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力措施,杜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资

时间:2024-04-26 10:17:3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一个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影响政府机关形象的突出问题,必须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提出治理对策,才能制止、减少和防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表现形式和危害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特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最终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会计信息失真。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收入信息失真,支出信息失真,资产信息失真,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行为有:乱列支出、费用,虚假发票和原始凭证,截留或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设置多套帐等。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主要体现在:造成国家资产流失;误导政府的科学决策,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正常的行政运行秩序;破坏了国家机关单位的形象;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助长了腐败之风,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等。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单位负责人原因
  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薄弱、大局意识不强,未能行使财经法规赋予的职责,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一些心存邪念的单位负责人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为了个人利益,以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挺而走险。在他们的主导下,迫使会计事项人员有意识的制造与事实不符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人员原因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会计信息通过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而产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业务素质低下必然导致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造成会计信息扭曲;政治素质的低下致使会计人员不能坚持正确的立场,缺乏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决心和勇气。甚至为谋求个人私利,借工作之便弄虚作假或挪用公款,或伙同他人侵吞国家资产。
  (三)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监督不力,是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重要原因。
  1、会计人员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监督不力。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应当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责任,因为《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但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却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难境地,扰乱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
  2、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内部分工而产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单位内部如果缺乏这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机制,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可避免。
  3、社会监督的缺失。
  事业单位的社会监督,主要靠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要求各事业单位把所开展的政务活动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但是,当前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机会却很少,无法对资金的运动过程进行监控,也就无从掌握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仅从事业单位对外公布的资料或会计报告中很难发现违纪违法行为。
  
  三、治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管理
  一个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关键在于主要负责人的思想觉悟。《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级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监管和教育工作,定期不定期的对单位负责人在带头执法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或评议,督促单位负责人不断提高执行财经法纪法规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理顺会计工作关系,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确保《会计法》和各项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首先,事业单位应依法任用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并依法保障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权利,以促进会计队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其次,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不断开展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其会计知识及相关财经法规,提高其专业技能;再次,还应当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严格按照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的工作规范要求开展财会工作。
  (三)健全和完善监督体系
  1、强化内部会计监督
  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责任,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不仅要靠单位的领导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维护。各级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倡导和营造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社会氛围,一是要确保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时严把会计人员的资格关和职业道德关,把能够以《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行为准则依法理财的会计人员任用到会计岗位上。并支持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中严格把关。二是要关心和注重对会计人员的保护,防止其因行使监督职权而受到打击报复,真正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三是纪检监察部门要直接参与事业单位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障单位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有序进行,名符其实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参谋作用。
  2、建立规范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对事业单位会计事项的社会监督,是对单位内部监督和国家监督的重要补充。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支持有关民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真正把财政资金的使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要拓宽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对事业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评议和再监督,对审计过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抽查复审,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应对有关则责任人员进行严厉惩罚。这样既能提高国家审计机关对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质量,又能对违法者保持强大的威慑作用。
  3、建立和完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把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集中于一家银行帐户,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的集中支付机构根据单位批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直接将款项划入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帐户上的一种制度。实践证明,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支出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政部门对各事业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各单位的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细化的预算核对后直接支付,资金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资金支出的中间环节,把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从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项支出能严格按规定执行,从而减少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强化了使用国家资金的严格性,应充分利用这一制度遏制腐败,阻止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第二版)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张孝岩:《浅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研究 [2006]
  [3]王建平、徐德良、杜一峰《财政集中支付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版

相关文章:

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开展工程审计工作的探讨04-26

计算机网络会计审计中的问题及预防对策04-26

试析审计风险形成及防范04-26

也谈企业环境责任审计04-26

一次资产盘点审计所“引发”的亏损04-26

试论我国内部审计职能04-26

内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健全和完善04-26

审计假设对审计实践的影响04-26

现代企业需要经济效益审计04-26

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其问题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