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时间:2024-04-26 10:19:4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风险已成为各单位不可回避的问题,有审计的地方必然存在审计风险。因此,各单位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在审计过程中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全力控制风险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确保我国审计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因素,审计风险的存在也是一样,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审计单位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还有审计自身主体的因素和审计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活动成为了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会受到当地的法律法规的规范和限制。法律赋予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利的时候,也让它承担着相应的法律责任。市场经济越发达,国家和社会对审计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审计对象从受托的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管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扩展到经营活动,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演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定和经济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也越来越广泛,从检查账单的正确与否到证明审查的经营活动是否有违规行为,是否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和浪费。由此可见,审计承担的责任越多,存在的审计风险也就越大,作为企业的审计机构是企业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企业的负责人通过领导开展工作,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限制,审计风险也就随之而产生。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造成了审计人员无法完整的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主要限制审计范围的原因有:因为被审计的单位怕问题被揭露而对审计施加限制,妨碍审计人员进行正常的审计检查,还有由于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相关情况不熟知,对方提供资料不全,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而又未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做出承诺,这都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目前,一些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然而由于部分系统管理员往往具有很高的管理权限,但却缺乏专业的监控机制,就可能造成人为蓄意的改写计算机数据。此外,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操作往往需要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和对篡改软件具有很高的隐蔽性,这些都将使得审计人员依据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给审计监督带来风险。
        由于审计的模式存在滞后的影响,国外许多单位早从原来的现代审计的风险导向方法转变为现在以审计为主,而我国却仍然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的审计阶段。对审计的风险考虑较少,控制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了审计风险的发生。现代审计由于受到抽样技术的广泛影响,不论是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都会因为样本不够大而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是判断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经验主观评判的,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审计操作不规范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为了降低成本,而放弃一些小细节,这样就会造成审计程序与实际的操作程序脱节,使委托书的签订不符合法律规定。
        由于我国有关规定,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审计准则》中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才能承担审计一职,但是规定是如此,在现实工作中却不能得到完全的体现。由于现代企业经济活动面越来越广阔,使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审计的法律依据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就造成了审计人员没有依据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对工作进行职业的判断。
        目前,许多的企业由于审计制度的不够完善,缺乏对每个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审计工作的记录不完整。一般单位只是单纯的记录审计的问题事项,而没有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造成了审计复核和审计的质量无法控制。在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也没有从各种方法的设计原则入手,缺乏实施的依据。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审计风险防范的控制与对策
        企业在设定内审机构时应该首先注意独立性原则,对内审组织机构中的组织人员、经费和工作等问题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的职权,不受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干预和影响,从而体现审计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公正性。此外还要符合权威性原则,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实践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审计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
        目前,全面提高审计的质量是化解审计风险的重要方法,由于质量与风险的产生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审计的质量越高,那么审计风险的产生机会也就越少。反之,审计的质量越低,风险的承受能力越弱。因此,审计组织要全面加强审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合格审计,坚持规范化原则、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严格按照审计管辖范围和审计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在审核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基础上,形成的审计证据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依据问题发生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做出处理和评价。要注意引用审计事实发生时适用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工作中应坚持科学、严谨、公正、真实的工作作风,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始终树立风险意识。
        由于原来的审计工作中主要是采取账目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的模式,在现今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营模式,使得审计转变为昀符合现代审计的风险导向模式。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将审计风险的概念全面的运用到审计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审计模式。 

相关文章:

发挥“免疫系统”五个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04-26

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推进审计创新发展04-26

联合国审计项目的实施特点04-26

优化审计环境 实行“五子登科”04-26

在发展道路上实现科学监督与服务04-26

烟草企业绩效审计初探04-26

论次贷危机所涉及的主要会计问题04-2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三个抓好”04-26

新会计准则下煤炭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04-26

“免疫系统论”框架下县、乡(镇)财政审计的内容、方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