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诚信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程,诚信这一永恒的话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会计诚信,是 ... 诚信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程,诚信这一永恒的话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视目前存在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思考和制订应对它的方法和手段,是会计
行业及相关部门和人士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诚实守信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建立的社会规则。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业最基本的行为规则之一。它对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商业行为的合法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反之,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会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探询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认识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研究应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是一个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的课题。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会计诚信缺失有其社会背景,它是社会诚信缺失在会计领域的反映。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中,各种法律和制度建设尚不成熟或者说尚不完备。单纯靠社会道德教育和所谓“纪律性”约束,显然已不适应今天人们多元选择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用来规范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在没有严格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背景下,社会诚信缺失是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会反映在各个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反映在会计领域,便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会计诚信缺失。
(二)会计诚信缺失是“公民意识”淡薄在会计领域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探索中运行的。很多人还不具备保障市场经济规范运行的前提———“契约”意识。也就是说,缺乏基本的“公民意识”,不懂得公民履行基本义务对于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在这种前提下,去讲诚信经营只能是勉力而为的。在会计领域,在“领导意志”和所谓“团体”意识的影响下,很可能将会计人员的公民意识销蚀掉了。缺乏公民意识违背“契约”精神,造成会计诚信缺失。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公民意识淡漠,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让人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已就“公民意识”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三)会计诚信缺失是社会职业道德观念弱化对会计领域的潜在影响。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具体到某些行业,道德操守的履行情况并不乐观。会计诚信缺失所引发的明显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造假报表、假审计报告等弄虚作假的法人行为,挪用公款、贪污、侵占等个人行为,就是一些具体表现。职业道德观念弱化,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潜在原因,它的真正危害在于,违法心安理得,犯罪成为“边缘化”。2005年,国资委对169家中央企业资产清查,总的资产损失达数千亿元。可以说是“暗箱操作”、“自买自卖”、“贱买贱卖”等手段导致了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中,会计诚信缺失负有相当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会计诚信缺失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观点并不鲜见。此类思想经过文化沿袭和承续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现实社会中。无形之中,它的存在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生存的文化土壤。何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浩劫之中,诚信又被当作“四旧”进行批判——— 像北京大栅栏的一些老字号诚信经营竟被认为是“四旧”惨遭批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蓬勃开展,商业重新得到重视。然而问题在“重商主义”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经营者疯狂追求经济效益,逐渐忘记了经商的基本道德底线——— 诚信。可见,会计诚信缺失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背景的。
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必须要有清醒的理性认识。会计诚信缺失并非危言耸听。在今天,诚实守信似乎已成为人们所期盼的一种理想行为。尤其是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不造假甚至快要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了,比产品造假更可怕的是会计诚信缺失。就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便比比皆是:有着“优良业绩”的公司,上市一年多便被“ST”,人们不由得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连续三年亏损才会被“ST”,那就是说公司上市之前就已经是亏损的。那么上市之前的账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假如这种状况在上市公司中不是个别或仅有,那么它会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国民经济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从业内人士到社会各界,都应该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加强法律和行政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消除会计诚信缺失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审计机构和制度,可以说,审计工作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约束和监督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带有“亡羊补牢”的性质,那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未雨绸缪”。因此,要从根本上建立起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管理保障体系。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让会计诚信缺失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受到应有的惩罚。用不断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严肃的财经纪律,来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进行。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公民”意识,对国家法律负责是履行一切行规的前提。宪法规定了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一个公民,必须遵守宪法。但是,传统观念上的“集体”或者“单位”的一些规定和政策,却往往是人们行为规则的首选。这是一个误区。正如前文所说,公民意识的弱化,是会计和其他一些领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比如说让人头痛不已的公共设施被毁坏问题。可以说这些违法者并不知道这些设施正是为他提供服务的,因为他是一个公民,他即是国家利益的直接受益者,也应该是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强化这种教育,让人们知道诚信缺失的最终的受害者也有他在内。对国家利益和法律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要用制度去保障这种道德规范的履行。如今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协会组织,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可实际上许多地方的这种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新闻造假,医院乱收费,豆腐渣工程……各种职业道德沦丧的现象告诉我们,必须用制度去保障职业道德的履行。你若不讲职业道德,便要根据其危害性付出相应的代价。
(五)尝试用法律和制度去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以防“自家人”现象造成的会计诚信缺失。在不少单位,会计人员构成存在狭义或广义的“自家人”现象,是人所共知的。大家都清楚是为什么。这种“自家人”现象,对会计诚信缺失起什么作用不言而喻。应该从制度和法律上规定,比如亲属回避制度,上级委派制度,同行业会计人员轮岗制度,等等。这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因为它会牵动某些人和团体的利益。但是为了应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挑战,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重建会计诚信的预期和展望
(一)会计诚信的重建符合公众的良好愿望。笔者曾听说过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有一位基层连队的司务长,这位账目一分不乱的女兵外出采购时,公家的钱和个人的钱分别放在两个衣袋里。公家的钱不够了,她可以用自家的钱先垫上;而有时个人的钱不够了,她就是渴得嘴唇干裂出血,也不会先用公家的钱买瓶水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太多平凡人内心有着讲诚信的良好愿望,而且正把它付诸行动。这是重建会计诚信的良好社会基础。一旦讲诚信的楷模成为人们的标尺,会计诚信的重建或者说强化是大有希望的。因为,它符合公众的期待和愿望。
(二)重建的会计诚信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诚信。虽然从本质上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的。然而,我们毕竟已生活在21世纪,并且正在深度融入国际体系。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诚信是用一个“义”字做底线的,即凭借人品来保证。显而易见,这已不适应规范化要求下的市场经济。我们要建立的会计诚信,既要有传统道德意义上的信任和承诺,又要有现代法制意义上的保证和履行。在这里,会计诚信的底线是守法,道德毕竟是软规则,而法律是不允许触动的。我认为,这种新的会计诚信体系虽然在短期内还不一定为大家所认识,但它的建立和完善是势在必行的。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会计诚信的重建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近年来,从国家决策者到普通老百姓,都在为建设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而努力着。和谐社会的构成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这其中,会计诚信的重建是不可或缺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走在高低不平,修个不停的马路上,就会想到工程预算与实际费用相符吗?连“社保基金”这种老百姓的养老钱都敢被大幅度的挪用,人们会想,这种账目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些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会计诚信的重建将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进程。反过来,建设和谐社会,将最大限度地要求和确保会计诚信的重建,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诚信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程,诚信这一永恒的话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视目前存在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思考和制订应对它的方法和手段,是会计行业及相关部门和人士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关文章:
浅谈服务性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04-26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04-26
论会计信息的经济分析04-26
浅析无形资产新旧准则之差异04-26
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的体现04-26
有关新会计准则对军品成本结构的影响探析04-26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04-26
新准则下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