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显示,内部运行机制不同的生产合同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1)模式A中肉鸡养殖户的个体特征和生产特征与模式B存在较大差异;(2)模式B中肉鸡养殖户的物质和人力专用性投资比模式A高,且养殖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农户和公司之间联结更为紧密;(3)模式A提供的生产合同养殖户的平均净利润和最高净利润均低于模式B,且模式B中农户对生产合同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江苏省;肉鸡行业;生产合同;绩效
一、研究背景
目前,有关合同农业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国内学者运用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合同农业产生的原因、合同类型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3]。第二,关于农户参加合同农业的影响因素研究[4~5],认为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类型、目标销售市场、政府支持,户主年龄、养殖规模、非农职业状况等对其参与生产合同的行为有影响。第三,对合同农业绩效的研究[6~7],认为合同农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国内外肉鸡行业生产合同的发展概况
1.美国烤鸡、火鸡行业的发展概况。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鸡饲养、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二战后,美国家禽产业在技术上经历了快速改革,包括专业化的生产和加工设施、肉用鸡的繁殖计划。不断地采用专门技术使得公司数量不断减少、规模逐渐扩大。1955年,生产合同成为肉鸡业垂直协作的最佳选择,在肉鸡业生产合同中,加工商一般负责提供雏鸡、饲料、管理和兽医服务,饲养商则提供劳动力和鸡舍并有偿饲养雏鸡。目前,通过加工商与饲养商签订生产合同完成饲养和加工的肉鸡占85%左右。在火鸡业,生产合同占火鸡饲养总量的56%,垂直一体化占32%。生产合同被认为是美国肉鸡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美国肉鸡89%由合同养鸡户生产,10%由公司一体化生产,只有不到1%归个体经营[8]。
2.中国肉鸡行业的发展概况。改革开放后肉鸡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最迅速、最典型的行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一体化经营体制,肉鸡深加工每进一步产品价值就增加约20%~40%。1993—1995年肉鸡产量年增长约在20%以上,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现年产达600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的10%、禽肉总产的40%、鸡肉总产的60%。鸡肉产量占亚洲的47%和世界的15%,虽然每年的出口量仅占全部生产量的10%,同时国外肉鸡产品每年进口约100万吨,但是中国肉鸡产量仍以5%~10%的速度持续增长[9]。2003年中国禽肉产量1 31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量17%;禽蛋2 606万吨,居世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占世界总量45%[10]。
从养殖规模看,1996年,全国年出栏1万只以上肉鸡场共6.16万个,共出栏肉鸡15.43亿只,占全国出栏肉鸡总数的40%,饲养场平均年出栏肉鸡2.5万只。京、津、沪三市的规模化饲养肉鸡比例均在50%以上[11]。就生产成本而言,中国肉鸡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目前中国肉鸡行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主要有四种:“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12]。
三、肉鸡行业不同生产合同模式特征、运行机制与绩效比较
1.不同生产合同的组织模式比较。根据2006年7—8月份笔者对江苏省肉鸡养殖户的调查①发现,肉鸡行业生产合同主要有两种模式,即以A公司和B公司的生产合同为代表(以下简称模式A和模式B)。
模式A:A公司是某市原棉花原种场与某食品有限公司合资1 000万元兴办的股份制企业。首先,农户要向公司申请开户加盟,公司派人员上门指导兴建能饲养2 000只鸡以上的标准鸡舍,并签订有关契约。其次,开户后农户按每只鸡3元~5元向公司财务部缴纳定金,凭定金按公司规定的日期和地点领取苗鸡、饲料、药物和技术手册,还可租用养鸡用具,所有生产资料均以记账形式领取,肉鸡上市后统一结算。最后,公司保证农户每只鸡可获得1.5元~2元的利润(利润率达到20%左右),以此制定收购价格回收农户的成鸡。
模式B:B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五位股东共同出资100万元组建的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该模式的特色在于:(1)农户预先缴纳6万元保证金(按4∶1∶1比例分三次缴纳)加入合作社,并从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格领取苗鸡、饲料、药物和技术手册等。(2)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收鸡(一般农户每只鸡1.5元~2元的利润),此外,农户还可以参与公司的股份分红和合作社的利润返还。(3)合作社与农户共同成立风险基金,农户销售一只鸡扣3分钱,合作社按照1∶1配套,解决农户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2.两种生产合同中农户个体特征及生产特征的比较。模式A中户主平均年龄为48.54岁、养殖历史约为6年、合同年限为5.51年,其均值都高于模式B;而模式B中户主的平均文化程度为9.17年、家庭年纯收入6.54万元、养鸡收入5.70万元均高于模式A。说明模式B与模式A相比,肉鸡养殖户的个体特征和生产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模式B中农户的肉鸡养殖收入显著高于模式A,即模式B农户平均肉鸡养殖收入约为模式A农户的2倍多。
3.不同生产合同农户交易特征的比较。模式A农户的平均专用性投资为5.56万元,模式B农户的平均专用性投资为15.41万元,约为模式A的3倍。同时,模式B农户的养殖规模、专门养鸡人数、专业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模式A。而卖鸡次数模式A比模式B略多。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交易双方之间的专用性投资越强,双方的协作关系越紧密,交易成本越低,越容易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不同生产合同下农户养鸡利润的比较。如果说农户的养鸡收入可能是规模效应造成的,不能代表农户的养殖绩效。那么,单位每只鸡的净利润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农户的养殖绩效。农户去年平均每只鸡的净利润模式A为0.92元,模式B为1.26元,模式A每只鸡的平均净利润比模式B约低27%;去年行情最好时模式B农户平均每只鸡的净利润为1.88元,比模式A(1.36元)高0.52元。去年行情最差时模式B中农户平均每只鸡净利润为0.81元,模式A为0.50元,模式B比模式A高38.27%。
5.不同生产合同内部运行机制的比较。本次调查也详细调查了肉鸡行业两种模式的内部运行机制。调查显示,模式A中公司基本不提供饲料和苗鸡的送货上门服务,农户得自己承担运输饲料和苗鸡的费用和风险。而模式B中约60%的饲料和97.14%的苗鸡是公司送货上门的,这样减少了农户的运输费用和风险。
6.不同生产合同中农户的满意度及选择意愿的比较。满意度可以反映农户对目前肉鸡养殖生产和经营状况的评价。问卷中采用五分制量表。从1—5分别表示很不满意、不满意、不知道、满意、很满意。调查显示在模式B提供的生产合同下,农户对当前肉鸡生产和经营的平均满意度为3.49,总体来说是满意的。而模式A农户的满意度仅为2.62,处于不满意和无法评价之间。
四、结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模式B与模式A相比,肉鸡养殖户个体特征、生产特征及交易特征的差异均很大,模式B中农户的肉鸡养殖收入明显高于模式A。
第二,模式B中农户的专用性投资大、养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均比模式A农户高,因此,从利润的角度看,模式B中农户的平均单位每只鸡的净收入要明显高于模式A。
第三,模式B中公司提供的服务功能比A公司全面,最为重要的是,在禽流感期间仍然坚持以保护价格收购成鸡,极大地减少了农户养鸡的市场风险,增加了其养鸡收入和利润,因此,农户的满意度普遍比模式A高,且在未来养殖中农户仍愿意选择生产合同。
一方面,应强化合同农业的内部运行机制,在资金、税收等政策导向上应支持和鼓励模式B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扶持和督促模式A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完善其内部管理制度,使其发挥生产合同应有的功能和效用,以促进中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立群,等.为什么选择了“准一体化”的基地合约——来自塞飞亚公司与农户签约的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04,(3).
[2]薛昭胜.期权理论对订单农业的指导与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2001,(2).
[3]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4).
[4]郭红东.中国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3).
[5]周曙东,等.供应链框架下生猪养殖户垂直协作形式选择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6).
[6]胡定寰,等.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收入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山东省苹果产业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
[7]孙艳华,等.生产合同模式对农户增收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肉鸡行业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08,(4).
[8]熊彩云.美国家禽鸡蛋业和肉猪行业垂直协作方式的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4,(9).
[9]周少华.WTO与中国肉鸡业[J].世界农业:上,2001,(3).
[10]李军.加入WTO后中国畜产品出口状况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05,(22).
[11]曹庆波.中国畜产品生产、市场和贸易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1999,(5).
[12]孔凡真.中国肉鸡行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对比分析[J].调查研究,2004,(1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探析产业政策的有效性04-26
美国东部都市群旅游产业密集带的发展及启示04-26
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职业培训的四个提升04-26
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04-26
英国殖民与印度软件业04-26
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生产力发展效率研究04-26
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04-26
集群学习模型、外界引导与案例研究04-26
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04-26
论河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