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世纪里,技工院校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不仅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架建专业知识结构,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优化配置课程内容,以适应就业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要。因此,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高职技工学院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探讨,有助于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的实施方案。本文根据中高职会计专业的两门基础课程《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探索。
[关键词] 《会计基础》 《会计电算化》 中高职 技工院校 课程配置 技能实训
技工院校对中高职课程的不断改进,既是以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也是为实现社会就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之一。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职业学校办学与企业发展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渐渐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国务院2005年11月7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又进一步明确要“大力推动各地和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目的是解决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并日渐突出的理论和实践的割裂,学与用的分离,教与学的脱节。从现实角度来说,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学生就业,为企业提供即时可用的人才,改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半封闭转向开放、由学校—课堂中心导向转向实践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由此可见,“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作为一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是近年来中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课题。
中高职的会计专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不仅德、智、体全面发展,更要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并通过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中高等职业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然而,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帐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教学过程简便易行,至今仍是会计理论教学的主要方式。然而,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培养对象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综观传统的会计课程,主要的三门基础科目分别是:《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会计电算化》,其中《会计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及以后实际工作实践起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改变现行会计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闭门造车的现状,首先要从最基础的两门科目着手。
《会计基础》是技工学院会计专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学习的先导课程,也是将学生领入会计知识殿堂的入门课程、启蒙课程。《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对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实践工作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也是现代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要。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即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电算化会计学。它与成本会计学、西方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相提并论,在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会计软件及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设置的过程中,不单要优化配置课程的理论内容,结合《会计基础》的知识要点,还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中高职毕业生。
笔者在技工院校从事会计教学四年,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会计理论学习的过程都很不错,但是到了实际的实操工作岗位以后,却出现不少的问题: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能根据经济环境的具体情景灵活地运用会计知识;在实操中不能针对具体业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对业务的发生都是用语言描述为主,甚至练习和考试都是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基本上涉及不到其所对应的原始凭证,这就使学生几乎并不能立刻反应所指的凭证究竟为何物。实训中虽有原始凭证,但其设置形式多为“先描述业务再附票据”,学生不需要仔细分析便知道是哪些经济业务,而实际业务的发生是从填制和取得凭证开始的,会计人员需要仔细辨认才能分析出这是一笔什么经济业务,进而进行会计处理,没有单纯的语言描述经济业务。由此可见,理论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采用“先理论灌输,再集中实践”的方法,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在课程安排上,理论课与实践课应相互穿插,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实验应贯穿于每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加以安排,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互补。
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试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与教学考核等方面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中高等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财政部1994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规定了我国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赋予财会人员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做到学以致用,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中等层次教育的基础上,可适当瞄准更高层次目标,适当加大软件开发技术的内容,努力使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基础的理论教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前提,会计电算化是理论知识在现代化社会会计工作岗位更高层次的要求。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学生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专业的兴趣。而目前《会计基础》的教学效果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在课程要求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或知识的运用,而过分要求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未能通过能力的训练以达到其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做到:
1.不过分繁琐全部的过程,以工作实践需要选择课程内容
本课程可以拟以一个小型企业为会计主体,结合会计的基础知识,分析主要应解决的会计核算方法、基本操作技巧和基本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程序和其他会计方法作详细的分类介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通用处理程序方法,力求简单实用,防止铺开太广,重点不清,以体现“实质性”的原则。
2.不过分课程理论体系,而以模块搭建课程框架
根据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课程内容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一个模块均有具体的理论知识、工作任务、操作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自成体系,各模块之间又具备有机联系,以便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不过分理论铺陈,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以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选择等内容的强化实训来实现,课程的实训尽可能拉近与实践的距离,从原始凭证的识认,记账凭证的使用,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到科目汇总表、会计报表的编制应全部采用目前企业实际使用的账证,以达到仿真的效果。在实训中掌握会计操作技能,巩固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程实施采取多样化形式
对于课程的实施,应按工学结合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在教学场所上,根据模块需要,可在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施主体上,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企业专业人员,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尽量衔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仍然要遵循“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明确“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具备掌握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安排一般跟在《会计基础》课程后,但同时要结合《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育与实训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对实训课程的手工操作进行比较与互补,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有以下思考:
(1)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意义、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国际会计电算化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等。
(2)财务软件维护。通过对财务软件的上机调试与维护,让学生掌握财务软件正确性、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的基本技能。
(3)财务软件的应用。首先,通过演示教学法,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主流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安易等)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账务的流程,并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往来账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其次,进行全真模拟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的技能,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4)全真模拟实验。实现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开设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强化综合技能训练。通过全真模拟实验,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对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异同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采取“在手工会计实验室与电算会计室利用相同实验资料分别进行手工会计账务处理和电算会计账务处理”的模式。在电算会计实验中,进行合理初始化设置后应指导学生与手工会计同步,分阶段进行实务模拟操作,以此让学生比较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异同,同时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强大优势。
总而言之,在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中,应明确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良好的实践教育必须以理论教育为切实的保障。21世纪的经济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由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迅速转化的经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原有的人工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计中高职毕业生只有既具备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因此,在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同时不能忽视会计的理论教学;逐步提高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振武.会计电算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洪军.职教课程改革探微[J].教育与职业,2002,(12)
[3]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桑向荣.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5]申江艳.会计实训教学应加大对原始凭证的实训力度[J].求实,2004,(6)
[6]赵海兰.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实务》教学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7]程淮中.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结构与范型[J].中国轻工教育,2006,(3)
[8]邹永忠.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相关文章:
论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经济学基础04-26
公司股东分类表决制度探讨04-26
试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04-26
项目质量管理程序之我见04-26
中国证券市场规范与发展历程04-26
关于由上市公司“造系运动引发的思考04-26
论审计在银行财务审核中的应用04-26
关于上证指数盒维数的计量与特性研究04-26
关于世界证券监管体制比较与中国的模式选择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