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

时间:2024-04-26 10:26:0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借鉴现代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国家审计项目(以下简称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对于保证和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审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审计机关以保证审计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审计工作全过程为对象,运用多种管理方法,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一种综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它不仅要求审计机关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理,还要求从审计机关的最高决策者到一般职工均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质量管理,要求审计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提高审计质量来进行。

  上述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借鉴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体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面管理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三全一多样”的基本特点。其核心是审计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质量来进行。“一切以提高审计质量为中心,一切为提高审计质量服务”是审计机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意义可以概括为“4个有助于”:

  一是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目前,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诸如不是全员参与(主要是针对审计人员)、内容不全面(侧重于审计档案资料的复核)、过程不完整(主要是事后检查,缺乏事前控制和事后的总结、提高)、方法过于简单(主要是检查、复核)审计项目计划不够科学、审计准备不够充分、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责任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力度不强等,严重影响了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审计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改进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有助于为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供基础保障。审计质量的高低,必然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我国20多年的社会主义审计实践也证明,哪个审计机关注视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哪个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就高,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就明显;哪个时期的审计质量高,哪个时期的审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就突出。而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基础保障就是搞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审计质量。

  三是有助于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我国审计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之所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表现是审计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根本上看,还在于审计工作保证了质量。否则,失去了质量这一根本,审计的良好社会形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是有助于推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审计工作已经进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但从总体上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审计质量管理。同时,与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相比,审计工作也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关键还是审计质量问题。因此,只有切实开展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质量,审计工作才能适应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审计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实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以人为本  奠定基础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搞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所在就是“人”。没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缺乏全体审计人员的主动参与,再先进、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再科学的方法也发挥不了作用。这就要求以人为本推行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力求使参与审计质量管理、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作为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一部分,达到“人”与“事”的高度和谐、共同发展。

  一方面,应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审计领导干部和每个审计人员牢固树立 “审计质量是审计事业的生命线”的思想和严谨细致、刻苦学习的作风,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加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必须制定、完善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同时,将质量责任同奖惩机制挂起钩来,确保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在审计机关内部营造审计质量人人有责,质量管理人人参与,人人为提高审计质量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工作的氛围和机制。

  2.明确标准   贯彻准则

  按照审计准则(包括审计署6号令)实施审计是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审计和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们审计机关面临的现实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的问题比较普遍,会计资料失真的现象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面临着很大的审计风险,而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是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然而,目前不少审计人员还存在不按照审计准则办事的现象。比如有些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操作,而是审计结束后再按审计准则的要求来补材料、补日记,表面上看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环节搞得“天衣无缝”。实际上,这不仅是审计操作与审计准则 “两张皮”、 增加工作量的问题,而且潜在的审计风险会更大,必然影响到审计质量,最终影响到审计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实际上,审计准则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审计人员一方面是一种约束,另一方面是一种保护。因为审计人员只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了审计,不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就尽到了审计责任。即使审计过的单位再出现重大违纪问题,就完全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各级审计机关和每个审计人员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并以开展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为契机,切实抓好审计准则的落实,这是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3.围绕主线   全面控制

  如前所述,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机关各环节、各部门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门和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审计项目质量。这就要求在开展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以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搞好包括审计计划(立项)、实施审计、审计报告、复核,到档案归档在内的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搞好各部门工作质量的控制及其协调配合,搞好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法制机构及其复核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和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在内的所有人员工作质量的责任控制。

  4.明确目标   总结提高

  推行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和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设置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考核,总结提高。笔者认为,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应包括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审计程序的合法性、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档案的完整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审计作用发挥的充分性等6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运用量化计分的办法,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科学考核。同时,要求结合考核,总结和推广经验,针对考核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提高质量。

  5.多种方法  综合运用

  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值得在我们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借鉴和利用。

  一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法就是PDCA循环工作法。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是技术方法。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所谓的老七种工具(具体包括: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图、调查表),还有新七种工具(具体包括:关联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矢线图法)。此外,还有一些新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如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头脑风暴法、六西格玛法等。

  显然,由于审计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不可能全面运用上述各种方法,但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结合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实际,科学、灵活、有效地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比如因果图法、头脑风暴法、控制图和FMEA分析法等。

相关文章:

法务会计对财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04-26

浅议会计委派制度的利与弊04-26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04-26

美国会计准则超载问题:思考与启示04-26

关于新会计准则的思考04-26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初探04-26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制度04-2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地方会计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发展04-26

会计专业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分析04-26

简易的课堂教学实例更容易启迪学生举一反三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