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 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 0 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 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 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 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 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 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 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 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 左右,由于2007 和2008 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 年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 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2009 年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 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 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 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 年9 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2009 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2009 年3 月,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为1365 元/t,低于进口美国玉米到岸价165 元/t(10.8%)。
大米:从大米情况看,2007 年底以前,国内大米批发价与进口到岸价差距不大,南方市场如广东大米价格略高于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黑龙江批发价略低于进口到岸价。2008 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攀升时,黑龙江、广东市场大米批发价比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低50%~60%,2008 年下半年始泰国大米价格大幅回落,两者价格差距迅速缩小。2009 年3 月,国内进口的泰国大米到岸价为3927 元/t,比黑龙江市场批发价高33%,比广东批发价高6.3%。
1.2 中国与美国、泰国粮食出口到岸价格比较。
通过比较粮食出口到岸价可以看出,除2008 年上半年国际粮价高幅攀升阶段外,长期以来中国粮食出口至进口国的到岸价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出口到岸价相差不大,目前美国、泰国粮食出口重新取得一定价格优势。
玉米:近年来,中国与美国玉米出口优势交替,到岸价相差不大。以玉米进口地韩国为例,长期以来,中国玉米出口到韩国到岸价基本与美国玉米出口到韩国接近。2008 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美国玉米出口价格大幅下降,其出口至韩国到岸价已经低于中国。2009 年3 月,国内玉米出口至韩国到岸价为1474 元/t,高于美国出口至韩国65 元/t(4.6%)。
小麦:近年来,除2007 年中期至2008 年9 月美国小麦出口到岸价迅速提高外,中美两国小麦出口至韩国到岸价相差无几。目前,美国小麦出口至韩国到岸价降至1846 元/t,低于中国242 元/t(11%),而最高时(2008 年3 月)美国小麦出口韩国到岸价达到3731 元/t,高出中国出口到岸价一倍。
大米:通过比较黑龙江、广东和泰国大米出口至非洲国家的到岸价可看出,2008 年前黑龙江、广东大米出口至非洲国家到岸价比泰国大米高20% 以上,在2008 年泰国大米价格大幅上扬时期,中国大米出口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如2008 年5 月,我国黑龙江、广东大米出口至非洲到岸价分别约为3559 元/t、4569 元/t,比泰国大米出口到岸价分别低50.3%、36.2%。最近,泰国大米价格迅速回落,出口至非洲到岸价为3453 元/t,比广东出口到岸价低13%,比黑龙江大米出口到岸价高7%。
2. 粮食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
目前,各国粮食进出口关税在0%~8%,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粮食批发价格孰高孰低,直接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及中间成本特别是海运费的变化。而更深入分析,美国、泰国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种植成本具有比较优势,高科技在粮食生产上的应用使其粮食单产高于中国,加上补贴政策的不同,决定着两个市场粮食价格存在差距。
2.1 海运费是影响粮食进出口到岸价的直接因素。
近年来海运费价格剧烈波动,但总体来看其始终占粮食贸易成本较大比重,2007 年底巴拿马型船美国到中国海运费达到77 美元/t,占当时小麦、玉米价格的22.5% 和47.5%。2005 年以来美国到中国(巴拿马型船)海运费平均为42.3 美元/t,占美国小麦、玉米出口离岸价的19%、30%;泰国至中国海运费为29 美元/t,是泰国大米出口离岸价的10%。
除去海运费因素,2005-2006 年,郑州小麦批发价比美国小麦出口离岸价平均高15.3%,2008 年9 月至今高18.8%;2005 年至今,国内玉米批发价比美国玉米出口离岸价平均高25%;2005-2008 年,黑龙江、广东大米批发价分别比泰国大米出口离岸价高20.8%、34.9%。由此判断,国际主要市场粮食价格虽然波动剧烈,但是其粮食价格偏低,而海运成本直接导致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005 年以来,美国到韩国海运费平均为41.3 美元/t,比中国到韩国运费高25.4 美元/t;泰国出口至非洲海运成本平均为44.6 美元/t,比中国高0.9 美元/t,海运成本的差距也成为粮食出口地选择的直接因素。
2.2 美国、泰国等在粮食种植成本上具有优势,决定着其价格的比较优势。
中国粮食种植成本偏高是导致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高于美国、泰国粮食出口离岸价的重要原因。以小麦为例,2007、2008 年国内小麦生产成本分别为5545.95 元/hm2、5466.68 元/hm2,比美国分别高163%、129%;2007 年总成本6579.15 元/hm2,比美国高114%(表1)。具体分析,除2007 年农药成本支出低于美国外,近两年中国种子、化肥、农具投人、灌溉成本等均大幅高于美国。其中2007、2008 年,中国小麦种子成本分别比美国高166%、186%;化肥投入比美国高131%、211%;农具投入比美国高64%、135%;2007 年灌溉成本为72.2 元/hm2,而美国仅为6.2 元/hm2;由于用工量较多,2007 年中国小麦家庭劳动力及雇佣工人成本分别比美国高328%、15.8%。美国小麦生产成本较低,主要是由于美国自然条件优越,同时也缘于其发达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但美国在土地租金、保险费用方面支出较大。2007 年中国玉米种植总成本约8203.35 元/hm2,是美国成本443.97 美元/hm2 的2.43 倍。根据统计,1997-1999 年中国中籼稻平均生产成本为0.74 元/kg,高出泰国20%;籼稻种植的劳动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为52%,比泰国高15%,而美国仅为9%。
2.3 高科技推广使美国单产高于中国。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等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美国粮食单产大幅高于中国。1996-2007 年美国玉米单产为8933 kg/hm2,比中国高79%。而转基因尚未推广的中国小麦,单产优势明显。2007 年中国小麦单产为4607 kg/hm2,比美国高83.3%。
2.4 美国巨额粮食补贴政策巩固其粮食主导地位。
1996 年美国推出新一轮农业政策,建立了数额大、范围广的补贴政策,每年补贴200 亿美元以上,涵盖全部粮食品种,直接拉低了其粮食价格。此外,近年来美元汇率逐步走低,2009 年3 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84 左右,比2005 年贬值了16.5%,也是导致其粮食价格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
3. 粮食市场关注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是由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也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而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格保护耕地、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 以上,切实保障了中国能够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各种复杂情况。当前,需重点关注:
(1)继续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进一步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降低粮食种植成本。粮食种植成本既有自然禀赋的原因,也受后期生产可控成本的影响,目前中国粮食种植成本还有一定的降低潜力。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粮食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继续调控化肥、种子成本,并加大粮食补贴力度和范围,创新补贴方式。
(2)加强粮食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完善粮食贸易政策。在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粮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加强东盟和中日韩大米政策的对话,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小麦、玉米、大豆出口国政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完善粮食贸易,实现合作共赢。
(3)重视优质粮食品种的研制、引进和推广,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品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世界各国均具有消费优质粮食的能力。在确保不与民争粮的基础上,可逐步开发粮食产后的精深加工研究。
(4)健全完善粮食价格和成本监测体系,密切监测国内、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化,拓展粮食信息收集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并加强国际市场粮价监测与国内粮食价格预警机制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朱险峰。 国际市场粮价演变与国内粮价关系分析[J] .农业展望,2007(9):3-7.
[2]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摘要(2008)。
[3]曹慧, 等。 关于小麦主产区农户生产及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J].农业展望,2009(1):22-2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议“坏账损失”的成因及对策04-26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研究04-26
防范和化解医院财务风险的若干思考04-26
浅谈金融危机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措施04-26
新准则下如何加强投资性房地产的财税管理04-26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04-26
小议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04-26
关于加强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04-26
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