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析1

时间:2024-04-26 10:08:3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市场利率的波动日益频繁,利率风险正上升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利率市场化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风险管理
  
  一、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就是指政府解除对利率和金融机构收取的各种费率的管制,允许金融机构根据其经营策略、资金供求关系、客户的信誉与条件等方面自主制定收付的利息及费用,将金融产品的定价权交给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自己决定,利率水平及其变动由市场决定。
  利率市场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利率自主权,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公平竞争,促使各商业银行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首先,导致商业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竞争是在商品价格即资金利率既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中没有因商业银行规模、业务风险、管理成本等的差异而区别,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科技力量、营销机制等方面。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享有利率的决定权,该决定权可以使得商业银行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并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今后商业银行竞争可能将围绕利率水平展开,由此将使竞争进入新的层次。
  其次,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在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时期,银行业因为激烈的竞争而导致存贷利差缩小。具体表现是:存款利率大幅上升、银行筹资成本增加,而贷款利率整体上升水平有限甚至下降。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总体上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下降将难以避免。同时,观察经历过利率市场化国家的实践经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尽管因期限、种类的不同,可能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不会完全一致,可能会有升有降,但总体存款利率水平上升、银行融资成本增加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趋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普遍在70%以上,利差缩小无疑将对银行赢利造成严重影响。
  再次,金融产品定价能力亟需加强。利率市场化后金融产品价格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重点。银行将由原先的产品竞争倾向于价格竞争,合理的定价能力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致因。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市场决策等宏观层面,还涉及风险、信用状况、供求对比、成本费用等微观层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没有在市场上进行金融产品定价的经验,在定价时要遵循什么原则、考虑哪些因素、采取什么定价方法、确定什么价位等,都有待于在市场中探索和实践。
  最后,利率风险管理难度显著增加。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会随着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以及政治经济等因素而上下波动,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在利率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极易受利率变动的影响,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商业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就会影响其正常经营,当存款人提现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导致该银行的信用危机,严重时可能引发存款人的挤兑行为,导致该银行破产倒闭。而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还不强,资产负债管理体制有待改善。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要求商业银行集中全行每日资金信息,并根据市场供需等情况自上而下地设定不同的利率。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利率由央行统一制定,作为重要金融微观主体的商业银行对利率波动的风险曾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推行利率市场化以来,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银行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仍然较弱。
  1.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尚需完善
  由于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而产生利率管理的滞后,从而转化为利率风险。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管理的动力。现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侧重于对安全性、流动性的管理,主要关注的是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缺乏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监管,因此,商业银行难以形成有效的经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难有动力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缺乏管理能力。长期的金融抑制使现行的银行信贷结构仍留有计划体制的惯性,同时,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和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下,银行进行缺口调整管理难度大,在管理工具选择和管理技术运用上面临困难。
  2.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面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首先,我国存款利率严格管制和贷款利率相对浮动的存贷款利率体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持有具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贷款,而不能持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负债(存款),所以很难通过负债结构调整和适当的负债利率安排来消除利率风险;其次,尽管同业拆借已经市场化,贷款定价也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但由于竞争性的市场尚未形成,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一些中小银行很难获得定价的自主权;最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有限,表内资产负债结构单一,流动性强的资产负债,诸如同业拆借、可上市债券、回购等,在银行全部资产负债中比例太小,很难根据利率风险衡量结果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表外的金融衍生产品更是缺乏。
  3.利率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资源困乏
  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利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要求甚高,而我国银行界目前接受这种系统培训的人员甚少,大部分分支行都没有专职的利率管理人员,对利率走势的预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利率走势预测工作的薄弱导致对业务部门缺乏及时有效指导,制约了实际工作中利率风险管理的推进。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控制内部潜在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还是以粗放型为主,没有处理好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忽视内部潜在风险的控制,部门之间业务分工不明确,对授权授信没有统一管理,权力得不到制约,监督部门监督不力,容易形成内部道德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识别、衡量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也不健全,缺乏具体的以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使业务一开始就潜藏着难以预测的风险。这些在利率市场化竞争中都将给银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首先,应加快各商业银行内部分支机构的重组步伐,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权限和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健全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其次,建立严格完善的监督制度。建立起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和对内部违章行为的处罚机制,对人为行为造成的利率风险,必须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同时,拓宽监管领域、扩大内部监管范围,向外币业务、表外业务和境外机构拓展,尽快覆盖所有业务领域,消除监管的漏洞。
  (二)完善利率管理的外部环境
  1.提高利率市场化的透明度。一旦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就将由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来决定,此时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价格就会各不相同。而相对于社会公众,他们所需要的是金融机构的真实信息披露,否则必然会对金融环境的稳定埋下隐患。因此要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来确保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要加强对利率的调控和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利率行为,提高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要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丰富发行品种,调整证券的期限结构使其逐步合理化。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资产证券化的二级流通市场,使证券市场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其次,要大力培育金融衍生市场。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金融衍生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银行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还要促进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等现有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健全,加快金融市场整体建设,从而为银行业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手段。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依赖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
  3.加强对利率风险的金融监管。由于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权及投资范围扩大,银行就能够进行分散投资和高风险投资,以期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这将可能使得银行出现资本金不足或资不抵债的现象,并使得货币工具的作用被由此而产生的道德风险所扭曲。从而加剧利率风险。因此,金融监管部门与中央银行要积极地发挥其职能,加强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监督,主要包括: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现场检查获得充分的信息以评估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对商业银行各种币种的利率风险分别进行评估;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对利率风险进行衡量。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想配套的法规建设。
  (三)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期货、期权、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陆续出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工具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探索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1.尝试金融同业间或同一金融系统内不同机构之间的利率互换,这与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不同,不要求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其产生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存在比较优势或对利率走势存在不同的预期。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口益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寻求具有不同优势或对利率走势存在不同预期的交易伙伴,与其进行利率互换。商业银行也可以鼓励系统内不同机构通过系统内资金市场来开展利率互换,在不改变系统整体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收益的增加,并调整不同机构的利率风险头寸。
  2.合理使用利率期货对冲利率风险。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对冲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目前各类金融机构所使用的利率风险对冲方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需要。因此,就必须尽快推出一种规范的对冲工具,由于利率期货是一种标准的场内交易的合约,同时又是利率期权金融衍生工具的标的物,所以在我国首先推出利率期货来对冲利率风险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对于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3.尝试金融同业间或同一金融系统内不同机构之间达成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场外合约,因此可以根据合约双方的要求裁剪定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选择信誉良好、具有不同利率预期的对手,与其达成远期利率防议。对于系统内不同机构,商业银行可以使这些机构通过内部资金市场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各自的利率风险管理在不影响系统整体收益的情况下,提高系统内不同机构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小君.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和监管原则,2004.
  [3]赵同章.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讨.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财务支持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04-26

财务信息披露研究04-26

网络财务的内部控制04-26

基于可持续增长的企业财务战略探析04-26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04-26

林业企业中会计监督制度问题及对策探讨04-26

我国财务公司发展制约因素及经营目标体系探析04-26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04-26

论经费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04-26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革及应用探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