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手工审计与电算化审计的九大差异

时间:2024-04-26 10:23:5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大中型企业已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审计线索、审计对象、审计手段、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审计环境、审计档案和审计人员9个方面阐述了手工审计与电算化审计差异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手工审计;电算化审计

  手工审计,即传统审计,称为“手工”是针对“电算化”而言。所谓电算化审计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二是利用电脑进行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手工审计与电算化审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9个方面。
  1 审计线索
  在手工会计中,由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每一步都有文字记载和经办人签章,因而审计线索非常清楚。而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首先,用电脑运行会计软件,输入记账凭证后,账簿和报表瞬间自动产生,使证、账、表之间的关系不易直观显示。其次,电脑容易制作副本,使审计人员难以区分原件和复制件。最后,磁介质擦写不留痕迹的特性,使得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审计人员无从了解修改前的情况及修改者,甚至连数据是否修改都难以辨别。这些本身操作不复杂的会计电算化核算过程却增加了审计人员理清审计线索的难度。
  2 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具体表现为其载体——会计资料和其他一些经济资料。在手工审计下,会计资料的载体是纸介质;而在电算化审计下,会计资料存储在硬盘、软盘等磁性介质上,相对于纸介质来说,磁介质有易擦写、不稳定等特点,其对象包括整个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会计资料是否涂改,是判定其合法与正确的一项重要证据,但在电算化系统中,涂改有时毫无痕迹。而某些外来的因素如病毒、瞬间高压等可能会造成磁盘上信息的丢失,影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
  3 审计手段
  在手工审计中,无论是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还是撰写审计报告,均是手工操作。而在电算化审计中,很多工作可通过电脑进行。如审计抽样,可根据统计分析的原理,结合计算机语言,编出一套抽样软件用于抽样调查。因此,应用电脑后,审计人员不仅可减少很多烦琐的手工计算与复核工作,而且利用电脑处理比手工操作更快捷、更准确,审计效率和效果都大大提高。
  4 审计证据
  (1)书面证据的差异。在手工审计中,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明细表等书面证据各有所用。而在电算化审计中,在输入记账凭证后,其他一切都由电脑处理,账簿和明细表等只是记账凭证的衍生物,失去了作为证据的作用。
  (2)环境证据的差异。环境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如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的情况、管理人员素质等。在手工审计和电算化审计下,内部控制和管理人员素质的不同内容,导致了环境证据的差别。
  5 审计方法
  在手工审计中,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制订审计计划的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和提出审计报告的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具体包括核对法、查询法、函证法、观察法、分析法等。而在电算化审计中,审计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可分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和面向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审计方法。关于前者,具体参阅审计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关于后者,可进一步分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方法、数据文件的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的审计方法,具体包括测试数据法、并行模拟法、嵌入审计程序法、代码比较法、程序解析法、受控处理法等。
  6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为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审计人员据此估计审计风险、确定审计范围、制定审计程序。
  在手工审计中,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组成。授权控制、责任分工、管理控制、审批与核对控制、内部审计、业务处理标准化等主要内容,是通过职责、职权分工,规定标准的业务处理程序及加强业务人员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来完成的。而在电算化审计中,数据的处理集中由电脑自动实现,原有的许多内部控制过程消失了,如手工条件下的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等一系列核对控制失去了意义,但会计软件本身的自我保护作用,能实现一部分内部控制的功能。如输入控制、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输出控制等。另外,电算化系统要求配备一定的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核算软件的开发以及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与维护。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了解内部控制时采用新的审计程序,采取新的评价方法,以适应内部控制的变化。
  7 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一般包括有关内部控制的情况、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组成及素质、各种管理条件与管理水平。如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下的内部控制有着不同的内容,而且电算化系统的应用造成了人员组成及其知识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必然会造成管理内容、管理条件的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的能力,适应新的审计环境。
  8 审计档案
  审计档案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当期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永久性档案应长期保存。相对于手工审计来说,电算化审计档案较难保存,因为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相当部分的数据是以代码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不仅容易因盗窃、丢失、故意或偶然的毁坏等原因受到损害,而且成本较高。因为硬盘等存储器的价格本来就高,再加上档案至少保存10年,在此期间,由于物理性损耗、电脑发展的更新换代而使老硬盘与新电脑不能匹配的原因,这些硬盘上的数据必须不断地被转录到新的硬盘上进行保存,从而造成昂贵的档案保存成本。但是软件人员可使审计档案资料实现电子检索功能,查询十分方便、快捷,这比手工审计进了一大步。
  9 审计人员
  相对于手工审计来说,电算化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应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与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并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应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2)应掌握新的审计理论与方法。由于电算化审计与手工审计相比,在审计线索、审计对象、审计手段、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审计环境、审计档案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巧方法,以适应以后的审计工作。

相关文章: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探讨04-26

试论如何做好专项审计调查04-26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会计管理04-26

论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04-26

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4-26

提高职业判断力 尽快适应新准则04-26

中日两国会计制度比较04-26

关于加强审计成本管理的思考04-26

开展基建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思考04-26

如何认识和处理被审计对象的五种反常行为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