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杜绝会计造假、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对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应采取的会计监督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会计监督 财务 会计造假
1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社会生产、管理、生活诸方面是普遍存在的,这类问题的存在无论对我国的经济管理还是政治管理都产生着不良影响,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及时为企业乃至行政单位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对会计工作却缺乏完善、准确的内控制度,没有成文的内控程序和标准。还有一些单位虽制定有内控制度,但内容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重视产供销的数量增长与工作业绩,忽视内部控制的整体协调性;在经济往来中疏于管理,造成资产不清,债权债务关系不实;在对资产的管理中,较重视对实物的管理,忽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控制等,使得会计资料在统计、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的职位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会因为会计基础工作的不实,为出纳、会计、乃至财务管理人员的有意识造假会计信息提供方便条件。
1.2 政府行为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应通过市场以间接的服务者的方式进行,然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仍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尚未完全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标准。很多地方的政府还是习惯于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指手划脚,结果往往使企业领导随着政府的要求转。另外,无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还是对行政单位的领导者来说,权利高于一切的现象还存在,往往会为了实现领导者的意志而不能实事求是的统计、上报和披露会真实的会计信息。另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尚未建立合理的激励制约机制,而是同对待政府工作人员一样的采取行政式的考核办法,并着重考核上交税利多少,致使企业经营者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对利润打埋伏,效益差时,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1.3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在一些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日常与基础会计账目均不够清晰准确,个别的甚至连必要的账都没有;有的单位为了牟取私利,设立多本账,直接伪造或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虚假业务资料进行核算,人为捏造、篡改会计数据、乱挤乱摊成本、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低,财务处理混乱;还有单位很少进行财产清差,账实不符,致使大量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2 会计造假的表现及危害
2.1 会计造假的表现
2.1.1 收入失真,虚列成本 会计造假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帐,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由此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发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2.1.2 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税收和国家 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很多企业账面盈亏不实,通过造假帐、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
2.1.3 资产账实不符 人为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较差,其账期价值低于市价,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本计价,没有反映变现净值;开办费,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名不符实等,这些严重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等不良后果。
2.2 会计造假的危害 证券市场频发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爆发全行业信誉危机,而此时惊呼多年的“狼”真的来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来自境外会计公司的强劲而全面的冲击。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会计造假。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只要造假预期成本小于造假预期收益,上市公司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会计造假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虚假,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导致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法规与实际状况的背离,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和贯彻实施,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局面,破坏社会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组织、集团和部门间的信用危机。
3 会计造假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摆正位置,培养职业情感。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和愿望,而自身价值则通过工作和事业的成功来反映和实现的。会计人员既然选择了会计这个工作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会计工作。只有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才能坚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依法理才,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会计事业,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其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也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全面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胜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提倡、什么是坚决反对,从心理上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整体的认识。进而,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3.2 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其次,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3.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
3.4 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一是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相关文章:
浅谈中职会计教育04-26
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04-26
善始还需善终——试论期后事项审计04-26
浅谈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04-26
试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04-26
中国纺织业创新联盟的构建与生态化建设04-26
浅议都市餐饮市场的困惑与对策04-26
欧盟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经验及启示04-26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