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严格执行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立案规定,认真开展确认案件立案审查工作,充分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工作中,也有部分尚在诉讼和执行程序中的案件也以赔偿确认案件立案等问题,对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确认案件立案审查工作。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不应作为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立案:
一、尚在诉讼程序中,当事人就其权利受损提出相关主张和请求的,应在诉讼程序中解决,一般不以确认案件立案。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对于未造成损害、尚未穷尽执行措施、执行程序尚未终结的执行案件,转由执行部门处理,一般不以确认案件立案。
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正在审查,上一级人民法院正在复议的,不以确认案件立案。
四、在执行监督案件中,执行法院启动了重新审查纠错程序的,不以确认案件立案。
五、依法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申诉或者申请再审解决的,不以确认案件立案。
六、利用确认法院职权行为违法,转嫁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诉讼风险和执行风险的,不以确认案件立案。
以上六种情形,主要是相关问题可以在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中得到解决,或者在审判监督程序以及执行监督程序中得到解决。而不需要,也不应拿到国家赔偿确认程序中来解决。所以,确定以上诉讼、执行程序中的六种情形不予国家赔偿确认立案,而由相应的诉讼、执行以及相应的监督程序来处理,是有其道理的。
确定哪些诉讼、执行程序中的案件情形不予国家赔偿确认立案,这涉及到了诉讼、执行程序和国家赔偿确认程序这些程序间的关系,要切实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使得人民法院的诉讼程序、执行程序和国家赔偿确认程序以及国家赔偿程序互相促进,互相推动,也更好、更充分地保护当事人依法获得救济和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对于符合诉讼结案和执行终止条件的案件,原诉讼案和执行案的办理部门应及时办理审结和执行终结手续,不得久拖不决,更不得故意不终结,阻碍当事人申请国家赔偿确认和国家赔偿,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在确认案件审查立案工作中如发现原诉讼、执行程序中存在问题的,国家赔偿确认审查立案部门也应及时向原诉讼、执行工作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并提出完善诉讼和执行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人民法院诉讼工作和执行工作依法开展,更好发展。如在确认案件立案后移送确认案件办理部门,再发现原诉讼、执行程序中存在问题的,确认案件办理部门也应及时向原诉讼、执行工作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并提出完善诉讼和执行工作的意见、建议。
相关文章:
关于加强工程成本管理的几个问题04-26
浅析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04-26
水利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浅谈雇佣关系中侵权行与责任的法律适用04-26
试论有限责任公司的破产条件04-26
论保险合同解除的不可抗辩条款04-26
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设计的不足与完善04-26
浅析我国诉讼费调节功能的缺失和改进04-26
论我国社会信用危机的治理对策04-26
试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04-26