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解除的条件及其效力

时间:2024-04-26 09:59:0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合同解除是合同法重要的制度之一。对合同解除的条件因解除权产生的原因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导致的法律效果也不相同。

  关键词:合同解除条件法律后果

  作为当事人自己意思表示的结果,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就要受到合同约定权利义务的约束。由于各种原因当合同履行不能或合同目的不能达到时,为避免当事人的损失,法律便为当事人创设出一种权利,即解除权,从而使当事人摆脱原有合同的约束力。

  一、合同解除的概述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而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基于协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行为。”[1]合同解除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解除包括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狭义的合同解除并不包括协议解除。多数学者认为协议解除是属于约定解除的一种。约定解除可以分为两种:即依协议的解除与依约定解除权的解除。[2]“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3《]合同法》采用的是广义的合同解除理论,包括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协议解除与约定解除的区别有:(1)约定解除是在合同订立时或在特殊情况出现之前当事人事先约定于将来发生约定情况时,一方行使约定解除权,该解除权的行使是单方行为;协议解除是双方法事人于某种情况出现后当事人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所进行的事后约定,是双方行为,且不以解除权的存在为前提。(2)约定解除的行使往往是一方当事人违约的结果,因违约的出现而使得在解除权的一方行使解除权使得合同产生解除的后果;协议解除不以一方违约为前提,当双方协商一致后便产生原有合同效力的变更。(3)约定解除的效力是由法律直接规定,是解除权的行使结果;协议解除的效力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愿,法律不干预也没有必要干预。(4)约定解除权的行使可能直接导致合同的消灭;协议解除往往是一个新的合同代替了一个旧的合同。实质上协议解除只不过是意思自治原则或者说是合同自由原则的体现。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

  当事人解除合同,必须具有合同的解除权。“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它的行使能发生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由单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产生法律规定的效力。[4]依解除权的不同,合同解除的条件相应的分为法定解除条件与约定解除条件。法定解除条件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条件,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约定解除条件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的情况。

  1、约定解除条件

  约定解除由双方当事人的协商,因而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而各自约定,法律没有,也无必要给予统一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约定解除与附条件的法律行为不同,差异表现在:(1)适用范围不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解除条件原则上可以附加于一切民事法律行为及意思表示行为;约定解除条件只适用于合同行为。(2)条件成就后是否当然产生解除效力不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解除条件,目的是为了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满足当事人的特定需要,为此当事人以意思表示对民事法律行为加上附属条款。当解除条件成就时,民事法律行为当然且自动失效,无须当事人再作任何意思表示;而约定解除条件不是合同的附属条款,约定解除条件成就并不必然导致合同解除,当事人必须行使解除权才能使合同关系消灭。我国《合同法》在第96条规定:当事人依照约定解除条件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生效。(3)条件成就的效力不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除条件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一般向将来失去效力;约定解除条件成就,合同既可能向将来发生效力,也可能溯及到合同成立之初。[5]

  2、法定解除条件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上述为法定解除的一般条件,基于单个合同都可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法定解除的特殊要件会因合同的不同而不同。如《合同法》第233条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三、合同解除的效力

  1、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合同解除的直接法律后果是使原有合同关系消灭。但合同解除后对于合同存续期间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具有溯及力而有所争论。大陆法系认为,合同解除对于非连续性合同具有溯及力,而对于连续性合同不具有溯及力。我国对于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上,一般主张应区别连续性合同与非连续性合同。[6]根据《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是否请求。如果说当事人要求恢复原状,则该解除具有溯及力。二是合同的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如果根据合同的履行情况与合同性质能够恢复原状的,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具体的说有返还原物;受领的标的物为金钱的,应同时返还受领之日起的利息;受领的标的物有孳息的也应一并返还;就应返还之物已经支付了必要或有关费用的,有权在他方受返还时所得的利益的限度内请求返还;在原物因毁损灭失或其他事由而不能返还的,应按物的价值予以返还。”[7]

  2、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关系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关系,有的规定合同解除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责任不能并存;有的规定合同解除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可以并存;有的规定合同解除与合同消灭的损害赔偿并存。[8]《民法通则》第115条规定: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也有不同的观点。合同的解除一般是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违约所产生的,在一方违约,非违约方的损害如何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补偿。合同的解除是使当事人的利益状态恢复到缔约前的状态,而可得利益是在合同得到完全履行后才有可能产生。因而,合同的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不应该包括履行利益即合同履行后债权人应得的利益的赔偿。[9]

  注释:

  [1]王利明、房绍坤、王轶着:《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02年版,第238页。

  [2]参见李永军着:《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8页。

  [3]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10页。

  [4]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二版,第615页。

  [5]参见马俊驹、余延满着:《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14页。

  [6]参见李永军着:《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6页。

  [7]王利明、房绍坤、王轶着:《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02年版,第346页。

  [8]参见王利明、房绍坤、王轶着:《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02年版,第244页。

  [9]参见李永军着:《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页。

 

  

相关文章:

浅谈电力建设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04-26

再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04-26

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企业的生存之道04-26

如何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成效04-26

浅谈工程变更与计量支付管理04-26

论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04-26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会计前提初探04-26

浅思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在国防费中的应用04-26

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04-26

加强成本控制 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