制了解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审计抽样和审计测试,而审计实施阶段工作的内容和审计抽样规模的大小都取决于内部质量控制测试的结果。其测试和评价的可靠程度越高,审计抽样工作的范围也就越小,审计人员花费的时间和成本也就降低,审计效率和准确率也随之提高。反之则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增加审计风险。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可以使各项审计业务工作和审计管理工作按照预定的目标在预定的程序中有效运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在提高工作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说,内部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的基础。

(二)内部质量控制推动着审计方法的不断革新和发展

随着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强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迅速发展,以往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这种状况,逐渐显露出弊端。所以审计工作开始转向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来开展工作,保证了制定审计计划目标的准确性,相对减少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核查任务,极大地推动了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和审计业务实践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在合理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同时,也适当地缩小了审计范围,合理地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

(三)有效的外部审计评价是内部质量控制系统完善的有力保障

内部质量控制是外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外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它进行审计测试和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经营管理活动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有待改进的管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交换审计意见或将审计结论传递给企业的管理层,帮助企业完善经营管理,规避风险,消除隐患。同时,如果发现企业管理存在很大漏洞,或者内部控制完全失效,则外部审计人员要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或者向审计员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领导汇报,尽快与企业的管理层沟通,已使企业尽快整改,通过外部施压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进行改革整顿,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由三鹿奶粉引发的“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声明健康。在严重冲击了乳制品行业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大众对体制监督改革、社会责任和企业道德等问题的热论和反省。这不仅充分暴露了企业在内部管理质量控制方面的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还对我们该如何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外部审计体制提出惊醒。与其他企业相比,食品企业的风险更加凸显,因为它们更多地与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所以这些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也应该更加切实有效。从事件的起因来看,问题首先出在自原料采购控制环节,但从整个过程和后续的影响来看,这不仅仅是采购问题这样浅层次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整个行业、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等多个层面。如果从内部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该企业对原料的采购和验收环节存在严重缺陷,内部质量控制的实施几乎完全失效,究其原因是企业对该环节的风险事项识别和评估缺乏科学合理的态度和方法,对信息间相互传递与沟通的有效性认识严重不足。内部质量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它应该发挥实实在在的控制和防范风险的作用不,而应只是虚设,它更应该深植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更好地建设企业内部环境。

在重视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环节的同时,该事件也凸显了政府审计机关加强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或做出错误判断,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严格遵循审计工作的准则,建立健全审计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严把审计工作质量关,降低审计风险,发挥审计的真正作用。

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内部质量控制各项措施的真正实施远比设计和制定中的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如何把内部质量控制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程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把好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道关口,并且把内部控制的效果和外部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督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起到第二个屏障,这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

(四)健全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现代审计的安全保障

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是审计机构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人们在不断的审计实践的积累中,逐渐总结和归纳: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的领导层重视控制管理,且设计和实施具有较为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较为真实的会计资料,那样企业的管理和信用可靠性的程度便会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还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审计风险也就随之降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框架,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优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环境,合理安执行组织,科学行使董事会的监督和领导职能,为内部控制的全面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了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可靠性,企业开始把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检查和考核,协助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职责。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PPFONT size=1>我国的国情和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审计监督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不同职能和作用在协调经济利益矛盾、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等方面都是相当重要的。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既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排斥,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科学合理的协调好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在我国企业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协调合作非常不理想,与二者潜在的相互依赖性和趋同性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这种距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审计未能充分利用内部质量控制的相关资料,二是内部质量控制未能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审计成果。

三、外部审计与内部质量控制二者的矛盾

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既是落实内部审计准则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内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关系到外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好坏。在我国,由于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起步比较晚,虽然近些年来内审质量管理以及内审质量控制相关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质量控制方面也存着诸多问题。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外部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程度以及企业治理的规范程度。目前我国企业内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统一,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主管或总经理,甚至还有些企业一直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更有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对每个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计划和实施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审计工作记录不完整,审计取证、编制工作底稿缺乏严格的规范,随意性较大,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导致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下手。而在审计实践中,两个团体都只关心自身的目标需要。出于各种不同的考虑,企业管理层往往不愿意让内部审计机构公告企业的管理弊端,所以会约束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报告内部审计质量的行为。

第二,审计人员和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专业水平、协作能力以及沟通技巧方面的欠缺也是形成这种现状的障碍。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其专业胜任能力、执业经验水平、组织沟通能力等方面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结果。由于人性中的固执、相互排斥等特征,使得双方都各自对对方有着防范心理,两个团体之间不可能提供真实的资料和真诚的配合,导致相互之间形成两不相问的局面。

第三,目前国内一些大规模企业由于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量大,审计人员相对较少,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精力顾及内部质量控制的工作。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只是装模作样设置一到两名职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而质量控制工作几乎处于空白。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内审质量控制人员,但由于主体责任不明,忽视了内部审计管理和操作中的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对审计工作辅以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责任制度,使得大多监督检查工作都只浮于表面,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四,内部审计业务的过程是内审质量控制的另外一个客体,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业务的开展、审计项目的承担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运用的技术方法滞后也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审计计划进行之前,有些企业并没有先对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而是只凭借主观的判断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漏掉了一些高风险的项目。部分审计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也降低了审计项目的质量,使审计成果不明显。

第五,一些企业在下达审计计划项目时缺乏必要的调研,不了解基层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使得计划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在确定了审计计划后,审计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对具体的实施方案缺乏足够的重视,没能妥善的安排人员并科学的制定实施程序。其次,审计方法和步骤缺乏应有的先进性和严密性,导致审计人员对审计重点和审计目标的审计事项估计不足,除此之外,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充分、不规范也影响了实施阶段的审计工作质量,给审计定性和审计处理造成困难。

四、外部审计与内部质量控制协调合作的有效途径

作为企业治理的两大基石,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只有相互协调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审计的发展历史来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内部控制已与外部审计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随着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舞弊审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外部审计与内部质量控制开始在不断坚持职能分工和职业分立的趋势下,逐渐表现出了一定的趋同性。

(一)提高内部质量控制的独立性

在企业的审计工作中,外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能够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也有利于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相对而言,内部质量控制的独立性就比较差。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层的意愿、内部控制状况和内审人员的独立性水平等因素,往往都会对内部控制的独立性产生一定的威胁,从而影响了内部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因此,外部审计与内部质量控制互相协作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客观条件。内部审计要想实现独立性,就必须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足以支持其完成审计任务,同时也应保证相关的审计人员有足够的权限使其在执行审计工作时能保持独立性,所以企业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地位越高,权威性越大,就越能发挥审计的作用。

(二)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加强审计法制化建设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审计行业的管理体制,将规范审计人员行为制度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举措。通过审计行业和审计协会的自律管理来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积极制定并贯彻落实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内审协会应逐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的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相关规范的可操作性和被遵循性,明确审计机关对审计质量的方针、目标和要求,明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的任务,加强具体的实务操作指南建设,借鉴国外的相关控制经验,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质量手册》、《审计操作指南》等。

(三)鼓励并保护企业自愿披露内部质量控制信息

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报告错误和舞弊行为的重要防线,也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的内在机制。美国安然、世通财务舞弊事件发生后,各国监管机构将监管重心从单纯注重财务报告本身的信息质量,转向财务报告本身信息质量与建立健全财务报告质量保证体系并重。为此,美国2002年通过了强制性要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较不完善,相关的内控政策出台较迟。针对国际市场的内控变革,我国也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指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规范。但是,考虑到条件不成熟,并未对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性实施。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市场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也在逐渐提高,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传递利好信号,以便获取潜在的效益,便有了在强制性披露要求之外自愿披露有关信息的动力。因此,相关部门应因势利导,积极鼓励企业自愿披露内部质量控制信息,满足使用者与日俱增的信息需求。同时,为了避免企业的管理当局面临不该有的风险诉讼及其他问题,应该对企业自愿披露信息的行为加以保护。

(四)增强内外工作人员相互协作的意识

无论是外部审计人员还是内部控制人员,都应该站在企业的立场建立相互协作的理念,进行优势互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部审计的评估重点就在于企业的会计系统和控制环境。所以,内部控制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优势,共享外部审计工作成果,同时,内部控制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外部审计工作,以减少外审人员的工作,提高审计效率,维护组织利益。

(五)积极构建外部审计和内部质量控制相互协作的有效机制

内部质量控制可以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提供的相关资料,提高控制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内部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外部审计也应该积极寻求内部治理控制的配合与支持,通过内部质量控制了解审计项目的最新情况。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外部审计与内部质量控制的相互协作工作,要在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下,由内部质量控制机构负责人组织实施,仅仅围绕二者协调合作的目的展开,具体的协作方式可以通过召开定期会议、进行不定期会面或者其他沟通方式完成。通过会议制定协作计划,讨论内部控制、会计程序和企业员工的具体情况,确定外部审计计划开展的地点和领域,再安排研究开展相互协作的人员和时间,把二者的分工协作安排在整个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第二,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便捷沟通的途径和临时协作的要点。当开展某一项具体的审计内容时,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业务特点、具体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团队等,及时调整内外的协作方式。

第三,要规划安排协作总结会议,对协作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分享工作成果和工作底稿,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协作计划进行整改,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未来的协作计划提出新的思路和想法。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论文检测天使http://www.jiancetianshi.com
参考文献

[1]周达军.在审计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17):151-152.

[2]王宪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历程:基于案例分析的视角.会计之友,2012,(15):91.

[3]李兰英.企业资金运营效益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知识经济,2012,(11):116.

[4]武彬.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运作情况.经济研究导刊,2013,(01):95-96.

[5]刘文.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商业经济,2013,(01):88-89.

[6]孙新婷,孙青霞.试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会计之友,2011,(31):74-75.

[7]林忠华.当前审计面临的4大挑战及对策.审计与理财,2012,(12):14-15.

[8]柏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思考.财会通讯,2012,(20):84-85.

作者简介:吴晓媛(1978-),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2001年8月参加工作,现供职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资金安全“陷阱”及防范04-26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研究04-26

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设计04-26

完善企业税务会计的建议04-26

传统会计模式与网络会计模式会计目标的比较及评价04-26

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于军品采购的优势04-26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04-26

财务业务一体化研究04-26

企业所得税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研究04-26

绿色会计体系构建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