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很难解释转型期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制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同样在相应进行着重大改革的会计制度也适时地引入制度经济理论,开辟了西方经济学与中国转轨时期会计的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本文将从制度理论在转型期中国的适用性入手,分析、综述相关制度经济学理论在会计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制度 产权 会计研究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尽量避免改革过程中的冲突和摩擦,使改革成本最小化,离不开对存量利益的调整,以及对增量利益的实现作出恰当的反映,会计学以其货币计量性、综合性、真实性等特征对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有着独特的优势,而相关制度理论对我国的过渡问题有很强的解释力。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即为我国的会计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素材,又为制度经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以中国改革为剖析面,将制度理论融入到会计学之中,来确定会计学改革的落脚点,开辟了西方经济学与中国转轨时期会计的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
一、制度经济理论研究概述及其在转型期中国的适用性
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它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考虑到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而且尽管从西方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来,尽管因含有西方人的价值观和文化(甚至意识形态),制度经济学仍具有一般性。当今中国正处于制度变迁的转型时期,制度经济理论有助于分析我国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制度经济理论研究概述
从发展阶段上可划分为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代表为凡勃伦和康芒斯。凡勃伦认为,制度根源于人们的思想和习惯又源于人的本能,所以制度归根结底是受本能支配的。康芒斯将制度理解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集体行为所要求的是个人的实行、避免和克制”。而“制度”也就表现为这些能够对个体行动进行集体控制“业务规则”和“运行中的机构”。显然,康芒斯不仅将”规则”而且也将”组织”包括在制度范畴中了。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约翰K加尔布雷恩、罗纳德H科斯、道格拉斯C诺思和瑞典经济学家卡尔G缪尔达尔。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其主要理论包括:企业理论,制度起源和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交易费用和产权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交易费用是指制度运行耗费的价值。在市场经济的现实运行中交易费用总是大于零的,因此产权的界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产权是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的权利。人们之所以要界定产权,目的就是要降低交易费用。产权的界定就是制度。制度的功能就是降低交易费用,使外部性内在化,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二)、制度经济理论在转型期中国的适用性
制度经济学尽管产生于西方,但其方法和原理更适合于分析发展中国家,尤其适合于新旧体制转轨的国家。
一方面,以科斯为首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的具体问题和过渡问题有着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制度变迁理论运用交易费用分析法和相对价格分析法,揭示了制度变迁的原因和过程,使人们容易将它运用到中国目前的制度变迁的现实中去;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前提下,认为制度以及制度变迁是由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冲突的解决过程和方式决定的,这一理论特征很适合用来分析中国的过渡过程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将是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最好的沃土,其原因: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自己的制度经济学,有需求必然有供给;第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中国经济学家们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功底”有利于发展制度经济学;第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有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制度经济学。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制度经济理论在会计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20世纪90 年代初以来的会计改革,在转型期间产生了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做出解释,而通过传统的会计理论难以得到满意的结论,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般理论及转型规律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广泛运用产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使得这一分析更具解释力和说服力。下面介绍制度经济理论与会计研究结合具体运用的几个方面。
(一)、会计改革: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综合分析
1.会计改革的原因和动力
会计制度同其他经济体制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决定的关系,在一个稳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中,会计制度与其他制度安排是均衡的。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分配制度等关键的制度安排都决定或影响着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内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方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企业会计信息主要为国家服务。政府既是会计制度的提供者,又是唯一而且对信息满意的使用者,该阶段是这样一种“均衡”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两权分离,企业的方式、机制及产权结构起了变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资本市场也逐步发展起来,会计信息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信号,打破了单一产权模式下政府单方满意的“均衡”状态,出现了制度的非均衡,要求会计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市场化改革,达到经济制度均衡的目的。
2.会计制度形成和均衡问题
新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形成是会计改革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其中涉及众多会计当事人的利益分配,也直接决定了改革方案的后果及稳定性。通常,会计制度与其他经济制度一样,应该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反复博弈”,通过公共选择的过程来形成的,只有达到“纳什均衡”的会计制度安排才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共选择的社会契约,同时也才是稳定的。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制度刚刚迈出了“博弈”的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从制度选择来看,也是基本上按有利于政府利益来安排的,这一选择必然会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现象的产生。对于博弈的另一方——企业而言,“假帐林立”也就毫不奇怪。因此,我国会计制度建立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离“纳什均衡”还有一定的距离。
3.会计制度变迁过程、目标评价及监督的激励问题
从理论上说,评价一项改革、一种制度是否发展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沿着从“非帕累托”向“帕累托”改进的。即任何对社会真正有益的改革,最终总是对整个社会有利可图的,也是可能以某种方式通过收入再分配使大家都有所受益的。1993年的会计变革迈出了会计制度改革的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整个的改革过程便是向“帕累托改进”迈进直到“帕累托最优”,这一状态实质上就是我们所论及的“合作性博弈”、“纳什均衡状态”,或是公共投票的“一致同意”和集体理性状态。会计改革在走向“均衡”的过程中,会计“作假”现象的会长期但不会永远存在,会计准则最终将为政府和市场中的组织所接受。
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社会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需要设计一个经济机制来达到既定的社会目标。一般来说,机制设计需涉及两个基本点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问题,即所制定的机制是否只需较少的运行成本;另一个是激励问题,即在所制定的机制下,每个人即使追求个人目标,其客观效果是否正好达到社会所要实现的目标。经济学中把这两个因素作为判断一个制度好与坏的标准。从发达国家现行的会计制度来看,它们都较好地解决了会计行为中的激励和监督问题。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所提供的新观点和新方法有助于我们设计出符合中国现实的、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会计制度,并且在理论上预测这一制度的后果。
(二)、产权理论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1.产权与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从现象上看是一种规范,但如果从产权经济学角度、契约经济学角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会计准则实质上是一种产权制度,体现一种契约关系,并具有资源稀缺、垄断供给以及非竞争性消费等特点。因此,会计准则的制订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任何一种会计准则都体现了对某些特定主体产权的保护,会计准则的基本结构是产权经济模式的自然反映。会计准则与其他制度安排一样,具有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有效的会计准则应是交易费用最低的准则。会计准则随着产权的变动而变动,会计准则的变迁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刘峰、黄少安于 1992 年发表了《科斯定理与会计准则》一文。这是国内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篇运用现代产权理论研究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文章。该文着重阐述了科斯定理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关系。首先从产权制度选择角度来理解制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将原来妨碍企业的自主经营活动的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及僵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及时处理新的经济业务都作为制度成本的一部分来考虑。通过分析认为,如果选择体现产权制度的会计准则,就会降低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其次从节约交易费用角度来理解会计准则采取强制形式的合理性。
2.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国有企业实质上是一组非市场合约,以租金激励体制代替利润激励体制,代理阶层追求非生产性活动所得收益远远大于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收益。会计信息丧失了它原本意义上的用途,而仅仅作为一种寻租的手段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所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只从会计人员这一方面入手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从明晰产权入手,采用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综合手段来治理。
有些学者从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推导出会计监督不力这一必然现象。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企业的所有者由于处于企业外部而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因此,对所有者利益的保护应是关注的重点。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始终存在的,解决的出路在于设计一种机制使所有者与经理层达到激励相容,这样经理层对会计的监督就会有效。
还有一些学者从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这一视角研究会计信息的适度管制问题。他们认为,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因而会产生外部性、搭便车等问题。对会计信息本身的产权问题也要通过政府规定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来解决,因为公益物品在纯粹由私人提供的情况下会造成严重的供不应求。
结论
从中国独特的制度变迁中,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并与中国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解释转轨经济时期我国的会计问题,丰富和提高了人们对会计问题的认识,这必将促进中国的改革,也是中国会计学走向世界的资源条件。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中国发展出版社[M]2003年6月第二版
[2]宋英慧《中国会计制度经济学研究》CNKI博士论文库[D]2005年10月
[3]谢德仁《中国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之变迁——描述与分析》会计研究[J]2000年第12期
[4]傅荣《经济学理论对会计学研究的渗透》 财会通讯·学术版[J]2004年第10期
[5]胡凯 苏月娇《新制度经济学对会计学的冲击》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J]1999年第5期1999年6月第3期(总第94期)
[6]张伟《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与思考》生产力研究[J]1999年第5期2005年第8期
[7]冯巧根《会计准则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黑龙江财专学报[J]1999年第5期1999年第5期
[8]田昆儒《论现代产权理论对会计的影响与挑战》现代财经[J]2000年第8期
相关文章:
浅谈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04-26
试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04-26
中国纺织业创新联盟的构建与生态化建设04-26
浅议都市餐饮市场的困惑与对策04-26
欧盟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经验及启示04-26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04-26
加强我国酒店业网络营销的思考与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