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出台的休假调整方案,在此基础上,指出发展国内休闲度假旅游是旅游产业转型与提升的必然选择,要科学规划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和驱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和提升传统民俗文化品位,完善旅游接待体系和整合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以促进旅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休假制度 休闲度假 旅游开发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两项政府法规,形成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休假方案。新方案体现了“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有利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和“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和冲击、体现社会公平和充分考虑国民旅游需求”等原则。随着大众休闲意识的提高,休闲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并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旅游市场结构。如何适应新休假制度以加快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是旅游业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休假制度的效果及其意义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关键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有支付能力和旅游的时间。我国旅游客源三大产出地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接近或超过4000美元,三区域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度假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热点。
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度假旅游队伍中来。
传统旅游市场的新变化
(一)旅游消费偏好变化
一改黄金周“人满为患”的假日旅游传统,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渐趋理性化,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广大旅游者在消费理念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认知越来越成熟,出游动机也越来越理性。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开始由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向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方向转变,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更为迫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长周末的出现将逐渐改变当前国内旅游观光为主的方式,推动远郊度假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旅游者出游方式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加上携程、同程等旅游网商运营的日渐成熟,未来自助游将占更大比重。
(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满足游客需求是旅游业的生命线,由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格局的改变,也必将对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冲击。对旅行社而言,由于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度降低,传统的组团旅游减少,常规的线路设计及促销规程将被打破,经营风险及压力增大,尤其是门市化的小旅行社将步履维艰。但对于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的旅行社来说不啻是一个趁势发展壮大的机遇。仅负责安排交通和住宿的半自助旅游则是当前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作为以团队接待为主的旅行社应当重视自助游市场,逐渐从观光团队旅游转向自助度假旅游的操作上来。
对景区而言,新休假制度催生的多样化游憩方式,会使以旅游团队为主要客源支撑的观光景区减少客流、减少收入。环境优美的开放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齐全的城郊休闲度假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热点。对住宿业而言,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和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个性住宿需求趋于旺盛,而以接待团队为主的传统型宾馆必将受到冲击,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也亟需调整。各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要相应提供从青年旅馆、经济型酒店、高端度假酒店到豪华私人酒店的多层级住宿系统,提供多功能合一的自助游客服务中心。
对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而言,要考虑旅游发展的远景,原有的项目规划、产品建设、服务体系等都需要调整和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旅游市场预测难度加大。当务之急是要抓住机遇把握旅游市场动态。同时,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压力加大,而且游客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多样化的个性旅游方式会给旅游安全监管带来严峻考验,城市旅游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面临的困难
休闲度假旅游是旅游者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已引起政府和旅游业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如何协调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休闲度假这一新型的产品融于原有的旅游产品,是新休假制度实施后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观光旅游及其他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中融入休闲度假的概念。休闲娱乐项目的设置要符合消费能力与消费习惯,对高档的娱乐产品要适当控制,增加大众休闲项目,特别是对民间丰富的传统游艺项目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以深度挖掘。
休闲度假旅游由于其涉及面广、要求高,在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与观光并重型转化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管理体制上的矛盾以及与风景名胜区的矛盾。由于城市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渐稀缺成为开发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旅游用地属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
然而旅游项目是产业关联度较大的长线投资项目,综合效益好但直接效益并不一定很好,如果没有部分旅游房产等直接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作为补偿,投资热情并不高。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不仅要有固定的度假区的建设,而且还要有各种休闲活动的配合,如闲适性的休闲观光、各种休闲文体活动、休闲购物等,与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系统、文化产业、商贸业等其他产业都有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相关产业的系统整合,特别是深层次体制上的整合对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是很重要的。
发展国内休闲度假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驱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旅游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休闲经济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休闲度假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休闲度假旅游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配置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科学考虑景区或者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战略。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要符合国情和旅游环境的特色,符合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互动、参与、文化性强的休闲产品成为新休假制度下旅游业转型的特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要处理好观光、会议、居住、奖励与度假等的关系,在功能与方式分类上可以突出会议度假、奖励度假、亲子型家庭度假、情侣度假、银发度假、分时度假、休闲农庄等重点市场的驱动。要加强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交通条件、娱乐设施、文化设施、景观建设的改善,重视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和休闲文化品牌的培育。结合城市特色,推广基于休闲活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各类具有吸引力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旅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媒体,组织车迷俱乐部、驴友俱乐部和热心读者参与一些个性化的旅游活动,例如乡村采摘游、自驾游以及户外探险等新兴旅游休闲方式。作为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应当顺应形势,必须考虑自驾车因素,建设多层级服务的自驾车、房车营地,形成旅游目的地基营式度假体系。
(二)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传统民俗文化品位
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假日经济格局,游客的出游时间将更具灵活性,形成从短线到长线,从春季到冬季的多时段、多季节、多线路的多元化旅游形式。旅游部门要以旅游新需求为出发点,增加休闲内涵。要加快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郊旅游发展,规范提升乡村旅游。通过深度挖掘、创新培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满足高端消费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一批能适应大众休闲需求的旅游产品。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游憩商务区和环城游憩带,开拓夜间娱乐市场,开发水上运动休闲娱乐项目,启动精品节庆工程,开发特色表演项目。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旅游区域可能出现以近郊、祖地为目的地的清明扫墓旅游和以赏月、家乡为目的地的中秋亲情旅游两轮旅游小高峰,并将促进传统土特产的热销,兴旺传统旅游商品市场。旅游经营部门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安排,加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努力用文化休闲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建设之中。要积极培育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
(三)完善旅游接待体系,整合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加强地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基于不同等级旅游交通节点以及不同等级旅游交通通道构成互动的地域旅游交通体系。不同旅游交通枢纽之间的体系协调的组织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加强通往主要休闲度假旅游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休闲度假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道路交通、通讯、环卫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旅游区内、通往旅游区的通道以及休闲者主要活动场所的专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各种指路牌、景点指示牌、景点介绍、游览安全设施,为满足游客在旅游区最基本的饮食等需求的服务设施。旅游城市要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旅行社、景区、饭店等各类旅游企业以及与机场、铁路、公路、气象、银行等各相关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结,构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从而引导广大游客理性出游,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
随着法定假日的调整与带薪休假制度的设施,积极开发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对于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地方政府既要强调本地休闲度假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度假产品,同时也要顾全大局、通力合作,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建设,使旅游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环境质量退化、重复建设、产品雷同、投入产出比率低下等失误。
参考文献:
1.郭晓东,肖星,房亮.新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及旅游开发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08
2.2007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上升为65.5[EB/OL]. /d/file/p/2024/0425/15304357030.shtml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研究04-26
审计经营风险控制体系的职能研究04-26
浅谈县机关审计公告制度的完善04-26
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的重构04-26
基于战略系统的审计风险模型研究04-26
审计评估经济安全与否的法律依据04-26
影响独立审计收费的原因及对策04-26
浅谈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04-26
免疫系统理论下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