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信息化探讨

时间:2024-04-26 10:17:2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水平又较低。信息化建设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度意义,其次,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推进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投入会计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正确选择适合的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等方面对新会计准则下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信息化 探讨
  
  一、前言
  
  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正以它的神奇力量改变着企业的生存模式,电子商务、远程办公、虚拟企业和虚拟组织的产生引起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模式、信息交流方式、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变化。引起全新的企业经营革命。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会计信息化模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建立适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涉及许多相关学科,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概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根据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情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水平又较低。信息化建设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对信息的需求量是大量的、多方面的。造就形成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原动力。其次,加入WTO,与国际市场对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也迫切要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市场竞争的效率。再次,有利于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伟大战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3)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信息化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企业信息化也是如此。而且正是企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了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也将不断发展与完善,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
  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在企业信息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在传统的三大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的基础上,信息将成为企业的第四大战略资源,并且作为生产要素。其重要程度将日益增大,并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等方面一系列的变革。
  3)信息化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
  很多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连接因特网。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的确,企业信息化是要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但是,信息化作为一种时代进步的推动力,早已经突破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范畴,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以制造企业为例,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流通过程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和组织结构信息化。
  4)信息化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具有市场竞争、需求拉动的外在压力和追求卓越、利润驱动的内在动力,才会有使用先进技术的迫切要求。尽管企业信息化需要
  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巨资,还必须忍受组织结构转变的阵痛,而且可能存在失败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就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企业实施信息他的目的就在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组织结构等具有很强的渗透力,通过形成差异产品或服务、改变竞争方式、扩大竞争领域、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七个方面,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经营观念、激发人员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三、新会计准则下推进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人才缺失
  由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职能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采集、处理的实时性和自动化,使会计人员摆脱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能将工作重点更多地转向非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析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据此制定有关的信息记录、存储、维护和报告的规则等。因此,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以真正实现,会计人员角色也将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环境无论是对会计人员的素质需求还是对会计人员的角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精通会计、财务管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财务软件开发人才严重不足,使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在高起点基础上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大打折扣。
  (2)期末不按规定结账,甚至还可以“反结账”
  新会计准则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包括月、季、年末)结账”;《会计法》也明确规定,“会计帐簿记录发生错误……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的方法更正”。但我们发现,很多会计软件可以期末不结账就可以生成会计报表,甚至还可以在结账后发现原来处理有误,或者因为管理层的“特别需要”,采取“反结账”的方式,彻底推翻原来的会计记录,并且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是与我国会计法规严重相违背的。
  (3)操作权限不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
  多数商品化会计软件存在“超级用户”,即以一个身份(如系统管理员)登陆,就可处理完会计核算的所有事项。这是与新会计准则内控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相违背的。其次,还存在系统管理员与财务主管岗位、会计核算具体岗位分工不清的问题。有些虽然有分工,但也没有在软件中体现出哪些是相容岗位、哪些是不相容岗位。四,新会计准则下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措施
  (1)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会计人员能科学使用会计信息,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随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应不断地在发展中体现它自身的动态变革。与信息技术人员不同,会计人员适应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重点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根据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管理变革的新需求,提出对会计控制规则和会计信息规则变革的新需求。
  ②制定各种业务活动、会计控制和会计信息的规则,协助信息技术人员正确理解、抽象和描述相关规则。
  ③在信息技术人员完成规则变革的信息设计后。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功能进行验收评测。
  (2)在投入会计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
  确使软件系统的规划和公司业务流程的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企业管理者意识的改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再次,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是基于战略上的考虑,而软件公司则是基于企业现状,前瞻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如何实现二线并行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化既要满足现实需求,还要给将来业务发展留有后路,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充性至关重要。
  (3)正确选择适合的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
  判断一个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好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应用效果。有的系统软件可能非常适合某一个企业,但放在另一个企业身上却完全行不通。依托实践业务来开发和优化软件系统,是软件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为企业量身订制符合其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企业才能真正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因此,信息化系统软件的成功实施也离不开一线人员的大力支持,只有在一线人员的主动推动下,根据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最好地为企业财务管理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风险管理04-26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分析04-26

浅谈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与实施障碍04-26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审计及强化对外投资管理的思考04-26

风险导向型保险审计探讨04-26

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04-26

问卷调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04-26

政府跟踪审计的风险及防范04-26

联网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04-26

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对策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