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谨慎性原则及在会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4-04-26 10:33:3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为此,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质量


  谨慎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并较早地得到各国会计界的认可。它源于会计中的不稳定性并植根于存在风险的经营环境,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与必然要求。在为会计信息带来科学性的同时,谨慎性原则也存在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领域极具魅力的主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加,谨慎性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其应用的必要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经济学意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确定性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存在风险,人们就自然会辨取措施来回避风险,保护自己。谨慎性原则就是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的一种必然反应。
  从现代契约理论分析,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会计信息是企业契约主体利益分配的基础,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财富在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分配。契约主体各方都希望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朝着对自己有利的目标进行单方面的影响。但是过于激进的账务处理对经济发展和企业各方利益都是极其不利的,导致企业契约难以签订和正常履行。契约关系的存在和持续发展要求设计一种机制使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得到缓解,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内部契约冲突的缓冲器,在协调契约主体利益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经营者(管理当局)作为中间方,保持谨慎态度、稳健会计处理就十分必要。只有理性而公平的均衡契约各方的利益,企业内部潜在的冲突才不至于压倒契约各方合作的本能,各方在企业里的持久利益才能得到体现。因此,稳健的会计处理由企业内部的利益博弈内生决定,是各方博弈的一种纳什均衡结果。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它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经常发生冲突。讨论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对更好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具有指导作用。
  1、与真实性的矛盾。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而谨慎性原则要求确认可能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这显然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谨慎性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2、与相关性的矛盾。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而谨慎性原则的宗旨是宁可少计资产或可能发生的收益,不可少计负债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因而,会使得一些可能性程度很高的未来收益,无法在会计信息中反映出来,而使一些可能性程度很低的或有负债和费用却得到确认。这样反映出的信息过于保守,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可能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3、与可比性、一致性的矛盾。可比性、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而谨慎性却允许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这显然违背了可比性、一致性。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同一品种的存货在不同时期随着市价的波动,其计价基础不断改变,即当本期成本低于市价时,按成本计价;当下一期市价低于成本时,又按市价计价。这样,破坏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使企业本身前后各期之间缺乏统一性。
  
  三、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原则做了较大的变动,将谨慎性原则列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体现出谨慎性思想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地位。其具体应用包括:
  1、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并规定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2、新准则增加了有关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合理谨慎的估计。新准则增加了有关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
 

  3、对于收入的确认标准更加谨慎。将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之一。
  4、谨慎原则。在借款费用准则中,指出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三项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借款费用才能开始资本化,体现了不高估资产的谨慎思想。
  5、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改为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公允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之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6、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体现了谨慎性准则。即可适度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和或有损失,而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
  7、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预计负债,而或有收益,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四、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从产生之初即带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它能够避免虚计资产和浮夸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随意性的色彩,甚至为报表粉饰留下了空间。比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导致后期销售成本偏低,从而在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管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笔者以为,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以下问题:
  1、推行谨慎性原则要循序渐进。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因此,涉及各个方面利益关系。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管,在非上市公司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应指定若干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推行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有计划的进行。
  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使资产和利润达到客观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如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成本按什么价格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加权平均法。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还是采用直线折旧法,都会影响到当期利润的高低。又如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笔者建议,应就上述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3、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中。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不同的会计信息,最终受影响的是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以,凡是与谨慎性原则有关的内容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产生的影响,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4、运用谨慎性原则要注意“度”的掌握。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谨慎性或谨慎性不够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使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关键是在进行会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时应切实的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在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必须认真合理的考虑权衡相关性、客观性、配比性与稳健性原则之间的成本效益,而不能片面的“教条化”执行。
  5、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企业会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断性,它的“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才能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和判断时,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应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第二,会计人员应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第三,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维宾:《财务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2] 金中泉:《基础会计》,中国广播电视大学2002年版。
  [3] 郝淑娟:《浅议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4] 杨庆洁:《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5期。
  [5] 夏俊梅:《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第31期。
  [6] 查秉柱:《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7年第2期。
  [6] 朱清贞:《谨慎性原则及其运用》,《审计与理财》2005年第2期。

相关文章:

论我国创业型经济体系的构建04-26

产业振兴规划影响我国经济的路径分析04-26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及其实现策略04-26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04-26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城市化模式例证04-26

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动力与逻辑基础研究04-26

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规模论略04-26

新时期供销社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研究04-26

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探析04-26

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行为决策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