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当前中国转轨经济的背景,先对制度的定义和内容进行界定;接着描述我国具有中国特色制度的特征和发展历程;然后说明当前与制度背景相关的文献;最后强调研究中国的会计问题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考察更重要更有意义。
【关键词】中国 会计问题 制度 制度环境 制度安排
21世纪的财务与会计发展面临着四大环境问题,分别是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新环境下的国际关系。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呈现出新旧更替的特点,要想深入研究中国的财务与会计问题,必须将其放在目前中国特殊的、变动中的制度背景下考虑。
一、制度的定义与内容
葛家澍(2006)认为制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总和;二是指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包括有组织的法律、法规、业务规则和无组织的惯例和习俗。Davis and North(1979)将制度区分为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两部分,制度环境就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制度安排则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中国特色制度的特征及发展历程
1.制度环境
由于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对企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干预是转轨经济国家最基本的特征。比如为了保障社会就业,政府会强迫企业接受更多的雇员;另外,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契约关系中,政府既作为“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因此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要强于非国有企业。所以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棘轮效应”和“预算软约束”问题。
在转轨经济国家大多数都未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司法体系等方面。林毅夫等(1997)认为,由于国有企业仍然处于不公平竞争的状态,所以我国的产品市场竞争的信息效应仍然很难发挥重大的作用。国有企业相对于与非国有企业来说,面临如生产资金密集程度过高、职工福利负担过重、部分产品的价格扭曲问题等。就现阶段的司法体系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仍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2.制度安排
产权改革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下放企业资产使用权和重新分配企业剩余索取权。虽然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企业剩余控制权仍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国有产权主体缺位,经理或者政府官员可能成为事实上的公司控制人,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称容易导致控制权成为一种“廉价投票权”。另外,政府的多重管理机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安排模糊不清的重要原因。孙铮、李增泉(2007)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企业控制权的配置虽然在理论上是清晰的,但事实上却是一种随机行为。
2005年4月,我国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我国的企业股票上市后,可分为可流通股和不可流通股。一方面非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比重大,并在公司的决策中居主要地位,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可它们不能上市流通;而另一方面流通股所占比例较少,且分布分散,所以流通股股东难以行使监督权和决策权。结果势必导致两种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一定的程序让原先不参加流通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改变股份二元化的现状,实现股票的全面流通。
三、相关的会计问题研究
1.会计准则的研究
张春虹(2003)得出中国会计制度的模式主要受中国政治因素影响;经济因素决定着中国会计制度的内容、复杂程度和会计目标;同时文化因素和法律因素对中国的会计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夏东林、李晓强(2005)认为环境因素是一个基础性的影响因素, 既对会计准则产生影响, 也会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执行。
2.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夏立军(2004)认为中国审计市场的基本特征有政府干预与审计独立性,市场、法律机制对审计质量的保证作用较弱,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来保证审计质量等。施用进(2007)认为转型时期的经济制度环境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3.管理会计的研究
陈元东等(2005)认为影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模式、政治因素、来自国外的影响、学术界引进等变量;组织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有:组织文化、员工价值观以及组织结构等变量。潘飞、文东华(2006)对主要研究政府对企业经营的行政干预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等影响市场环境的因素,并对我国企业进行实证分析。
四、总结
我们发现在影响会计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中,每一个特殊的因素都会对会计个别不同的方面产生不同影响。比如政治制度决定其经济制度,从而决定该国的会计模式;法律制度影响一个国家会计立法的模式,影响其会计实务等方面;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则会对会计技术的进步和会计的目标产生不同的影响等。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我国会计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会计行为变量还是治理变量的选择上受到西方文献的广泛影响,众多的文献都在检验西方已有的发现是否可以在中国重现。我们并不否认在西方重要的变量在中国也可能是同等重要的,而是想强调,研究中国的会计问题借鉴西方的文献固然重要,但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考察可能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3-68.
[2]夏东林,李晓强.国际间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差异、协调与制度环境[J].会计研究,2005(1):30-37.
[3]葛家澍.制度·市场·企业·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21.
相关文章:
简论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04-26
会计教育改革与会计学科的发展04-26
试析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性研究04-26
试析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04-26
浅谈我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04-26
会计课堂的实践性教学04-26
会计课堂的有效性教学04-26
中职会计课堂“三环递进”教学模式探索04-26
浅谈怎样提高中职会计课堂的教学质量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