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的会计人才队伍。因此,要逐步改进和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科学地培养、选择、评价会计人才的机构。
一、会计职能的重新定位
根据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重新定义,会计的职能可表述为反映和控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反映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将大大减少,会计控制职能日趋重要,成了会计职能的主要方面。财务会计由以生成信息为主发展为侧重控制财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记录真实和会计信息可信,使其成为必要和有用的信息 。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控制对于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和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是当前会计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会计人员的学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不高,许多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起来的。因此,要继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会计职业教育的方针,使其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能有较大的提高。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以知识更新为主,同时开展在职学历教育,要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普及会计电算化教育,培训一批高级会计人才。
继续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把住入门关,坚持并不断完善高级会计师的评审和中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制度,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其他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的政策和制度。培养高智能型会计人才将是我们本世纪教育的基本目的,其培养方向应按照管理“通才”的标准进行。高智能型会计人才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是在专业化教育的基础上拓宽其知识面,使以往会计人员的传统知识结构向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转化。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变化是极其迅速的,故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是终身的。
伴随着改革的进程,财务会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这种变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将高度集权的财务和会计体制逐渐改变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体制,确立企业在财务和会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将以实现国家计划为目标的财务和会计管理逐渐改变为以实现市场利益为目标的财务和会计管理,使政府和企业都按市场规律进行财务和会计活动;三是逐步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的法规体系,使财务和会计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财务水平。
三、会计目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财务会计的目标系统包括向谁提供信息,提供哪些信息,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时间提供等内容。在新经济下会计目标系统将发生如下变化。 1、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使信息输出涉及的区域不断扩大。
2、拓展会计报告内容,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不再只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为了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应尽可能广泛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背景信息、前瞻性信息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财务报告要充分揭示和披露知识资本信息,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状况。另外,当今人们对企业的认识正经历着从只重视经济方面到经济与社会两方面并重的转变,因此会计披露的内容还应包括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3、会计报告方式的不断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呈报的技术障碍减少,成本降低,企业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空间上,企业应提供分部报告,通过分部信息对总信息在量上的分解和质上的深化,为信息使用者确认和分析企业不同分部或子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提供更为相关的决策依据。在时间上,财务会计需要提供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传统的会计报告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是按月、按年编制的。在经济生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借助这种报告可以大致标准地预测企业的未来。但是我们将面对一个产品周期不断缩短、竞争目趋激烈、创新不断加速、经济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的时代,会计信息的决策有效期间将大大缩短。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将涌现,作为决策的依据;另一方面,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使随时提供报告成为可能。
4、会计报告传递方式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为会计报告传递方式的革命奠定基础,与会计报告编制的实时性相对应报告的传递将实现网络化、无纸化。企业可以将会计信息上网发送,信息的公开程度将大大提高,信息内容也将更加多样化。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财会工作在整个国家经济管理中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手段已从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和电子化,手工操作逐步被会计电算化取代。
相关文章:
中国BPO产业发展环境分析04-26
我国酒店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及营销策略04-26
论现代服务业与科技的耦合关系04-26
试论体育健身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04-26
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及其培育04-26
中西方体育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04-26
刍议红色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04-2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家庄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04-26
零售业逆向物流管理策略探讨04-26
百货店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