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从2006年第四季度抬头,到今年2月已上升到8.7%。三大价格指数涨幅间的差异及三大指数内部构成的较大差异表明,本轮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物价上涨。本文首先分析本次结构性物价上涨的原由,接着从我国长期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现象入手,阐述结构性物价上涨与收入分配不公的内在联系,并从微观经济角度分析当前国家物价补贴的效率,最后提出防范物价持续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结构性 物价上涨 收入分配 差距补贴 宏观调控
一、引言
2007年,世界经济生活的主题词是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上升已经是世界经济体的普遍现象。我国从主要价格指数变化看,与食品关系密切的生活资料价格指数持续提高,同时,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升。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非食品价格指数涨幅保持在1%左右,比较稳定;食品价格指数涨幅则持续提高,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提高。不同的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清楚表明,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当前物价上涨的基本原因。综合数据表明,我国阶段性物价上涨、结构性物价上涨已成定局。中央决定2008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取代已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我国当前物价上涨原因
结合具体国情,笔者认为导致我国通胀日趋严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全球粮食减产和石油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供求关系的变化使近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从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成本增加推动了物价上涨。由于粮食是其他农副产品的原料或饲料, 也是诸多工业的原材料,粮价的上涨必会对其他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形成刚性的推动。第二,过快增长的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加之国际热钱不断涌入,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这些资金部分进入楼股市,引起资本市场泡沫,并传递到食品价格上。由于食品类产品供给相对刚性,价格易受需求影响。第三,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推波助澜。商业银行纷纷在境内外上市,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出于对股东要求盈利的压力,它们都有很大的放贷动力。同时,在实际利率为负数的背景下,企业乐意向银行贷款,使贷款增速超过GDP增速。相对过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少的产品与服务,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第四,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食品类产品的供给相应减少。同时,经济继续调整发展,产出正缺口越来越大,这造成了对食品类产品的总需求增加,供需失衡造成了食品类产品的物价大幅上升。
在外部环境方面,本轮通货膨胀前几次通货膨胀有着明显区别。笔者认为,其中收入分配不公平是最根本的区别。国家发改委有关分配的调研显示,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收入差距高达9.2倍,如果城乡合计这个数字有可能多至21倍;此外,用以衡量一国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中国也早已过超过了0.4的警戒线。这样的收入分配差距当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物价感觉,使得承受CPI上涨的能力更加脆弱。
三、收入分配差距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内在关系
1.收入分配差距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诱发作用
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少部分人集中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大多数工薪阶层和农民的收入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开支,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廉价的劳动力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这意味着央行向社会投放的基础货币从而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富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急需为自己的资金寻找保值增值的途径,从而加剧了房股价的上涨,使贫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巨额外汇储备增强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外热钱也通过各种途径涌入中国的房股市,进一步推高了房股价。对于商家来说,房价的上涨直接导致房租的增加,这促使商家将房租的成本通过商品价格的上涨转嫁给最终的消费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就形成了。
2.结构性物价上涨恶化收入分配差距
这种生活必需品涨幅过快的物价上涨结构对普通百姓更为不利,涨价幅度大的是低收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幅度大的却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低收人群体一方面要承受食品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高档消费品降价带来的好处。如果物价全面上涨超过5%,但是食品价格上涨低于10%,他们所受到的冲击反而要小。高收入阶层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这会进一步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差距,恶化分配的不公。易宪容(2007)指出,中国式通货膨胀实际上是某种“劫贫济富”式通胀。它推高了房地产市场价格,使得绝大多数低收入者远离房地产市场;随后又使广大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昂贵化”,增加低收入者负担。收入分配的不公,会造成一个社会的不安定。
四、国家物价补贴措施及其效率对比
为应对本轮结构性物价上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物价补贴措施,都是针对受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特定群体的,以免造成高收入家庭搭低收入家庭便车的情况出现。按补贴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价格补贴和现金补贴。下面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比这两种补贴方式的效率。
下图中,横轴表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数量,纵轴为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在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没有出现结构性上涨前,补贴目标群体所面临的预算约束线为RT,目标群体选择RT线与其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点A,即消费OX1单位的生活必需品,OY1单位的其他商品。当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为简化,假设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预算线旋转为RS,目标群体在B点消费,其满足程度亦下降为无差异曲线U2。
假设国家对目标群体提供价格补贴,使其为生活必需品支付的价格与结构性物价上涨前相同,则预算线又从RS旋转为原来的RT,目标群体仍在A点处消费,效用水平亦为原来的U1。国家为这一价格补贴的支出相当于对Y1Y4单位的其他商品的购买力。若对目标群体提供现金补贴,为使其达到与物价上涨前相同的效用水平,新预算线MN与U1相切于点C,现在消费OXsub>3单位的生活必需品和OY3单位的其他商品。为这一现金补贴的支出相当于对Y2Y5单位的其他商品的购买力。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看出Y1Y4>Y3Y5,所以现金补贴更节约国库支出。现实世界里,政府很有可能采取成本较高的价格补贴方案,因为政府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蛋糕的大小,比如还要引导特定方向的消费或生产。
五、缓和收入分配不公、防范物价持续上涨的政策建议
为减缓这种结构性物价上涨对收入分配的不对称影响,政府在采取补贴手段时应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由上面分析可知,与“明补” 相比,“暗补”效率较低。要变暗补为明补,就要准确界定哪些居民属于中低收入家庭。此外,要应对物价上涨,不仅需要财政补贴,同样也需要物价控制。所以政府应多管齐下地进行宏观调控,积极防范物价的持续上涨势头,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综合利用宏观金融调控措施
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应重点关注物价稳定。一是可加快人民币升值幅度及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于当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汇率政策至少可在两方面发挥作用:提高出口价格,减缓贸易顺差的增速,缓和贸易占款增长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使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原材料、石油等进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以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这两方面都是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所期盼的政策效果。二是相机使用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工具,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减少市场的流动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针对性地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热钱跟风涌入。按照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央行处境尴尬,财政政策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降低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能耗大的资源类产品出口关税,从而减少外汇占款拉动的货币供应。同时,可减少企业所得税优惠以防范境外热钱通过高报出口价值混入国内,还可对投机收益课以重税以防范投机。此外,可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对食品类产品的生产及进口实施减税和补贴政策以降低其价格。
3.粮食问题必须标本兼冶
表面上,CPI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季节变化鲜菜价格上涨较快以及猪肉消费量上涨,从而认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及生猪补贴即能解决问题,但是根源在于近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问题的盲目乐观,导致一些本来亏损的项目能够继续存活,与人畜争粮;以市场化的企业来行使部分政府职能,使政府平抑粮价的愿望打折扣。应取消对这些项目的补贴,重新设计粮食流通企业的权限。为防止以后再出现这种结构型通胀,政府应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和贷款支持,提高农民的真实收入。
4.加强监管,完善股市房市
证券市场可成为吸纳流动性的有效出口。从2005年最低点到2007年,沪深A股总流通市值从8千亿元上升到2007年10月份的8.9万亿元,粗略计算共吸收了8.1万亿元左右资金。股市上涨对于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我国目前的房股市已经过热,因此应加大对楼市和股市的控制,防止资本市场出现巨大泡沫。虽然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在市场不够成熟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方向。
5.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
2008年的物价形势是不容乐观的。能源价格在高位运行,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仍然非常严重,资产价格泡沫生成后对物价的溢出影响进一步显现,一些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使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加入到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奥运年效应引起的消费热潮也会助长物价上涨。所以,必需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防止此次通胀从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R.S.平狄克,D.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姚长辉.货币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立群.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8年展望[J].理论参考,2008,(2).
[4]赵庆,徐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特点[J].经济师,2008,(2).
[5]谢百三,吴秀波.警惕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11).
[6]张斌,何帆.如何应对经济崛起时期的汇率升值压力——日本、德国的经验与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04.
[7]周青春.中国物价的三大推手[J].社会万象,2007,(20).
[8]徐明棋.结构性物价上涨的不对称影响不能忽视. 2007,1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04-26
我国就业增长乏力分析与对策04-26
从微观主体看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04-26
博彩业反洗钱体系的构建研究04-26
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对经济的预期影响04-26
基于中信泰富衍生工具运用的思考04-26
基于可行性视角的投资决策刍议04-26
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创新探究04-26
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质量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